洛陽人為什麼說二里頭是夏都?

terry009

2017年6月,洛陽偃師二里頭遺址博物館在二里頭遺址旁奠基,這座東亞大陸最早的核心都城,有著3000多年的歷史。

考古學界判斷二里頭遺址是夏都,是因為二里頭遺址的建築顯示這裡曾是權力中心,有供統治者使用的王室禁地——宮城,有超出普通人需求的大型建築。如二里頭遺址1號宮殿的面積有1萬平方米,而一個國際標準足球場地面積才7140平方米;二里頭當時的人口約在2萬人,二里頭遺址墓葬呈現出明顯的等級制度,這一切都表明二里頭是當時中國的“中央城邦”,二里頭文化所處的洛陽盆地乃至中原地區是中國最早的“紫禁城”,而面積10萬平方米的遺址文化所在地應該就是最早的“中國”。

20世紀前半葉,活躍在學術界的著古史學家徐旭生先生指出,最可能找到夏文化遺存的兩個地區,第一個是位於河南中西部的洛陽平原,第二個是位於山西西南部汾水下游一帶的地區,1959年夏,70多歲高齡的徐旭生先生率隊尋找傳說中的“夏墟”,終於發現了洛陽偃師二里頭遺址這個沉睡已久的夏朝“故都”,實現了中華民族的一個遠古故都夢。

洛陽感謝徐旭生老人!

(洛陽晚報 馮保萍)


洛陽晚報


寫的貌似很認真啊,仔細讀下去滿滿的噴子嘴臉

噴子還是要治理的,逐條抽筋扒皮

一,國家文物局,兩院考古報告,國家博物館均對二里頭作為夏代都邑予以肯定。兩院官網可以查到考古報告,下面是國家博物館關於二里頭的註解

二,
教育局依據的什麼?教育局依據的大量古籍文獻。文獻我在末尾奉上。如果我沒記錯,2017年9月最新義務教育教材7年級歷史課本夏商周段吧
三,在回答你第一個問題的時候說過了,二里頭作為夏代都邑早已得到了承認。用石峁規模大來否定二里頭你不覺得邏輯混亂麼?噢,對了,噴子有嘴就行了,不需要邏輯。石峁425萬平米,二里頭300萬平米,小很多?

四,二里頭和偃師商城距離特別近,不但可能,而且恰恰與史料記載吻合。二里頭是夏晚期都邑,偃師商城是商早期,史料記載商滅夏後並沒有屠殺和驅趕夏人,在其附近營造新都邑來控制管理和監視夏人

五,許宏教授的書名字都寫不對還來噴?麻煩再去查查書名好麼?許宏教授在任何場合沒有說過二里頭是夏朝都城。作為考古人,在確切的文字自證出土前,許宏不會直言是。你說有,拿證據!

六,石峁的城牆不是跟隋唐差不多,而是比隋唐長安城牆好很多,石砌的和夯土的能比麼?還是那句話,不同時期的兩個遺址,用一個去證明另一個如何,怎麼證?邏輯呢?

關於夏商兩代的歷史文獻 古本《竹書紀年》載:“(夏王朝)太康居斟鄩,羿又居之,桀亦居之。” 《逸周書·度邑》曰:“自洛汭延於伊汭,居易無固,其有夏之居。”《史記·夏本紀·正義》雲:“《商書》雲:‘太康失邦,兄弟五人須於洛汭’,此即太康居之,羿亦居之,桀又居之。” 《尚書註疏·卷七 五子之歌第三》: 太康失邦,昆弟五人須於洛汭,作《五子之歌》。康五弟與其母待太康於洛水之北,怨其不反,故作歌。 《史記·吳起列傳》言:“夏桀之居,左河濟,右泰華,伊闕在其南,羊腸在其北。”《史記·封禪書》言:“昔三代所居皆在河洛之間”《國語·周語》載:“昔伊洛竭而夏亡。” 《論語》:“殷因於夏禮”, 《史記·封禪書》言:“昔三代所居皆在河洛之間”《漢書·地理志》河南偃師條下有班固自己注:“屍鄉,殷湯所都”。《元河郡縣誌》:“偃師西亳,湯都也” 《水經注·洛水》引闞駰曰:“亳本帝嚳之墟,在《禹貢》豫州河洛之間,今河南偃師城西二十里屍鄉亭是也”。 《史記·五帝本紀》載:“帝嚳,都亳”。《集解》注曰:“亳,今河南偃師是也。”唐《通典》載:“偃師,帝嚳所都,亦古亳邑也。”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載:“湯都也,亳,本帝嚳之墟。 《竹書紀年》載:“(夏王朝)太康居斟鄩,羿又居之,桀亦居之。”今本《竹書紀年》又載:“仲康即帝位,據斟鄩。”《括地誌》雲:“故鄩城在洛州鞏縣西南五十八里,蓋桀所居也。”。《逸周書·度邑》曰:“自洛汭延於伊汭,居易無固,其有夏之居。”《史記·吳起列傳》:“夏桀之居,左河濟,右泰華,伊闕在其南,羊腸在其北。”《尚書·序》載:“太康失邦,須於洛汭。此即太康所居,為近洛也。”《國語·周語》載:“昔伊洛竭而夏亡。”


多動腦少動嘴

這問題簡單:誰不說咱家鄉好,因為“二里頭”在洛陽,所以洛陽群眾才大力急呼!要是“二里頭”在荷蘭,河南人也懶得操那心!就好比金字塔是不是法老的墳墓,我會說“管我什麼事”,但是誰要問“這自留地是不是隔壁的”,我會說“很有可能是我家的”


睜眼看西安

二里頭遺址很具有考古價值,但肯定不是夏都。洛陽人認為是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真像。
2017年4月


河南企圖在毫無根據的情況下申請二里頭遺址就是“夏都”,被國家文物局駁回。但在宣傳中卻含沙射影誤導群眾。那麼真正的夏都在哪裡呢?

1978年
至1985年,社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在山西陶寺遺址發現了象徵王權的龍盤等隨葬品,這證明夏都很可能就在山西。至於洛陽人,根據現代科學的研究,洛陽人是犬戎一族的後裔。
《左傳》〈僖公22年〉:“初平王之東遷也,辛有適伊川,見披髮而祭於野者,曰:‘不及百年,此其戎乎!其禮先亡矣。’這證明平王東遷的時候,洛邑還是荒蠻之地。


由此可見洛陽以前都是蠻荒之地,根本不可能是“夏都”,用專家的話說就是以大草棚子。


洛陽人口口聲聲說二里頭是夏都,可能是在宣傳的時候,把某些部分掩蓋了!當然最主要的還是商業利益的驅使。洛陽想要將二里頭擴大影響,就強行安上“夏都”之名。近段時間洛陽千畝牡丹,近八百畝塑料假花,也反映出洛陽迫切的渴望商業利益。


大太保QAQ

二里頭不是夏都,因為沒有人相信幾個大茅草棚子就這麼成為夏都。一個連城牆都沒有的地方,你不怕突然衝過來一支部落把你給滅了?更何況二里頭連祭祀的地方都沒有,還不如比他早上百年的山西陶寺,山西陶寺起碼還有完整的城牆,宮城,甚至還有天文臺,難道文明會倒退嗎?

更何況在我國的北方還有一個強大的古城,那就是陝西石峁古城,它的面積高達425萬平方米,有完整的石頭包的城牆,有和漢代以後城牆一模一樣的“馬面,翁城”等防守設施,它的附近還有幾十座衛星城所拱衛著。這說明在我國的北方那個時候城池林立,彼此的競爭非常激烈,戰爭隨時都有可能爆發。二里頭你一個大茅草棚子,能頂的住幾波攻擊?一把火就燒完了!


大唐神都

兩個字:貼金!

首先,山西臨汾陶寺遺址瞭解一下!

這個至少要比二里頭早兩百多年,

這很多專家學者說應該是夏都城!

禹都安邑!這應該是教科書上說的!

但是又不能否認二里頭不是夏都,

可能是後面的都城。


李218009841

提主問題提的很不合適。是歷史專家說的二里頭是夏都,我是洛陽人,知道這方面洛陽人說的不算,歷史專家之間有爭議是正常的現象。洛陽人也是看了歷史專家有這種說法才這樣說的。把事情的來龍去脈搞清楚了,再提問好不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