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期貨為國內外能化企業帶來重大機遇

上衍能源論壇5月29日在上海舉行,來自國內外的能化企業、投資機構代表參加了本次論壇。論壇上,國內外有關專家從產業及金融的角度解讀了原油及原油期貨對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性,而INE原油期貨作為上市剛剛滿兩個月的希望之星,來自產融各界的人士除了對它他取得的成績給予充分肯定外,更對其下一步如何在產業及相關領域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建言獻策。

助力產業轉型 擴大能源貿易

作為“工業血液”、世界第一大商品,原油價格的跳動與世界經濟的脈搏息息相關。中國作為世界第一大原油進口國,做好原油採購的價格管理是關乎國計民生的大事,INE原油期貨的推出不僅使得中國有了能夠反映本地區供需關係的期貨價格,更重要的是,通過其與“一帶一路”等的相結合,將給國內外能化企業帶來重大的發展機遇。

中國國際石油化工聯合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陳波表示:“現在來自於‘一帶一路’沿線的中東產油商非常密切地關注上海原油期貨的進展,也和我們深度地探討如何利用上海INE原油期貨,以擴大他們在亞太地區的銷售市場、銷售份額。”

據瞭解,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量不斷地增長,2017年我國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口原油數量2.7億噸,是2013年的1.4倍,佔我國原油總進口量份額達到62.1%。

陳波表示,上海原油期貨的推出,為促進我國與沿線國家建立更緊密地能源貿易關係,提供了更加有效的工具,使產油國與消費國能源貿易合作更加緊密。這不僅有助於發現體現地區供需關係的基準價格,同樣也對我國加強能源供應安全提供了幫助。

具體來看,陳波表示,首先長期以來亞太地區作為全球最重要的能源市場,缺乏反映本地區供應關係的基準原油,上海原油期貨的推出對完善現行的國際石油體系和原油價格形成機制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其次,我國也是世界最大的原油進口國,原油對外依存度不斷上升,上海原油期貨的推出有助於建立更加高效的石油市場體系,提升能源供應安全保障能力。

從另一個角度看,他說,通過現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參與到上海原油期貨交易中,有助於加快將上海原油期貨打造成為國際基準原油的步伐,把資源和市場緊密結合在一起,進而推動“一帶一路”向更深層次發展。

在他看來,上海原油期貨不僅幫助中國能化企業更有效地進行原油採購的價格與風險管理,並且在國內原油消費結構性轉變以及煉化一體發展的趨勢下,將成為能化企業轉型升級的必備工具。

中國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姜學峰表示,近幾年來,我國石油消費增速進入了降擋的階段,總體的石油消費增速在下降,但由於整體規模非常大,所以增量從規模上來看依然非常顯著;但與此同時。

姜學峰介紹,近幾年,全國的煉廠開工率也在持續上升,市場份額也連續五年增長,去年新增10家企業,獲得了2036萬噸的原油配額,總配額超過1億噸,民營煉廠和市場量的份額佔到全國市場份額的20%以上。

對此,山東京博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懂事長兼總經理欒波表示,從成品油的角度來看,地方煉廠壓力都很大,目前70%至80%的地方煉廠都是燃料性煉廠,成品油過剩量多了將近8000萬噸。

“未來轉型會成為煉廠的主題,轉型有兩個方面,一個是以產品結構調整為主的轉型,像煉化一體化方向推動。”欒波說,而另一個是在經營思路和模式上轉型。“期貨不僅僅是工具,是一個業態,一種模式,一種經營的理念。煉化企業應該主動學習並運用好期貨。”

對於未來國內能化企業的發展方向,姜學峰認為,大規模的煉化一體化企業將是大勢所趨,目前落後產能或達到1.5億噸,未來我國煉油行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是實現石油業高質量、持續發展的關鍵問題。而大型規模煉化企業的平穩運行則更需要期貨來進行風險管理與價格管理,參會產業及投資機構代表普遍認為INE原油期貨將為我國能化產業的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期現結合 開發更多場外金融衍生品

鑑於INE原油期貨對能化企業發展的重要性,業界人士建議,國內外實體企業及期貨公司風險管理公司都應通過各種途徑參與到原油期貨中來,讓上海原油期貨真正發揮服務實體經濟的作用。

具體來看,主要從期現結合經營,開發場外金融衍生品等方式來實現。

東證期貨總經理盧大印表示,原油期貨上市兩個月,他們拜訪了大量客戶,從客戶反饋的信息來看,原油期貨受到大家的廣泛關注,但在目前的初期階段實體企業參與還存在一些障礙。

對於大型國有及上市煉化企業來說,參與期貨市場面臨較為繁瑣的審批制度,盧大印表示,煉化企業可以通過與期貨公司風險管理公司合作的方式達到套期保值,風險管理的目的。

以風險管理公司目前與鋼廠開展的業務為例,鋼廠與風險管理公司以貿易的形式進行價格和風險的鎖定,這樣大大簡化了企業內部期貨套保申請的流程。不過,盧大印也表示,目前風險管理公司與煉化企業開展的這種期現結合業務還是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金融機構不具備原油的貿易權,希望國家有關部門可以逐步對風險管理公司等金融機構開放貿易配額。

除此之外,對於實體企業進行期現結合操作時遇到的問題,中化石油有限公司期貨部總經理助理梁毅表示,希望可以增加可交割原油的種類。目前可以交割的7個油品中,除了一個是國內生產的,其餘6個都來自中東地區,但從中國的進口來看,2017年中國從中東進口的原油總量佔比在43%左右,超過半數的原油是非中東交割品質,希望未來上海原油期貨再加入一些物流穩定、品質穩定的可交割油種。

除了期現結合的方式,原油作為世界“大宗商品之王”,其在國外更多是通過與產外金融衍生品相結合的方式來服務實體企業。

中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環球商品市場策略主管傅曉表示,場外衍生品在海外的交易市場中是大頭。主要的場外衍生品包括掉期、期權及其組合等。不同於期貨的標準化合約,場外衍生品量身定做,像量體裁衣一樣來滿足每個客戶獨特的風險需求。

傅曉表示,以場外期權為例,期權的執行價有不同的期權組合,可以更好地、更充分地滿足客戶對沖風險的要求,也能使期貨市場和現貨市場更完美地融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