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地扫描:南极之旅

“我要去南极。”

起程前和朋友聊起,“去南极干什么?看北极熊?”

脱口而出的错误无伤大雅,南极太遥远,遥远得让人不去关心,也不想去关心。冷,冰,企鹅,科考,长城站,雪龙号。说起南极,这些悴片一样的单词一起塞给了南极。

那么南极有什么?南极什么也没有!满目萧瑟,什么也没有。“生活不只是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对于生活在北半球的我们,南极是最远的远方。用了心,可以什么都有。

极地扫描:南极之旅

去南极,听起来路途遥远而艰难,但如今探险家已和许多东西一样进了博物馆,整个地已被人造卫星列阵羣盖的今天,我们可以以小时计算到达地球上的每个角落,只要你肯掏腰包,我们可以舒舒服服的去大多数你想去的地方,而且无惊无险。

人类的活动己经让地球改变了模样,南极是地球最大的原始地,是还没有受到大量人类活动所干扰的一片净土。幽蓝的冰川,不惧人类的生物,洁白的雪峰,都还是这世界本来的面目。

2017年1月,来到了阿根廷的乌斯怀亚,准备去看看这世界本来的样子。

极地扫描:南极之旅

极地扫描:南极之旅

傍晚时分,登上了此次航行的座驾:前进号,海达路德(Hurtigruten)公司的邮轮-前进号(MsFram),这是一艘为了航行极地水域而特别定制的探险邮轮,2007年,全新打造的前进号(二世) 投入航行,夏季航行于格陵兰岛,冬季则前往南极州。

最早的前进号(Fram)由挪威探险家弗里德特乔夫南森(Fridt of Nansen)筹款建造并命名。在西方世界,20世纪初的那段南极探险英雄的故事,就像《三国演义》在中国一样为人熟知。而南极探险故事的高潮,就是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的南极点赛跑争夺战。

极地扫描:南极之旅

910年5月几乎与阿蒙森同时,斯科特带着65名探险队员,乘坐蒸汽动力探险船“新地号"从英国出发了。1911年1月抵达南极鲸湾。随后双方经过大半年的准备,阿蒙森以91年10月20日,比斯科特早了11天出发,这场超级竞赛开始后,挪威人的行进速度几乎比英国人快一倍。

191年12月14日,阿蒙森率领的5人冲刺小组在行走了1285公里之后,终于成功抵达南极点。与此同时,斯科特还在奔赴南极点的路途中,落后了将近20天。

挪威人这次极地赛跑一共耗时99天,人员零伤亡。3月7日,回到文明世界的阿蒙森立即用电报通知了媒体,挪威和全世界顷刻间轰动了。远在美国的《纽约时报》评论说: 现在,整个世界都被发现了。而英国人的厄运,远不只是输掉了比赛。在回程中,飞机失事,无一生还。

极地扫描:南极之旅

极地扫描:南极之旅

乌斯怀亚(Ushuala ) 位于比格尔海峡( Chanal Beogle )北岸,号称为地球最南端有人居住的小镇。其实也不尽然,位于比格尔海峡南岸的智利卡沃德奥尔诺斯( Code de Honos)比乌斯怀亚更南,但乌斯怀亚近十年来从八千增长至目前的六万居住人口,称之为地球最南端的城币,则也不为过。

极地扫描:南极之旅

小城面海而建,一个港湾申入城内,城币沿港而建,街道不宽,但整齐洁净。我们到达的时候正值盛夏,小城开满鲜花,同行的人虽说欧美居多,但大都从北半球的冬季来到这鲜花烂漫的地方,无不兴奋异常,留恋于遍地鲜花的海边,直到再三催促,才恋恋不舍回到车上。

也是,马上开始的行程,将面对茫茫大海,尽管是计划很久,但终将暂时告别城币,告别这烂漫的鲜花,去那未知的世界。

极地扫描:南极之旅

旅行车将我们带进城内,我们预定的邮轮傍晚才起航,所以整个下午是自由活动的时间,正好可以观赏下乌斯怀亚的大街小巷,其实也没有什么大街,应该说都是小巷。

街道两旁是色彩鲜艳的房屋,我猜想是不是和许多海边城币一样,在靠近码头的区域,许多房屋的主人都是以修船、造船为生,他们会将工作中给船舶测的油漆带回家,往墙上测,所以形成五彩斑斓的房屋。不管是怎样形成的,小城让人感到漂亮、整洁,如同童话世界一样。

只是迎面而来的清冷空气和山上的残雪告诉我们:离南极,近了。

极地扫描:南极之旅

乌斯怀亚城不大,仅有的几条街道用不了多少时间就从城东逛到了城西,城中的一切和一般的城市没有太大的差别,只是随处可见的墙上涂鸦颇有趣味。所画内容五花八门,仔细看来以描述当地人们旧日的生活内容居多。

极地扫描:南极之旅

邮轮傍晚才起航, 所以就安排了一餐较早的晚餐。因为是大年三十,也就成为年夜饭了。这餐年夜饭是在小城仅有的一家中餐馆吃的。老板是大连人。饭馆一年中从12月开到来年的4月,其他时间老板两口子就回大连了。

因为是过年,老板请了我们一瓶香槟。主菜是当地最为有名的蜘蛛蟹,也就是我们称之为帝王蟹的.这蟹展开足有一米,想必是由于巨大,所以称之为帝王蟹,这是我们的习惯。只要足够大,就一定会和帝王联系在一起。

现在确实是有人的地方就有中国人,乌斯怀亚应算是距离中国最远的城市了。从上海起飞,12小时到达德国的法兰克福。又从法兰克福飞15个时到达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第二天,再从布宜诺斯艾利斯经41] 时飞到乌斯怀亚,但在这遥远的地方还是有同胞开的中餐馆。

极地扫描:南极之旅

“准备去哪儿?”

"慢慢走,去一个叫乌斯怀亚的地方。”

“冷冷的,去干什么?”

“听说那是世界的尽头,所以想去看一看嘛。你去过没有? 听说那儿有个灯塔。人们都喜欢去,把不喜欢的东西留下。”

王家卫“春光乍泄“中的乌斯怀亚的灯塔,被人们称之为世界最南端的灯塔,据说这座灯塔可以收容人的眼泪,带走你所有的一切不愉快。其实智利在合恩角(isle homos)上的灯塔还要南,但人们还是将错就错将其作为地球尽头的灯塔。

极地扫描:南极之旅

乌斯怀亚的灯塔,在西方世界开始名声大噪,最早是因为1905年出版的凡尔纳的那本《世界尽头的灯塔》。书中一个老水手和一群海盗为争夺世界最南端的灯塔进行了一场诛死搏斗,从那寸起,灯塔就艺术性地与“世界尽头”联系在了一起。

沿着比格尔海峡.迎着海风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分界线上航行,太阳已经西沉,站立于邮轮的甲板上,为的是找寻那传奇的灯塔城市背的雪山越来越远,要找寻的灯塔究竟在哪里?一份难熬的寂寞和想要离开的迫切不禁涌上心头。

或许希望就在眼前,转了个身,终于看见了在千山沧海中的孤岛上的乌斯怀亚灯塔,很近又很远,明明就在眼前,却又真的够不着。灯塔红白相间,高不过十米,底座不过四米,亦红亦白的转块红是正红,白是雪白。

从南极极地的心脏涌来的寒风带着海浪一次又一次拍击到灯塔的下方。引得大大的浪花四处飞溅。邮轮慢慢驶过,传说中的灯塔从身边缓缓掠过。渐行渐远,消失在海的深处、天的尽头。只是,乌斯怀亚灯塔依然毫不动摇地静靜耸立在海上,孤独着,孤傲着。

极地扫描:南极之旅

从乌斯怀亚去南极的航行需穿行德雷克海峡,德雷克海峡也是世上最宽、最深的海峡,最窄处宽度890公里,深度达4750米.把海拔1524米的泰山三座叠在一起,还露不出水面。

德雷克是16世纪的英国航海家,一个有许多故事的人。但这位航海家并没有在以他名字命名的海峡中航行过。

极地扫描:南极之旅

洋流,对于我们本来是一个陌生的词汇,到达南极的航行,要穿越西风漂流带,南极环流带,特别是西风带,德雷克海峡是西风带上最小的峡口,也是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通道。被称之为魔鬼海峡。是航海家的靈梦水道。

传说中的德雷克海峡风大浪高,在航行途中一般的人无不晕船。也确实,邮轮中所以人行的地方都装了把手,吐物袋随处可得。但也许人品太好,这处航行,来回感觉只有一点晃动,餐厅里一日三餐座无虛席。

极地扫描:南极之旅

2017年1月29日,经过24小时的航行,邮轮抵达南极半岛。

由于西风带的影响,南极半岛常年天气阴冷,这正好符合了我脑海中南极阴冷、忧郁的想象。

极地扫描:南极之旅

船靠近了一处岛屿,在低沉的乌云中,黝黑的山体狰狞地裸露出来。这算是到达南极的第一天,经过三十多小时的飞行,二十四小时的航行,终于到达了梦中的南极。

提到南极,你最 先想 到的 是什 么?

“企鹅!”

是的,企鹅是我们和南极关系最密切的词汇。南极的企鹅有十八种,从高大的帝企鹅到纤的神仙企鹅。由于栖息地的不同,我们此行无缘见到帝企鹅、皇企鹅,只能和巴布亚企鹅、阿德利企鹅相会一下。

极地扫描:南极之旅

极地扫描:南极之旅

极地扫描:南极之旅

极地扫描:南极之旅

极地扫描:南极之旅

欺瞒岛(Deceptionisland)是南设得兰群岛最受欢迎的隐秘天堂,马蹄开的环型岛屿只有南向有一个230米宽的火山墙缺口,缺口中心水面下25米有一处能制破船体的岩石,十年前就有一艘船的船体被它在船身弄了条25米长的裂缝,280名游客的航行被迫中断。

极地扫描:南极之旅

极地扫描:南极之旅

岛上被火山熔岩摧毁的房屋碎片,已深埋在火山沙里,破败不堪,一片被人类文明抛弃的景像。

岛上巨大的储油罐不知要杀死多少条鲸鱼,才能装满鲸油,满足人类不可能被达满足的欲望。埋葬了45个人的捕鲸者公墓,已经被火山泥流埋没,仅仅只剩下两个十字架。两位探访者在十字架前辨别了一下上面的文字,转身默默的离去。

虽然我看不懂十字架上的内容,但我觉得这些捕鲸者,应该在这里求得鲸鱼们的饶恕,地球上任何一种生命都没有权利如此凌辱另一种生命,无任他们是否站在地球食物链的顶端,时间会向他们拿回暂时得到的一切。

极地扫描:南极之旅

南极的冰色彩丰富.是简单到极致的丰富,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丰富。

有人说南极的白色有50种,讲的就是南极的冰。50是个虚词。只为言其丰富,蓝、青、绿、黑、黄、挤压、坍塌人海,便漂到了眼前。

极地扫描:南极之旅

极地扫描:南极之旅

愈往南,气候愈干燥,由于南极环流和西风带的阻隔,暖湿气流讲不了南极圈,降雪量极小,据说相当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降水量,又因长年严寒,地表水气蒸发量极小,即便蒸发,很快凝结,回落地面,由此可以想见,这数干米的冰层是多少岁月的沉积。

而如今,由于气候变暖而融化的冰层将永远不会再得到补充。南极的冰已有上千、上万年。

极地扫描:南极之旅

这几天,天一直阴沉着,早上天空的鸟云闪开了一条逢。阳光从逢隙中酒落下来,今天可能是个好天气。到了中午时分,果然阳光灿烂,蓝天白云,一个难得的好天气。

极地扫描:南极之旅

已经在南冰洋航行三天了,在茫茫的大海上孤独的航行,看不到其他的船只,突然感到一种莫名的孤独和恐惧,猛然在船舷的左侧发现了一条船。快看,一条船,好像是一条科考船。

同行中有人高兴地喊到:“终于看到一条船了,万一我们的船出现可题,也不会孤立无援了。”看来在陌生的海面上,孤独航行的恐惧,不只是我有。

真的敬佩那些驾驶机船跨越大洋的勇士,他们要战胜多少的艰辛,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我们赞美勇士们狂热的精神。

极地扫描:南极之旅

极地扫描:南极之旅

下午,按照邮轮公司的安排,有一次登陆活动,这一次登陆的地点不再是南极外围的小岛,而是将踏上南极的大陆。

广袤的南极大陆已展现在我们的眼前,白茫茫,望不见尽头,天的边缘,地的尽头到了。

天气好,今天安排的活动也特别的丰富,不仅有登陆观企鹃。还有游泳、皮划艇、晚上露营.在这冰冷的南冰洋中游泳,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同行的人中已有过在北水洋游泳的经历,这次可以完成在南、北二极游泳的心念。

极地扫描:南极之旅

极地扫描:南极之旅

极地扫描:南极之旅

这是我在南极遇到的最神奇的一个傍晚。因长年受到极地风带的影响,阴沉的天气是南极峡湾常见的,在10多天的南极旅程中,能见到蓝天的

机会不多,而遇到夕阳落日则更少。

在之后的巴西行程中,遇到一位也是刚从南极回来的,比我们早半个月去的南极,她半个月的航行中没有见到一个蓝天。

极地扫描:南极之旅

2017年2月5日,在中午时分,一股强劲的气流将多日的阴云吹散,太阳终于从浓浓的云雾中出现了,暖暖的阳光酒在整个德麦尔峡湾,船行其中,两边的冰山相对耸立,整个下午我都留在甲板上,欣赏着壮丽的风景。

随着夕阳的下沉。德麦尔峡湾的景色被暖色的阳光笼罩着,白色的冰山也不时变幻了色彩。

南极的傍晚又是我无法想像的漫长,太阳从下午5点半一直到夜里11点始终挂在天边,这就是地球两极在极昼时的景象。

极地扫描:南极之旅

极地扫描:南极之旅

南冰洋和南太平洋一样,曾经是捕鲸的极好鱼场。南极公约签约后,这里才成为鲸鱼的乐园,船进入德麦尔峡湾后,由于峡湾内相对狭窄,水面比较平静,也就成了鲸鱼集中的地方。

邮轮行进中,鲸鱼、海豚就在周边游玩、嬉戏。没有了人类的杀戮.世界也就祥和、安宁。

极地扫描:南极之旅

邮轮在一处海湾停泊,按邮轮公司的安排,游客分批坐橡皮艇近路离地观察鲸鱼,这是我第一次在野外如此近路离的看到鲸鱼在周边游戏。最近896间不超过 5米。

在这安宁的环境中,如同企鹅不把人类作为敌人样,鲸鱼也不将不常见的人类作为敌人。

鲸鱼自管自地游戏着,甚至也不把邮轮这庞然大物当回事,还在船边翘起尾巴,好像在挥手致意。

极地扫描:南极之旅

极地扫描:南极之旅

南纬66度34分,地理意义上的南极圈,抵达了这一纬度以后,就算到了南极。但仅仅是到过。

经过八天的航行,邮轮越过了66度34分的纬度线,进入了真正地理意义上的南极圈。

突然甲板上传来一阵阵的欢呼声,匆匆赶到甲板,甲板上已经集了许多人。

只见一个海盗打扮的人,左手上拿着一支长矛,右手拿着一把钢勺,把身边随从拎着的水桶中的水象征性地浇在游客的头上,这是一种流传在航海者中的一种传统仪式。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也不知道会传承到何时。

极地扫描:南极之旅

进入了南极圈.浮冰越来越多,大家说: 这才像南极。

邮轮在浮冰中航行,船体不时发出撞击冰块的隆隆声,在静静的夜晚,这声音总是让人不能安然入睡。是这隆隆的撞击声? 还是因为已经在这大海中孤独地航行了近十天? 心中莫名有一种想返程的冲动,也许是对美景已经审美疲劳。

还好,下午安排了登陆参观英国科考站,科考站位于Port Lockroy,是南极最受欢迎的登陆点之一,主要原因是有一家博物馆,博物馆中的工作人员全是美女。

每次登陆人数不能超过60人,其他的人先坐橡皮艇在周边逛逛。博物馆从外面看上去不大,但里面五脏俱全。售卖纪念品的是一色的美女志愿者,据说每年有上万件纪念品在这里盖戳邮寄出去。但我忘记带我的明信片了。

极地扫描:南极之旅

极地扫描:南极之旅

极地扫描:南极之旅

又回到了乌斯怀亚。

乌斯怀亚的彩虹没有让我们失望,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彩虹一种颜色也不少。

将要踏上归程,再看一眼这世界尽头的美丽城市,这时看到一对男女,是夫妻? 是恋人? 在乌斯怀亚的城市标牌前合影,他们将起程去南极。

南极将迎来新的客人。

极地扫描:南极之旅

极地扫描:南极之旅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