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中的簡單哲學思想——以《泰》和《否》兩卦為例

《周易》分《易經》和《易傳》兩部分,內容和性質具有很大的區別。《易經》是一部占筮書,主要有卦名、卦辭、爻辭組成,主要反映奴隸社會生活的筮佔記事。而《易傳》主要是作者藉助《易經》發揮儒家的倫理思想,是易理的延伸拓展,是真正意義上的哲學著作。

《易經》中的簡單哲學思想——以《泰》和《否》兩卦為例

雖然《易經》是一部占筮書,並不是說《易經》沒有哲學思想。筆者認為,在《易經》中有八個卦存在樸素的辯證思想,它們是《泰》與《否》、《損》與《益》、《既濟》與《未濟》、《屯》與《蹇》,在這些卦中哲學思想或有或無,或隱或顯。本文在借鑑李鏡池先生的思想的同時,筆者運用歸納法對《泰》和《否》中具有相同思想的爻辭進行系統總結(對《易傳》不做論述),最終證明了《易經》中確實存在簡單的哲學思想,如論述不當,以求教於方家。

一、《泰》蘊含的哲學思想

《泰》卦辭:“泰。小往大來。吉亨。”卦辭主要闡明泰的內涵,小利轉化大利,失小而得大,是吉祥亨通的。

《易經》中的簡單哲學思想——以《泰》和《否》兩卦為例

初九爻和六五爻則通過具體的事例論證了泰的內涵。

初九爻:“拔茅茹,以其匯。徵,亨。”通過描寫一個有經驗,有辨別能力的人,能夠按照茅茹的類形進行分辨,一拔則得。所謂有經驗,有分類知識就是泰的表現,同時引申出了打仗出征也是吉利的。

而六五爻:“帝乙歸妹,以祉。元吉。”此爻以帝乙把女兒嫁給周文王的歷史故事為背景,說明殷周以和平的外交方式爭取兩國安寧祥泰。九四爻和上六爻通過描寫西周時期戰爭情景來說明“泰中有否”的思想。

六四爻:“翩翩,不富以其鄰,不戒以孚。”這裡主要描述在戰爭中,一個部落由於巧言善辯,不警戒,最終被敵人入侵,和鄰族一起被俘虜。通過這次突發戰爭被敵人俘虜的事件來闡發“泰中有否”的哲學思想。

而上六爻:“城復於隍,勿用師,自邑告命。貞吝。”則描述軍隊攻破城牆,因為佔得不吉之兆,從邑里傳來命令,停止進攻。在西周時期,周人逢戰必佔,按照佔卜之象,或進或退,這裡命令停止前進和佔得不吉之兆同樣說明了“泰中有否”的哲學思想。

九二爻和九三爻通過描寫商人因禍得福和旱災自救兩件事來說明“否中有泰”的思想。

九二爻:“包荒,用馮河,不遐疑。朋亡,得尚於中行。”此爻首先通過描寫一個人把匏瓜挖空順利渡河,性命無憂來闡明泰的重要性,其次描寫了商人在路上遺失了錢財,最終得到路人的幫助來說明“否中有泰”的哲學思想。

而九三爻:“艱貞,無咎。勿恤,其孚於食,有福。”則描繪了一幅西周時期旱災嚴重,邑人通過不懈努力最終過上幸福生活的畫面,以此衍生出“否中有泰”的哲學思想。而“無平不陂,無往不復。”是《泰》和《否》的核心思想,通過描寫自然界的變化深刻闡明瞭事物之間對立轉化思想。

二、《否》卦蘊含的哲學思想

在《否》卦中,卦辭、爻辭更多的表現了事物之間對立和相互轉化的思想。

《易經》中的簡單哲學思想——以《泰》和《否》兩卦為例

卦辭:“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這裡君子和匪人連用,暗示那些幹壞事的君子。君子幹壞事當然是不利的,是否的表現。大往小來則說明否的內涵,大利變小利,失大而得小。

《否》中初六爻、六二爻、六三爻、九四爻主要說明否和泰相互對立的哲學思想。

初九爻:“拔茅茹,以其匯。貞吉。亨。”“拔茅茹,以其匯”和《泰•初九》辭同而義異。這裡主要指那些沒有經驗和辨別能力的人不可能找到茅茹,是一種否的表現。而“貞吉。亨”則指《泰•初九》,否與泰形成了相互對立的關係。

九二爻:“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和九三爻:“包羞”,這裡“包”解釋“庖”,“包承”和“包羞”都指庖中有肉。對於奴隸,有美食吃,生活可以好轉,當然是好事;而對於貴族階級,根本不值得一提,算不上好事。這裡貴族階級和奴隸階級對待美食的態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表現出了一否一泰的對立。

而九四爻:“有命,無咎、疇離祉”主要描述周王進行賞賜大臣,得到賞賜的大臣是福是泰,得不到賞賜的大臣則是否。這裡同樣表現出了否和泰之間的相互對立關係。而《否》的九五爻和上九爻通過描寫貴族階級的政治生活,旨在說明否和泰相互轉化的哲學思想。

九五爻:“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繫於苞桑。”通過描寫貴族階級不要幹誤國誤民的事,則會吉祥安泰;否則,國家就會滅亡,就像系在苞草和桑葉上一樣脆弱。這裡主要說明否和泰之間轉變就是一瞬間,做人只有中正自守、謙虛謹慎,才能永遠恆泰。

上九爻“傾否,先否,後喜。”通過描寫貴族階級一定不要幹錯事,如果做錯事能夠改過自新,最終也能變好。這裡旨在說明犯錯誤是無可非議的,只要能夠及時察覺糾正就是好的,否同樣可以轉化為泰。就像《益》大象曰“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泰》和《否》的哲學思想總結《泰》和《否》作為一組卦,兩卦內容散雜,事類不一,但以對立轉變的思想作為組織形式。文章運用概括的方式,將兩卦中具有相同思想的爻辭放到一起做了分析和總結,形成了獨特解易模式。《泰》中蘊含著“否中有泰”和“泰中有否”的哲學思想,而在《否》卦中蘊含著否與泰相互對立,以及同一事物在不同條件下可以轉化為泰,也可以轉化否的哲學思想。這些哲學思想在西周時期是難能可貴的。同時,《泰》和《否》中的簡單哲學思想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易經》中的簡單哲學思想——以《泰》和《否》兩卦為例

從否和泰之間的辯證關係中,人們認識到了做人的道理,人只有中正自守、有過則改,才能夠吉祥安泰。人們同樣認識到事物發展的盛衰之道,事物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新事物必然代替舊事物,人們只有把握客觀規律,才能求盛防衰。

《易經》中的簡單哲學思想——以《泰》和《否》兩卦為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