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有多遠,看看你就知道了……

文/依雲

幸福有多遠,看看你就知道了……

01

小時候,覺得幸福就是一頓豐盛的晚餐,抑或是從母親口袋裡掏出那顆糖果時的喜悅;

青年時,覺得幸福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不受世俗的束縛與壓制;

成年時,覺得幸福就是和自己相愛的人一起步入婚姻,攜手譜寫美好的生活;

中年時,卻發現,幸福不經意間已經與我們漸行漸遠。

世界上大多數人的人生目標都很簡單:平安地活著。養育一兒半女,如果可能的話,再能有那麼點舒適和尊嚴的生活。

當物質匱乏時,我們以為能有足夠的食物,不再居無定所,就是幸福;當我們有了足夠的食物和居所時,我們又有了新的需求和慾望。財富和權力使期望值迅速升高,隨著生活水準的提升,我們對幸福的定義便愈加變得模糊而稀缺。

年少時,我們滿懷希望的想要成為成熟冷靜的大人,青春時,我們迷茫而孤獨,懷抱著長大後一切都會好轉的希望,可終有一天,浴室的鏡子裡照出了第一根白髮,多出的那幾磅贅肉再也甩不掉,視力一日日的下降與衰退,全身上下也冒出來各種病痛,各種跡象告訴你,“你的時間已經不多了,趕快啊~就趁現在,好好生活!”可為什麼,我們再也找不到小時候那種幸福的感覺?

愛默生說,

“我們對生活有種種期許,卻從未真正生活過。”

幸福的失去,其實就是我們內心狀態與情緒的失序。

現代人快節奏的生活和我們不自覺的攀比,使我們在焦慮與沮喪中越來越遠離幸福。

《心流》一書中說,當全身心的投入某件事,達到忘我的程度,並由此獲得內心的秩序和安寧時,一種極大的滿足感悄悄地潛入心底,使你覺得很快樂,這便是心流的體驗。

那麼,你有多久都沒有這樣的體驗了?

旅途中,你看著愛人與兒女在花叢中戲耍,蜂飛蝶舞,笑聲響徹花園的上空,那一刻,歲月靜好,畫面定格;

廚房裡,你忙碌著,烹製著家人愛吃的蔬菜和茶點,小兒女和愛人在一邊嬉鬧著擺放碗盤,那一刻,縱然生活諸多不順,可當下那刻的快樂也是那麼真切;

凌亂的書房裡,為一個文案奮戰了幾天幾夜,當自己的發言獲得了滿堂彩,幾日來的辛苦都一掃而空,那一刻的歡欣鼓舞也是真實的;

嘈雜的工作間裡,手工匠人專注於手中的活計,顧不上週遭的雜亂,終於做出他想要的作品時,那一刻他的內心必是豐富而充盈的。

其實,幸福從未走遠,只是我們在瑣碎與平淡中逐漸喪失了幸福的能力。

事實上,只要我們內心的慾望永無止境,追逐便會永無止境。

我們不再感知到幸福,大多是因為我們既想要眼前的名利,又滿腦子都在嚮往海邊的小鎮。

02

幸福有多遠,看看你就知道了……

幸福的來源在於,我們在追求一些東西的時候,還能感受到快樂,就是從不喪失對幸福的感知力。

《幸福的方法》中把幸福分為四個象限:

1、 現在幸福,未來不幸;及時行樂型的人便在這之列,比如吸毒的人,沉迷於網絡的人,夜夜笙歌的人,今朝有酒今朝醉,他們完全不會顧忌將來如何,而只享受當下的片刻;

2、 現在不幸,未來也不幸;悲觀主義者和抑鬱症患者均在此列,心理學上有一個說法叫“習得性無助”,書中舉了這樣一個事例,

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個實驗,把兩隻狗放在兩個鋪了電網的籠子裡,一個籠子裡設計了開關,另一個則沒有,當通電後,那隻被放在有開關的籠子裡的狗,一陣亂撞,卻扒掉了開關,電源隨即被切斷,於是它得以解脫;而另一個籠子裡的狗卻只能苦苦嚎叫,別無他法;

當這樣的實驗進行了一個月以後,心理學家又找來了另外一隻狗,他們把三隻狗放在沒有籠子的電網上,當被通電後,那隻新的狗立刻跑開了,那隻曾經被關在有開關的籠子裡的狗,也立刻跑開了,只有那隻被關在沒有開關的籠子裡的狗,還在那嚎叫,以往的經驗告訴它,無論它自己怎樣掙扎,都無法逃脫被電擊的命運。

這就是“習得性無助”,而事實上,只要它放棄以往的思維,就可以立即獲得自由身。

動物如此,我們人類也是如此。

電視劇中經常會看到這樣的劇情,母親曾經在愛情裡受過傷,於是對戀愛中的女兒說,“你不要相信男人的甜言蜜語,男人沒一個好東西。”

事實上,世上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婚姻或者愛情,遇到渣的概率只是微乎其微,每一段情感只要用心去經營,總會留下幸福的痕跡。

3、 現在不幸,未來幸福;忍辱負重型的人即是如此,每一個今天對他們來說,都是無比痛苦,總以為,等我將來怎樣怎樣後,一切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而實際上,

任何希望通過改變外部環境來改變自己幸福狀態的想法,都是不切實際的。

4、 現在幸福,未來也幸福;既能為未來而努力打拼,又能享受當下的快樂,我們可以有慾望,但是不要被慾望折磨。

無論是懷念過往,還是憧憬未來,都不如當下這一刻,當你能夠感受到每一步的快樂時,在你人生的相冊中,所有留存下來的都是快樂的記憶,而不是痛苦的回憶,

如果你當下這一刻沒有過好,那麼,未來,當你回想起此刻,腦海裡充斥的怕就只有遺憾和不甘了。

03

幸福有多遠,看看你就知道了……

那麼我們該怎樣獲取幸福的方法呢?

建立一個新習慣,並將它持續下去。

託尼·施瓦茨說過:“微小的成果要比野心勃勃導致的失敗好得多,不要著急,成功會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其實很多事情都是這樣,人生就像跑馬拉松一樣,不在乎你前面跑得有多快,重要的看你如何將這段路程堅持下去,每一個跑到終點的人都是勝利者。

每天用一點時間記錄下當天的生活,我們不難發現,我們的大部分時間都用在那些獲益在未來但我們並不享受的事情上,或是做了太多既沒意義又不快樂的事情,據此,我們可以為自己的生活做出更好的規劃,我們可以從記錄每天的事項開始,寫下它們帶給我們的快樂和意義。

幸福的失去源自於一些內在或外來的干擾,而這些往往是我們可以控制的,比如習慣、恐懼、他人的期望,我們唯有學會向一些沒那麼重要的的事情說“不”時,才能對有意義和有價值的事說“是”。

快樂是滿意生活的先決條件,如果要幸福,我們就必須體驗積極的情緒或情感。

一個幸福的人也會有情緒上的起伏,但會在整體上保持一種積極人生態度。他經常被積極的情緒所推動著,如歡樂和愛,很少被憤怒或內疚這些負面情緒所控制。快樂是常態,而痛苦都是小插曲。

要想獲得真正的幸福,我們必須明白無論我們遇到怎樣的悲傷、考驗還是波折,我們都應該為活著本身而感到由衷的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