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帶來美妙滋味的香料~紫蘇、畢撥

今天介紹兩種很多人不太熟悉的香料,效果卻十分強大。

能帶來美妙滋味的香料~紫蘇、畢撥

紫蘇芳香特異,味微辛,所以又稱香蘇。紫蘇的特有香氣來自萜烯類物質紫蘇醛,散發特有的脂肪香、草本香和辛香。紫蘇莖葉清香撲鼻,主要用於藥用、油用、香料、食用等方面,其葉(蘇葉)、梗(蘇梗)、果(蘇子)均可入藥,嫩葉可生食、作湯或煎炒,莖葉可淹漬。

能帶來美妙滋味的香料~紫蘇、畢撥

紫蘇用於消減葷食的腥氣,尤其在河鮮上,表現最佳,腥味越重效果越好。紅燒魚或煮魚湯,最後加入點兒紫蘇葉,定是點睛之筆。“田螺”、“河蚌”之類,用紫蘇炒,味道奇香。在涼菜中加入紫蘇葉,涼菜的風味會變得非常獨特。

能帶來美妙滋味的香料~紫蘇、畢撥

紫蘇曬乾可以磨粉製成調料,也用來加工醬菜,民間制醬時加點紫蘇,用於去腥防腐。制泡菜時,放點紫蘇葉,能增加泡菜的風味。

能帶來美妙滋味的香料~紫蘇、畢撥

紫蘇的汁液是紫紅色的,許多食品加工還將紫蘇作為梅醬、腐乳等食品的染色劑。

我國民間還用紫蘇作天然防腐劑,用鮮紫蘇葉包魚、肉等易腐食物,將其置於室內通風處,常溫下可保存4~5天還呈新鮮狀。

能帶來美妙滋味的香料~紫蘇、畢撥

蓽撥氣清香,味麻辣,似胡椒,與胡椒都是物美價廉的香料,但適用範圍卻不如胡椒廣泛。蓽撥的香氣比胡椒更富有層次,還會散發出一種木質及松脂的香味。在北非的摩洛哥及東非埃塞俄比亞的美食中經常使用。因為蓽撥的辛辣比胡椒更強勁,一般是與其他香料混合後再研磨成粉狀。

蓽撥有矯味增香作用,適合做複合調料及較長時間地醃製使其味滲透到原料的內部後,再採用燒、烤、燴、滷、醬、炸、涮等方法。如蓽撥一直是粵菜滷水和重慶火鍋湯料配方的秘密武器。

在製做魚類、禽類或者內臟等一些菜餚的時候,蓽撥是首選的調味料;同樣適合各種肉類,如羊肉、牛肉、鹿肉及野味。因為它那獨特的香味不僅可以減少油膩的味道,還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長,以這種功效來延長肉類的存放時間。還有很多種的烹調方法。如北魏名菜“胡炮肉”,元代名菜“蓽茇粥”、“牛奶子煎蓽茇”,“蓽撥頭蹄”、“鯽魚羹”等菜品。用量為在100克畜肉製品中添加0.02-2克,在100克禽類製品中添加0.1-0.4克,100克水產品中添加0.06-0.3克

生活在雲南西雙版納的傣族朋友則喜歡用蓽撥葉子入饌,鮮嫩油亮的蓽撥葉子同樣有一種特異的清香,是傣家食藥兩用的好食材。如“傣味豆腐”是把切成小塊的豆腐以鹽簡單醃過,用蓽撥的葉子包裹住後,再入油鍋炸成金黃色,配上傣家經典蘸醬——番茄喃咪,回味悠長。蓽撥炒黃筍是將當地特有的黃筍切絲後,加入油爆過姜、蒜及小米辣的熱鍋中炒熟再放蓽撥葉同炒而成。黃綠相間,相得益彰。傣家雜味湯是把可食用的幾種野菜、香草及蓽撥嫩葉同燴一鍋,展現雲南原生態的樸素食風。

新的一年,祝大家大吉大利,萬事如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