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汙染防治:保衛藍天 安陽堅定不移

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今年的主題是“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近年,我市將環境治理工作作為事關全市長遠發展、事關百姓福祉的大事,全面打響環境汙染防治攻堅戰,治汙能力全面提升,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市民幸福感明顯提升。

即日起,本報推出“美麗安陽,我是行動者 ”系列報道,希望全市人民積極投身生態文明建設,共建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安陽。

去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環保攻堅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大氣環境質量實現“一增兩降”。在2017年京津冀大氣汙染傳輸通道城市秋冬季空氣質量改善目標完成情況評估考核中,我市被生態環保部評為“優秀”,市環保局榮獲全國環保系統先進集體稱號。

今年,中央、省對我市大氣汙染防治工作提出更加嚴格的要求。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慄戰書率領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在我市實地檢查大氣汙染防治法實施情況。6月1日,中央第一環境保護督察組對河南開展“回頭看”工作動員電視電話會議在鄭州召開。

面對新形勢、新要求,我市必須不折不扣地抓好每一項工作。

市委、市政府將帶領全市人民立足新起點、貫徹新要求,重整行裝再出發。

形勢依然嚴峻 任務依然艱鉅

今年,我市大氣汙染防治形勢依然嚴峻,問題仍較突出,攻堅任務還很艱鉅,責任依然重大。

“目前,我市產業結構對環境質量改善的嚴重製約作用仍然突出。”市環境汙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工作人員介紹,我市結構性汙染問題突出。2017年,全市冶金建材、煤化工佔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54.6%,食品醫藥化工佔比17.6%,工業汙染排放總量仍然較高,工業佈局不合理,給全市大氣環境帶來壓力。

“環境治理的體制機制將進一步完善。”市攻堅辦工作人員介紹,針對目前存在的督查機制不完善、部門監管責任落實不嚴、執法監管的力度不夠、長效機制建設不完善等問題,市委、市政府要求全市上下進一步認清形勢,統一思想,提高認識,轉變作風,不斷增強打贏環境汙染防治攻堅戰的緊迫感和使命感,堅定不移地推進環境汙染防治攻堅戰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堅決完成“兩個目標” 實現空氣質量持續改善

今年,我市環境保護工作將重點圍繞“兩個目標”進行推進。一是生態環保部下達的京津冀秋冬季改善目標,二是省政府下達的2018年度空氣質量目標。為堅決完成目標任務,我市自我加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堅持標本兼治,推進產業結構、能源結構和交通運輸結構優化調整,推動大氣汙染防治工作由治標向治本轉變,努力實現空氣質量持續改善。

“圍繞實現空氣質量改善目標,要著力推進多項重點工作。”市環境汙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工作人員介紹,一是加快推進工業結構調整,強化工業企業提標改造,完成工業企業退城入園搬遷工作;繼續開展“散亂汙”企業取締整治工作,嚴防汙染反彈。二是加快能源結構調整,進一步削減煤炭消費總量,提高清潔能源消費比例,控制和減少燃煤汙染。三是改善交通運輸結構,重點推進交通公路重大項目建設,推廣新能源公交車,嚴格控制大型貨車、工程機械汙染,有效改善大氣環境。四是強化揚塵汙染綜合整治,重點解決城鄉接合部、“城中村”、拆遷工地等揚塵汙染突出問題;把揚塵防治與文明城市、衛生城市創建工作緊密結合,著力提高精細化作業和管理水平,確保城市整潔。五是強化汙染天氣應急管控和綠色調度。六是加強環境監測監控能力建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