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另外一個角度批批-【請把我的offer還給我】

我從另外一個角度批批-【請把我的offer還給我】

文章中的申請者無疑是一名非常優秀的學生:中國一本大學,專業排名2/251,GPA 3.71,託福95,GRE 320+3,獲得過國家獎學金和省級優秀學生等一系列榮譽。

但是一名這麼優秀的學生在整個自己的研究生申請中,連郵箱都是由留學顧問給設置的,甚至不知道密碼。更有甚者就是自己準備所申請的研究生是否需要“套詞”也只是聽顧問一面之詞,很難說這名學生有沒有仔細到學校的網站上研究過自己想申請專業的要求?該專業有多少名教授願意帶學生?作為一名學術上這麼有能力的學生,在自己的研究生申請上被顧問牽著鼻子走,無疑為自己的申請失敗埋下了伏筆。

作為一名經常跟學生申請打交道的業者,我有時候也非常厭惡部分留學顧問不讓學校直接聯繫學生,顧問甚至自己創建一個非學生本人擁有的郵箱。殊不知,這樣會經常由於顧問的辭職、健忘、調崗往往會做成信息的斷層。加上很多學生自己本人在申請的過程中完全依賴父母和顧問,對申請過程不聞不問完全做“甩手掌櫃”。一旦發生學校通知學生補材料,學生因為沒有跟進申請過程,因此沒有及時補充,拒錄就成了不可避免的結果。留學公司與學生除了互相推卸責任外,通常都是留學公司退錢了事。耽誤了申請?學生也責無旁貸!

作為學校的錄取,我們只認與學生之間的來往郵件。如果突然有一天學生告訴我,那個郵箱不是他的,是顧問幫他們回覆來往郵件的,我們實在無法分清“誰是誰非”。

在國外也會有很多協助和指導學生的機構,但是這些機構一般只會修改學生的申請文件,而不會幫學生寫個人陳述、冒用學生名義跟教授套詞、還有很多相關申請的內容。但是在中國,學生交錢後往往就會讓留學顧問全部包辦。這也是國外大學深惡痛絕的操作。

不去評論新通是否刪除了學生的來往郵件,即使阿爾伯塔大學通知學生已經通過了專業錄取的Preliminary Review,其實從研究生申請的角度來講根本不可以說是研究生的預錄取。這個過程基本跟歌唱比賽通過“海選”一樣,離可以上臺還有很遠的距離。況且在加拿大很多研究生不被錄取就是因為教授不願意帶學生,或者沒有研究資金帶學生,跟學生的學術和研究能力沒有多大關係。

最後,看到學生因為這次研究生申請的事情變為“中度抑鬱”,本人實在替學生日後的生活擔心。優秀的學生是不愁沒有學校錄取的,上不了阿爾伯塔大學又何妨?放眼當今美、加的留學簽證,一簽、二籤、甚至三籤而過的學生大有人在,簽證做好準備工作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只是文章所說到所缺的文件,本人差不多20年的經驗估計再籤的成功率還是很高的。但是,我想所有業內人士都會知道“簽證”是無法保證的,無論這個公司是多有實力。中國外交部出面干涉也未必可以讓加拿大發出簽證。

很多家長把能夠申請到某一所學校或者專業定位為人生必須品,其實大家都會知道“大學專業≠職業”,人生的成功並不能指望能夠成功入讀某個專業。常言“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十常八九”,學生一家脆弱的心理狀態才是最值得擔心的。

其實研究生的申請應該是“我的offer,我自己掌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