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感悟“它”,過有“靈性”的生活

每一件器物都是有靈性和生命的,它承載著創作者的思想,融入了溫度和紋路,心性和情懷。柴燒時經過幾天不眠不休的守護,方能出窯;出窯後還要去拙取精,層層篩選。

每一件作品都代表著作者,猶如性格一樣,承載著一份獨一無二的本真。

用心感悟“它”,過有“靈性”的生活

每一次陶車的轉動,每一次與泥土的觸碰都讓他澎湃,時上時下、時內時外,或輕或重、或緩或急,都是最美的旋律。每次出窯的驚喜都讓他心存感激。

2005年到德化陶瓷學院就讀藝術設計系,也是如此讓他與陶瓷結下了不解之緣。

用心感悟“它”,過有“靈性”的生活

他叫楊樹振,福建福安市人

一名熱愛傳統雕塑、捏雕、柴燒手拉坯工藝的匠人

2008年畢業於德化陶瓷學院藝術設計專業

2010年和同學創辦土不土工作室 自主研究開發設計產品以柴燒風格為主

2015年被評為國寶鄉2014年度農業和農村工作(招商引資)先進工作者

2016年參與2016年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第五期德化瓷燒製技藝班相關課程學習

2016年作品《秋風》獲第十一屆中國(莆田)海峽工藝品博覽會金獎

用心感悟“它”,過有“靈性”的生活

他一直認為,土、火、柴是大自然中最普遍也與我們最親近的東西,人們固然喜好精緻優美的東西,可內心深處,都有一股迴歸自然的渴望。源於自然、返璞歸真這便是“土不土”。

質樸、渾厚、古拙的“土不土精神”,帶給人們不可言喻的藝術體會,以至於後來常常有客人來工作室一起玩泥、一起守窯、一起見證。他喜歡這樣的狀態,閒適優雅,簡單又自我滿足的生活。

用心感悟“它”,過有“靈性”的生活

用心感悟“它”,過有“靈性”的生活

他想跟你們說說“孟臣壺”:

以惠孟臣名字命名的砂泥壺。惠孟臣以擅制小壺馳名於世,所造小壺大巧若拙,移人心目,後世稱為孟臣壺。其所制梨形壺最具影響,十七世紀末外銷歐洲各地,對歐洲早期的制壺業影響很大。

用心感悟“它”,過有“靈性”的生活

用心感悟“它”,過有“靈性”的生活

孟臣壺工藝手法洗煉,節奏感強,尤其是壺的流嘴,不論長短,均剛直勁拔,有著與眾不同的鮮明特色。壺體光澤瑩潤,胎薄輕巧,線條圓轉流暢,成為孟臣壺突出的風格特徵。

用心感悟“它”,過有“靈性”的生活

用心感悟“它”,過有“靈性”的生活

而孟臣壺的最佳搭檔 叫【若深杯】

史學家連橫在《茗談》中寫到:“茗必武夷,壺必孟臣,杯必若深,三者為品茶之要,非此不足自豪,且不足待客。” 孟臣壺和若深杯聯袂形成了茶席畫卷上的珠聯璧合。

用心感悟“它”,過有“靈性”的生活

用心感悟“它”,過有“靈性”的生活

若深杯,是一種小得出奇的細瓷小杯,口沿外撇的設計有獨到之處,即使杯中盛有非常滾燙的茶水,口沿處都不燙手。最早見於康熙年間,後人對若深杯有如下總結:小、淺、薄、白。小則一啜而盡;淺則水不留底;質薄如紙,以使其能起香;色白如玉,以襯托茶色。

用心感悟“它”,過有“靈性”的生活

還有他每一個獨特的作品

彷彿也在講述著一個個美妙的故事

用心感悟“它”,過有“靈性”的生活

【五(福)壺臨門】

用心感悟“它”,過有“靈性”的生活

【春風】

用心感悟“它”,過有“靈性”的生活

【夏至】

用心感悟“它”,過有“靈性”的生活

【秋風】

用心感悟“它”,過有“靈性”的生活

【小滿 】

用心感悟“它”,過有“靈性”的生活

【小佛像】

用心感悟“它”,過有“靈性”的生活

【柴燒茶壺】

用心感悟“它”,過有“靈性”的生活

【蝸牛】

用心感悟“它”,過有“靈性”的生活

【阿貓阿狗】

用心感悟“它”,過有“靈性”的生活

【雙蓋壺】

生活是體驗的過程,藝術是經過洗練後生活的片段

藝術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

生活是千姿百態的,自然是變化無窮的

因此藝術也是豐富多彩的

楊樹振一直堅持著

質樸、渾厚、古拙的“土不土精神”

對生活有一顆永遠熾熱的心

對藝術總是投以最澎湃的熱情

所以,你覺得他土不土呢?

更多美物匠作,竹蘭裡帶你尋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