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位:面子重要還是裡子重要

選單位:面子重要還是裡子重要

選單位:面子重要還是裡子重要

我在一家事業單位工作過幾年,事業單位的福利待遇雖然比不上政府機關的公務員,算不上鐵飯碗,卻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我們單位牌子大,在地方上有一定知名度,不管走到哪兒,很多企事業單位上上下下都高看一眼。

當然,這是在局外人的眼裡,當局者的體驗卻是如魚飲水,冷暖自知。

單位實行聘用制以來,這些年一直是三六九等各色人等並存。

有編制的同事,哪怕是一個開車的司機也是各項福利齊全,就算人傢什麼都不幹,天天坐在辦公室裡喝茶聊天也是旱澇保收。

聘用制的同事佔的比例最大,在職期間,福利待遇優厚,離職後,人走茶涼。

還有一類同事是臨時工,分散在校對室、車隊、廣告部、發行部等部門,他們的保底工資很低,有的甚至沒有底薪,逢年過節的福利更是沒他們的份。

既然單位不把職工當人看,大家為什麼還吊死在這棵歪脖樹上?寧做“低薪白領”,不做“高新藍領”呢!

我們單位早已經是事業單位企業化經營,自收自支。說實話,在這裡熬年頭,圖的就是名聲好聽。

有位女孩大學畢業後,經親戚引薦,在排版室幹臨時工,工資只有300元,租不起房,只有寄宿在親戚家的客廳裡。

日子過得緊巴巴地,每月的工資連件像樣的衣服都買不起,她還是不願意放棄這份光鮮體面的工作。

既然要面子,就不能和上司談錢,談錢多傷感情呀!

有的同事死要面子活受罪,在這裡工作為的是找個好對象。

同部門有位女同事從18歲就在單位辦公室打雜,一直打到26歲,釣到在國企做管理的老公。

婚後,她老公才知道她在單位裡是個臨時工,單位連基本的養老和醫療保險都不給她繳納。

沒有幾年的工夫,事業單位大手筆改革,大幅度裁員減薪,她灰溜溜地下崗了,面子丟了,裡子也沒得到。

說到底,面子換不來位子和票子。

有的同事信奉多年的媳婦熬成婆,抓住機會,熬到轉正,轉成聘用制已經是極限了,再往上發展,難於上青天。

有的臨時工沒錢送禮,沒有後臺,沒有背景,就一年一年的熬。職場比拼的不就是耐力和韌性嗎?

平時的心理落差好平衡,反正大家都在同一個寫字樓裡辦公,都吹著空調,用著電腦,一到逢年過節,這種落差就顯山露水。

有編制的、聘用制的職工發不菲的過節費,發實物福利,臨時工一沒過節費,二沒實物福利,各部門主管為了籠絡人心,象徵性地發放一些物豐價廉的商品:花生、瓜子、方便麵、醬菜等,彷彿打發馬路上的乞丐。

在臨時工的眼裡,在單位熬到聘用制就是八輩子燒高香的喜事了。

相親節目《非誠勿擾》的節目主持人孟非曾提過:過節領帶魚,標誌著我成為電視臺的正式工。一語道盡孟非在電視臺當臨時工打雜的心酸。

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我有兩位同事在單位工作了兩年,先後跳槽去了水利局和市政府,搞得老總措手不及。說白了,人家不過是在這裡過渡,拿單位當跳板,早晚要遠走高飛的。

有人問:面子就那麼重要嗎?

怎麼說呢,對於一個不夠寬容的三四線城市,對於一個人情大於才華的地方來說,面子比裡子重要。

拋下面子走南闖北的同事也有,佔的份額卻很少,更多的人戀著單位的福利待遇,年輕時在這裡供房子、供車子、養孩子,年老時在這裡養老、養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