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經濟衰退了嗎?衰退到了什麼程度?

紫依-幸福

印度官方統計局於8月底公佈了今年第二季度的經濟數據報告,報告顯示,製造業部門增長大幅放緩,從去年同期增幅10.7%跌至1.2%,導致今年印度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長僅為5.7%,遠不及此前6.5%的預期,創下了自2014年一季度以來的最差表現。

目前關於印度經濟走勢的爭鳴中,在認為是政府對金融領域的改革衝擊了經濟秩序的正常運行,進而導致了經濟數據的波動上已經達成了普遍共識,但是,在對印度經濟走勢的長期預判上卻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

樂觀的一方認為,目前經濟放緩只是改革的陣痛,但改革最終將有利於經濟長遠發展。另一方則認為改革措施只加速了經濟問題的暴露,而沒能真正回應問題、彌補短板,高位增長的經濟面臨崩塌。似乎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真相的面紗半遮半掩,給討論也增添了一抹挑戰性。

在改革效果上,“廢鈔令”沒有產生實際效用。2011年至2015年印度流通貨幣增長迅猛,增幅達40%,流通領域500盧比面值紙幣增長了76%,1000盧比面值紙幣增長了109%,與同期經濟增長僅為30%嚴重脫節。印度政府將此歸因於腐敗和大量黑錢,“廢鈔令”應運而生。但是,近期印度央行的報告顯示,此次回收的被廢紙幣高達流通量的99%。這表明,“廢鈔令”非但沒有打擊到黑錢,反而助推了黑錢洗白。同時在實際中,造成印度中小企業資金週轉困難,引發經濟秩序亂象。

其次,從印度經濟的運行週期上看。印度自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的改革紅利正逐漸消退,經濟結構畸重畸輕的弊病日益突顯出來。當前印度已經步入了經濟發展的瓶頸期,經濟下行也是長期放緩態勢的徵兆。而莫迪政府在回應現實經濟難題中看似大刀闊斧,實則並沒有做到釜底抽薪、剔除頑疾,治標不治本的做法使得改革效果不佳。

第二季度經濟數據公佈當天,印度財政部長阿倫·賈伊特利表示,“GDP增速從第一季度下降至5.7%,的確是一件令人擔憂的事。很顯然,這給經濟帶來了挑戰。”這與其之前一貫公開表明的樂觀態度大相徑庭,證實了印度經濟發展前景著實堪憂。


劉典

印度經濟顯然不存在“衰退”週期中,恰恰相反,印度處在經濟快速增長期。先看幾組數據,2017年,印度第一季度GDP增長6.1%,而中國的同類數據則達到6.9%。

顯然,相比前幾年的數據,6.1%的增長顯得很難看。經濟學家分析,莫迪的“廢鈔”政策拖累了經濟增長,尤其是像農業部門,受到很大影響。

但是,放在更長的週期來看,印度的經濟增長表現其實相當出色。在2014年和2015年,印度的經濟增速均超過中國;2016年,稍微落後中國。

但是,印度2016年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為2.3萬億美元,成為繼美國、中國、日本和德國之後,GDP排名第五的國家。

這和莫迪上臺後一系列的刺激措施分不開。印度著名外交專家拉賈莫漢就認為,莫迪務實主義的風格非常像拉奧,他在1991年上臺,當時印度陷入嚴重的內政外交危機之中,尤其是經濟瀕臨崩潰,拉奧幾乎以一手之力拯救了印度。

而莫迪也非常務實,他啟動了一系列自由化的改革,,包括“印度製造”、“清潔印度”、“數字印度”等政策,改善經商環境,吸引外國資本。此外,他也致力於同美國、中國、日本等世界其它國家加大經貿往來。

不過,印度的差距確實還和中國非常大。目前,印度的人均收入差不多隻有中國的五分之一。如果按照目前的經濟發展速度,印度與中國的差距不是在縮小,而是擴大。

印度確實是中國很好的參考對象。當1991年,拉奧啟動印度的經濟改革時,中國“以經濟發展為中心”的市場化改革也差不多同時啟動。當時,中印的GDP基本相同,但是差不多三十年過去,印度已經被遠遠的拋在身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胡劍龍

要說印度的經濟衰退,可能並不是那麼準確,去年(2017年)全年的GDP增速還是6.6%(低於2016年的7.1%),低於中國的6.9%,應該說總體還是不錯的。不過,近來,印度經濟的增長確實面臨壓力,主要原因是莫迪政府的經濟改革計劃推行不利,印度貨幣盧比貶值,國內通貨膨脹率上漲,印度央行可能會提前加息,這都將導致印度經濟增長的後勁不足,經濟復甦可能脫軌。

長期跟蹤中美經貿關係和美國經濟等問題的【小哥哥】觀察,目前,印度已經發現一些資本從印度外逃了,而鮑威爾執掌下的美聯儲今年仍將漸進加息,市場預計美聯儲可能會加息3至4次,這可能會加劇資本從印度的外逃,讓印度的經濟承受進一步壓力。

此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近來國際原油的價格上漲,最近已經漲至2014年以來最高水平,突破每桶70美元,再加上印度政府的財政赤字增加,都為印度經濟未來發展增添變數。

作為經濟增長的核心力量,印度銀行部門之前屢屢曝出醜聞,不良或問題貸款很多,不良債務增多,整個銀行金融體系存在系統性問題,這也可能成為印度經濟發展之路上的絆腳石,為印度經濟未來增長增添變數。


小哥哥打算盤

印度經濟衰退了嗎?印度這些年是一直在崛起(大國夢)、從未能超越(中國),既然從未崛起,又何談衰退呢?

印度人與中國人溫和內斂的性格截然不同,我們天天把人均低掛在嘴邊,說自己還是發展中國家,印度則恨不得把自己吹到天上去。

去年英國脫歐導致英鎊貶值,按即時匯率計算英國GDP比印度低了0.001%。150年來,印度第一超越原來的宗主國,成為僅次於美、中、日、德的GDP排名世界第5的國家?印度人這下沸騰了,網上鋪天蓋地新聞炒作,有印度網友甚至叫囂,印度GDP要在7-10年超過中國!

事實上在印度,GDP數據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宣傳性數據,為此印度人不惜“造假”!

2015年年初,印度調整了GDP的計算方式,計算GDP的基準年份(base year)從2005年後移至2012年,生產成本計價也改為市場計價。這種算法有多誇張,不僅金銀都算成了儲蓄而不是消費,印度政府還苦心考慮加入了綿羊排洩率等指標。

立竿見影,新的計算方法令印度經濟數據好看多了:2013-14年GDP增速從4.7%修正至6.9%,而上一年度的增速從4.5%上修至5.1%。就這樣,印度的經濟增長率一度超過了中國,獲得了“主要經濟體裡增速最高”這一殊榮,如此“手段”的確讓人十分佩服。

當然,這種計算方式也引起了不少的質疑,甚至包括印度人自己。連印度央行行長拉古拉姆·拉詹(Raghuram Rajan)此前也對新數據公開表達了疑惑。英國《金融時報》刊文質疑稱,當前印度製造業的經濟增速只有1%,與印度接近8%的GDP目標相去甚遠。

即使按照新算法,印度在2017年第二季度的GDP增速也只有5.7%,創下3年新低。印度經濟的真是現狀是怎樣的呢?我們可以從下面著則數據中窺得一二。

根據世界銀行估算,印度人口2016年總數為13.24億,非洲2016年人口總數為12.16億,兩者相差不多;而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數據,非洲53個國家2016年的GDP總和為21964億美元,印度的數據是22563億美元,也是半斤八兩。

管子曰:“夫國大而政小者,國從其政;國小而政大者,國益大。”對莫迪先生來說,如果印度經濟連非洲都超不過,那就真的“衰退”了。


金十數據

這個題目象有點過,但有意義,容易回到問題的本質。頭幾年西方黑中媒體在中國處理產能過剩.轉型升級.GDP有所回落期間,在全世界掀起搞笑式的世界人口最多的民主國家印度GDP增速超越了中國。不久就會超越中國。有人算過,按著這個增速對比需一百多年!即使同一GDP總量,總家底差距至少還要五十年!就象我們即使GDP追上美國,家底差距就遠不止十耒年一樣。但我們的公用設施,城市建沒,高鐵,大國製造己經超越美國。

印度貧困人囗近二億,人均收入也在世界排名後邊掙扎。首都髒亂差,全國嚴重缺少廁所等衛生設施,文盲數更是驚人,這些都是經濟嚴重落後的表現,而交通,公用設施的嚴重不足,基本為印度判了發展經濟的死穴!


康工3

想一下,一個13億人九億人家裡沒有廁所,而且是用手指擦屁股的國家,你就用屁股想一下就知道個大概,而且印度這個國家的憲法有一條,也是讓人無法理解,就是姓氏分高貴,低賤,說了我自己都懷疑,這可是寫進憲法裡的啊,你如果不信可以查一下印度的憲法,說的再明白一點就是,印度把人和人之間不能平等寫進了憲法。也就是說在印度你說人人平等,那你就得小心了,因為你這話犯了印度人的大忌,高貴姓人打死低賤姓人,可以不負任何責任,這樣的國家你覺得會有多大希望啊!


雲山霧海6

其實自從80年代起,美國實施亮化寬鬆政策,大量開動美元印鈔機以來,印度經濟情況就已經不容樂觀了,而到了2008年金融危機以後,印度就開始以高出市場3至4倍的利率向外借貸,而他的金債主92%就是美國華爾街。



十年間,印度借的外債總額已達一點四四萬億美元,而它卻要負擔的利息,卻佔據了印度財政總收入的26%,再加上印度"休克式"療法提振國家經濟泛力,經濟增長率跌入十年間最低的百分之五點七。


印度的"休克式"療法,就是穆迪的三駕經濟馬車,禁止進口黃金,廢鈔,拉動內需,可是國際資本時時刻刻都在準備做空印度,國際信用評級機構標普把印度評級下調至最差級,華爾街大佬羅傑斯更是發佈了"阻擊印度"的號令,信用機構的一個"十""一"或許會打擊海外投資者吐槽盧比,對印度經濟投資的信心,讓印度經濟萬劫不復。

[熱愛生活,喜歡交流,請大家多多關注劉茂勳回答,每天精彩下斷]


北斗七星92070701

要警惕印度這樣的國家。印度雖然在2017年的經濟出現了衰退,但可以肯定的是印度仍然處在一個經濟增長的長週期,起碼在未來五年印度經濟仍然會保持較高的增長率。而且印度也是一個潛在的龐大市場,我們看到即使是印度現在出現了暫時的經濟衰退,仍然吸引了不少的外資投資,這些投資就是看好了印度的未來市場,這其中也包括一些中國的企業。但是印度的經濟發展顯然錯過了最好的時機,因為未來的5至10年,世界將進入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的時代,人工智能將大規模取代人類的工作,特別是簡單重複性的勞動。而印度現在恰恰承接的就是這部分的低端勞動。印度本身又是一個人口大國,人口很快將超過中國。在人工智能時代,人口將不再成為紅利,而會成為極其沉重的包袱,大量的就業不足,甚至失業,將成為一個國家的嚴重問題,低素質的人口 ,也不利於產業轉型,所以五年最遲十年之後,印度的經濟將會面臨非常嚴重的挑戰。印度和中國雖然是鄰國,但一直有領土的紛爭,而且也是經濟上和市場上的潛在對手。對於印度的經濟動向,中國應該保持高度的關注和警惕,既要開發好這個市場,也要控制好國內企業到印度的投資,確保自己一直處於有力的領先地位。


梅西大佬

還記得金磚4國嗎,現在只剩中國和印度還能蹦噠了.為什麼,因為剛開始只要簡單的刺激內需就可以了。再要保持高增長,太難了特別是大的國家。首先要不停的經濟轉型,產業升級。這可是不簡單喊口號就可以了方向和路線錯誤都會導致經濟倒退。再則國家的領導力和執行力非常重要,否則根本就推不起來因為各方矛盾和利益互相糾纏。再後你還要面臨發達國家的排擠和打壓,因為市場就那麼大,你動了他們的奶酪,他們甚至會聯合起來對付你。現在中國就

面臨這樣的問題,但這個問題也是可以解決的。所以說要經濟持續保持高增長是非常難的。我兔30幾年發展成這樣確實不容易啊。所以老說經濟奇蹟並不為過。以後各位噴子嘴下留點情吧。印度現在還處於第一階段,當年我國的增長率可都是兩位數的,他的路還很長所以說倒退還遠未到來。


風炎7

阿三的經濟實力和經濟規模跟我們有差距是真的,這點有目共睹。但是言之鑿鑿的說人家經濟衰退,有點井底之蛙的感覺,印度經濟不但沒衰退,而且增長很快,另外這幾年很多從中國撤出的資本去了印度,說明國際資本更看好印度經濟和印度市場。說人家阿三衰退,就像臺灣省教授說大陸吃不起茶葉蛋一樣,自己覺得自己懂的多,實際被人笑話。

印度經濟潛力巨大,是一個需要我們正視的對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