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思山嶺滿族鄉

我的家鄉——思山嶺滿族鄉

(作者關顯強家院子中的索倫杆)

編者注:作者關顯強給我們很多資料。他的家建的新房就是按照滿洲傳統民居格式建成的。去年9月6日我們發的文章《滿族傳統的民居還保留幾何?》,就是介紹他家建的新房。

下邊節選一下該文章的一部分。

我的家鄉——思山嶺滿族鄉

滿族傳統民居有句諺語:"口袋房,萬字炕,煙囪出在地面上"。這三句基本代表了滿族傳統民居的三個特點。

"口袋房",又叫"斗室",因其形如口袋和鬥形而得名。一般是3間或5間,坐北朝南,房頂用草苫,周圍牆多用土壘成。門大多開在東邊,也有的中間開門,稱"對面屋"。

我的家鄉——思山嶺滿族鄉

我的家鄉——思山嶺滿族鄉

這是關顯強新房建築時候的照片,他家是磚砌,外面帖了瓷磚。他家正房三大間,門開在正中。

我的家鄉——思山嶺滿族鄉

滿族傳統民居進門第一間是廚房,東北人叫伙房。在這裡燒火做飯,這裡的煙道通到臥室裡的火炕,冬天進家門就上熱乎乎的火炕。那算一種享受。

火坑最早發源於滿洲地區,現在渤海國上京的皇宮還保存有火坑系統的遺址。火坑文化後流傳到朝鮮半島和中原的華北地區。像紅樓夢裡就很多描寫火坑。我記得小的時候去我爺爺家,我爺爺住北京外三營之一老營房,當時那裡還保存有火坑,但我印象裡,只有一面的火炕,而不是滿族傳統民居的轉圈炕了。

我的家鄉——思山嶺滿族鄉

關顯強的新房很有特點,即有滿族民居傳統的供熱系統——火坑,又建有暖氣設施。現代與傳統文化的結合。

我的家鄉——思山嶺滿族鄉

滿族傳統民居的臥室是轉圈炕,或叫萬字炕,就是三面炕,西邊的炕很窄,那裡不睡人,而是供祖宗牌位的。滿族以西為上,在西牆祭祖,所以有的學者認為滿洲人最早的遷徙可能來自西邊,所以留下歷史記憶,祭祖要向西。

現在東北農村如有的房屋還有火坑,但不是轉圈炕,因為現在生活水平好,已經不用很多人住一間,所以一般一間屋內就一個火坑。但這樣缺乏了祭祖的西牆,所以有的滿族家庭就在西邊放供桌,擺放祖宗牌位。

我的家鄉——思山嶺滿族鄉

過去滿族的窗戶分上、下兩扇,高麗紙糊在窗戶外面。門要向裡面開,是避免冬天大雪封門。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一般都是玻璃窗戶了。

我的家鄉——思山嶺滿族鄉

這是關顯強家的煙囪,這也傳統滿族民居的一大特點。煙囪滿語叫呼蘭,建在屋側,高過屋簷數尺,通過孔道與炕相通。房子煙囪的設置在東、西山牆外,煙囪距房子60多釐米遠,用青磚或土坯砌成,有圓形、方形兩種。

因為現在東北農村有的家庭還用火坑,所以還是有這種房子煙囪。

過去東北流行過一則笑話,就是外國偵察機飛到東北偵查,回去報告說,東北不得了,那裡家家戶戶都有沖天的大炮。實際上就指這種“出在地面上”的煙囪。

我的家鄉——思山嶺滿族鄉

這是關顯強家新房的院子。

滿族傳統的院子也有幾個特點。一是柵欄門,目前的瀋陽故宮和新賓的永陵還保留這柵欄門。

傳統民居院落據說也體現民族精神。西方海洋民族的民居不建院落,象徵開放。我看蒙古過去也沒有院落,但也會有一些象徵性的攔著。蒙古草原一望無際,也很像海洋,所以蒙古人性格與西方海洋民族近似。中原農耕民族民居都要圍院牆,村外或城市外圍也建城牆,國家要建長城。這些代表農耕文化是自給自足經濟,體現的保守和不求進取。

滿族傳統民居是柵欄圍院,因為滿洲地區野獸很多,自己家也會有家畜,這樣柵欄圍院,目的的防禦野獸和保護家畜。滿洲人對外的開放精神是介於海洋民族和農耕民族之間,具有半開放精神。

滿族民居院子一般也會有附屬建築,如東西廂房,這是因為過去也要養家畜,需要有馬棚、牛棚、豬圈、雞圈、苞谷樓子、廁所等。還有水井。

當時還沒建索倫杆,後來又增加了索倫杆。

下邊是關顯強剛發來的文章。

我們是思山嶺鄉瓜爾佳氏。我們的滿族族人熱愛中華,為了傳承中華優秀文化和滿族傳統文化,我們要講好家鄉故事,以此證明我們滿族人愛祖國,愛家鄉。

思山嶺滿族鄉是遼寧省本溪市南芬區所轄,位於本溪市東南部19公里處,東與本溪縣接壤,南與南芬鄉相近,西與橋頭鎮為鄰,北靠本溪市內,,轄區面積224平方公里,全鄉總人口1.2萬,這裡的居民以滿族人為主。

今天講講滿洲的哈達,因為我是瓜爾佳氏,是我們瓜爾佳氏穆哈達的後人。

書上說哈達是山嶺,現今思山嶺鄉,現今家鄉人大多不知其意。

這主要是來自我們的民族語音滿洲語,按滿洲語哈達是山嶺或山。

叫山的主要有長白山,錫霍特山。

叫嶺的主要有大小興安,外興安嶺、和表示吉祥如意的張廣財嶺。

我們的家鄉就叫哈達嶺,我們的哈達是山嶺。

我愛哈達,不忘哈達山嶺養育情。

哈達還是一些民族的人民作為禮儀用的絲織品,是社交活動中的必備品。

我們知道的是藏族和蒙古族用的比較多。藏族多喜歡用白色,蒙古族多喜歡用藍色。

黃色我們的滿族人哈達顏色。

滿洲歷史上建立八旗,不僅有滿洲八旗,還有蒙古八旗、漢軍八旗,三八二四旗,一共應有二十四期,只是習慣上還統稱為八旗。八旗內所屬的滿洲人、蒙古人、漢人等均稱為旗人。

八旗內使用的哈達顏色也有不同。滿洲人用黃色,蒙古人用藍色,漢軍用紅色。

滿洲人愛哈達,但一般不獻哈達,而是當圍巾一樣系哈達,以此不忘養育我們的哈達,即山嶺,不忘滿洲山山水水的養育情。

清末,滿洲地區對漢人開禁,很多逃荒的漢人進入,他們還帶來一些神話故事,如薛禮爭東的故事,講起來也是跌宕起伏,故事也很美。

作者關顯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