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分时租赁,会成为汽车经销商的低端颠覆者吗?

继去年网约车大战以滴滴收购Uber宣告阶段性胜利后,滴滴毫无争议地成为中国出行领域的独角兽,可未曾料想今年的共享单车之争竟会令这只独角兽无意中躺枪。

电动车分时租赁,会成为汽车经销商的低端颠覆者吗?

在共享单车大规模投放前,滴滴5公里之内的短程单大概有三四成左右,这种均价“25元”的中短途订单正是滴滴此前的主流订单。而共享单车推广之初,61.3%的用户单次骑行距离在3公里以内,渐渐地3公里开始向5公里拓展,随着骑行距离的增加,共享单车对短途约车构成了冲击。原属于滴滴的中短途订单,因为“客单价低,司机不愿意接活,运力紧张”等等原因,正不断被共享单车们低端颠覆着。

低端颠覆一词最早是由哈佛商学院教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在《创新者的窘境》一书中提出:“一大部分用户并不需要市场上过于先进的产品或服务,这些用户被过度服务了,如果有一个更便宜更低端一点的解决方式,那么这些用户会非常高兴的离开那个看似高端的产品

。而这些用户对于那个高端服务提供商来说,恰好又都是最劣质的不太能赚到钱的,所以高端服务商并不会并且也不值得为了这部分用户去争抢。“

这和之前“降维打击”的概念比较类似,但在低端颠覆的过程中,最可怕的一点恰恰是:搅局者往往自下而上地升级/迭代自己的产品,以争取更高级的客户

正如共享单车们的主流客群从3公里向5公里扩展一样,再随着电动单车的推出,原领域的龙头企业只能眼看着自己的客户

被逐步蚕食

于是4月初,滴滴购入 ofo 30%的股份,同时还开放自身平台入口,希望补齐短板,并创造新的业务增长点。

对于汽车行业来讲,经销商们经历了2015年O2O的洗礼,对售后维修质量不在意而对价格极其敏感的客群被逐步让渡给了维修站和路边摊,这是行业共识,但近期共享概念的风口已由单车逐步蔓延到其他领域,汽车或纯电动汽车的分时租赁领域的公司已有36家,而分时租赁的电动车对经销商来说就是低端淘汰,原本那些购车只是作为代步工具的汽车潜在消费者而言,也许相比拥有一辆A级车,共享电动车更合适。

电动车分时租赁,会成为汽车经销商的低端颠覆者吗?

那么经销商伙伴们如何能够服务好自己的客户群体并持久地产生黏性呢?从依靠短期见效、长期有害的促销手段,而向效率提升和服务意识提升方向转型,从而更好地为客户创造价值。

他山之石可以借鉴,美国最大的汽车线上线下O2O交易平台COX汽车集团Automotive,包含汽车门户类ATG,售后预约类SaaS-Xtime,经销商综合管理SaaS-DealerTrack等公司,为汽车厂商、经销商集团提供成熟、可靠、高效的交易解决方案及基于一线数据分析的大数据决策支持。

国内也有一家类似Cox Automotive的汽车经销商一站式企业管理SaaS解决方案服务商「易脉车」—— 由国内领先的汽车垂直领域渠道解决方案提供商瀛之杰基于十余年咨询解决方案经验定制化开发,包含“集团管控、店面运营、库存及盈利管理、价格及成交监测、售后一体化、集客管理,商城交易”等七大产品,一分钟轻量化安装部署,混合云架构确保数据安全,帮助经销商解决盈利难的真实痛点,并基于经销商在运营过程中的真实数据,提供线下一对一的定制化提升方案。

电动车分时租赁,会成为汽车经销商的低端颠覆者吗?

易脉车产品走红的背后,是多元化资本团队的资源汇集和协助汽车经销商整合生态圈、开展差异化新业务,提高集客效率和获利渠道而赢得的信任,尤其是针对三四五线市场的渗透,为经销商集团提供二手车、新车电商和众多养护类互联网公司的闭环场景,扩大经销商的盈利能力,易脉车已经获得了多路资本的青睐。

同时,来自BAT、经销商集团、数据营销和金融交易等跨行业大咖的陆续加入,易脉车将会为中国汽车经销商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软件服务平台。同时给经销商渠道提供生态圈合作伙伴及强大的线下绩效提升辅导,并以现象级独角兽企业的姿态,引领中国汽车渠道向能力精耕和综合服务型企业升级转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