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騰訊投資“洗稿”起家的差評,騰訊公關總監稱洗稿在法理上行得通?你怎麼看?

文字是自媒體傳播的重要方式,但是這種傳播方式自古以來就有一個弱點:容易被抄襲。究竟誰抄誰,到底怎麼算是抄襲,雙方經常各執一詞,搞得圍觀群眾也是雲裡霧裡。小說界有郭敬明、唐七,學術論文的抄襲更是層出不窮,現在又輪到互聯網、自媒體了。

大家為什麼對抄襲深惡痛絕呢?一方面法律很難界定抄襲,往往在道理上被認定是抄襲的一方很有可能逃脫應有的懲罰,另一方面抄襲的成本比較低,獲利又快,這種急功近利又不付出努力的人無疑會遭到道德上的譴責。

內容生產者費勁巴力的用一天甚至幾天的時間生產一篇文章,到差評那裡重新包裝可能只需要幾小時甚至一小時,就變成了流量爆款文,試問換做誰心裡能平衡?

騰訊的公關總監一再強調這是“業務部門一個topic基金主導的”不能代表騰訊立場,但是公眾看到的是“騰訊投資差評”,而不是“騰訊業務部門一個topic基金投資差評”呀。

(我是一個關注互聯網行業的小學生,喜歡我內容的小夥伴點點關注,謝謝)


互聯網小學僧

抄襲有兩種,一種是原封不動或只做稍許改動的裸抄,這一抓一個準,很容易就抓到實錘。還有一種就是洗稿,把文章的觀點、素材、段落重新編排組織,或者把幾篇文章的觀點、素材、段落雜糅一塊兒,這就不好界定,與合法借鑑邊界模糊,很難抓到實錘。法律講究證據,裸抄很容易舉證,因此法律上可以處置。但洗稿就很難舉證,因為不能排除觀點撞車或案例巧合,法律上不便處置。

問題是,法律不能處置難道就無法無天?其實真想解決也不難,像騰訊這樣體量的公司,可以通過委員會審定的方式來鑑定。

如果以公共關係的專業角度來評價張軍的說法,太業餘!既然要在被公眾質疑的危機公關中處置,那麼上策是坦誠工作失誤,承諾內部檢討和調查;中策是表達公司高度重視,承諾聘請第三方調查,並及時公告。危機公關的首要之義是滅火,而不能添柴。張軍的一番言論試圖做出辯解,把責任圈定在部門範圍,這樣的做法實在是下策,因為任何被公眾輿論質疑的事件,除非是是非分明簡單清晰的事件,只要有可能引發爭議或非議,都不啻是添柴而不是滅火。

不客氣地說,公關總監並不勝任,缺乏專業性。


唐映紅

就是這麼一家自媒體,最近卻拿到了由騰訊TOPIC基金(騰訊興趣內容基金)領投的3000萬A輪投資,在業界興起了一場輿論風波。

而資本是具有趨利性的,在流量為王的時代,只要不違法,有流量的自媒體獲得投資實屬正常,這次投資掀起輿論風暴只因為投資方是騰訊。

此外,網上也流出一張馬化騰針對此事的朋友圈截圖:前不知道這個case,原為效率而下放一些小額投資權給業務部門。目前看業務部門沒有做好盡職調查,我們會負責任解決好。

法理與情理,利益與責任,從來都是存在矛盾的,相信騰訊能從長遠出發,做出正確抉擇。


創業投資家

怎麼看?我看這群投資的人都是些蠢貨,這個發朋友圈出來站臺的公關總監也是一樣蠢!


法理上行得通?你騰訊遊戲為什麼還要制裁那些洗了你家遊戲主題創意的公司和團隊??不是法理上行得通麼?狗屁!

你們正在想辦法?在想怎麼把這些洗稿的團隊努力的打造成微創新團隊?

別扯什麼佔大股小股,就跟你去了怡紅院歡樂完回來跟別人說你只是去看看人體藝術一樣!!

最後還來了個“沒有任何特殊照顧”!?公關總監站出來解釋一下拼多多有沒有照顧?微視有沒有照顧?欠照顧的還少啊?

公關總監乾點兒那正派的、公平的、客觀的公關活兒,你又不是華爾街律師,看到個案子就用一些模糊的判斷不清的線索來糊弄在做的各位。


一個不學無術的東西,大學白唸了,自己寫不出好東西就特麼學著洗別人的稿子。

別人一篇稿子從題材到搜索、整理、寫作、排版要花費將近一天的時間,差評1個小時就給人家洗了個全身。洗全身的技術專業到可以媲美島國愛情片裡的女主角了!



騰訊越來越瞎了!!!

這就是我的看法!!!!!


  • (點擊關注可以查看更多我的問答動態,歡迎與我交流。圖片來源:Google)
  • (本答案由貓哥@楊明慧原創於悟空問答,基於CC創作共用協議BY-SA發佈)

貓眼智客-楊明慧

“洗稿”即改寫新聞,普及到自媒體領域,就是指將他人作品改頭換面後以自己的名義發表的行為。不同於一般的抄襲,洗稿不會照搬照抄內容,而是將原作者的作品進行改寫,意思一樣,但文字卻不一致。

但這一說法並未被廣泛接受,有網友認為:“投資行為不僅僅是一個買賣,也代表了企業品牌的背書和價值觀的認可。”

另外,雷帝觸網援引業內人士觀點稱,騰訊投資差評也給騰訊投資部門一個警醒:投資不是隻看數據和收益,還要看社會影響,“騰訊價值觀排名第一的就是正直,不能沒有原則的去追逐利益和熱點。”

針對此事,騰訊董事局主席馬化騰也在朋友圈中表示:

“之前不知道這個case。原為效率而下放一些小額投資權給業務部門。目前看業務團隊並沒有做好盡責調查,我們會負責任解決好。”


全天候科技

創業維艱,創業維艱。

剛剛確定了3000萬美元的融資,而且是騰訊領投,在媒體上給大家講了一個“內容+電商+社區”的故事,眼看要走上人生巔峰,Pony老師一句話,差評的這筆融資看上去還是要涼了。

從騰訊公關總監張軍之前的回應來看,騰訊其實是清楚差評“洗稿”的,這是最讓人無法接受的。就像知名自媒體人三表說的,很少的股份也代表了騰訊,甚至代表了騰訊對洗稿的贊成。

黃錚還說過騰訊的投資風格,“

我並不認為騰訊是強競爭邏輯,騰訊更多是商人邏輯,競爭只是商業ROI計算的副產品。騰訊入股拼多多不是因為我們可以對抗阿里,而是我們的投資有回報。”

之前騰訊就自己說過,其所投資的公司的總價值,已經超過了騰訊的市值,“半條命交給合作伙伴”,騰訊確實做到了。而投資就是一個講投資回報的事兒,對互聯網來說,數據最重要。

因為媒體的公共性,引發眾怒的差評還是引來了騰訊高層的關注,這件事兒的前後因果,也恰恰說明了媒體的價值。


蔣鴻昌

中規中矩的回答,不看原文都能猜得到實質內容。

其一,這是一個部門的行為,不是騰訊價值觀表現。

人家是投資行為,是商業行為呀。凡是沒違法的,就是合理的。

其二,這是灰色領域,沒有絕對的是非。有人說洗稿,有人說不是。

但差評本身引發太多差評了,這應該要差評自己出來做回應,拿著騰訊打,能打出啥火花。

唯一確定的是,差評是自己躺地下,沒法把它打倒吧。文字工作者本身組織性就差,又能奈何。這倒成了差評的營銷事件,它變得更為人知,更有影響力了。

其實比差評做得更齷蹉的事多呢,不過是它的敵人太多了,想黑它的人也不少。我的觀點是,有差評比沒有差評好,就像前幾年,有方舟子比沒有方舟子好。

讓人緊張緊張,關注過來,多給些差評吧。


財經作家邱恆明






傅斯鴻

我們不知道法理在哪裡,但公理是存在的,既然都違背公理,違背法理是遲早的事。法律是底線,但人要活著,如果只在底線之上,那豈不是要求太低了點?當然,能堅持法律底線,在騰訊看來已經是很高了吧。

投資部門的事情,難道就不是騰訊公司的事情?這個投資部門還是不是在騰訊公司裡呢?對外投資,肯定是以騰訊的名義,即便是投資部門。

從拼多多到趣頭條,這兩年騰訊為了流量變現在投資的時候慌不擇路,根本不考慮什麼逼格,投資的對象是越來越LOW了。這樣下去,真不知道下一步會投資誰?只要是有流量,只要是能賺錢,就是騰訊眼中的寶貝。

有人說,騰訊投資了差評,至少以後不會再寫騰訊負面了,那麼,拿了騰訊投資的差評會不會變成騰訊對手的專職差評師呢?我們不得不擔心。既然騰訊投資的永輝、步步高、沃爾瑪等等都可以直接向騰訊的對手開火,職業玩差評的差評成為騰訊手中的媒體工具,顯然是有可能的。

如果我是騰訊,我也會投資差評,因為,作為巨頭,自己做一些沒有底線的事情是不可以的,很容易樹大招風,但如果是自己投資的企業做些無逼格的事情,自己是可以旱澇保收高枕無憂的,也可規避很多麻煩。

法理,天理,在投資公司的眼中都是道理,人家自己都認為不違背法理,我們就更沒有必要議論了。人以類聚,騰訊和差評本就是一家人,何必批評人家洗稿子,騰訊的業務不也一樣是洗來的嗎?只要體驗好,只要用戶喜歡,抄襲又何妨?


馬繼華

為什麼“洗稿”這種行為如此讓人不恥呢,主要原因在於“洗稿”的成本太低,技術太差,實在是讓人難以接受。

一千個人眼中,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那是因為每個人看完哈姆雷特之後,在自己的腦中消化吸收這個故事,並且結合自己獨特的生活經驗,就會形成具有個人特色的觀點,哪怕有兩個人的觀點相似,也會因為他們不同的經驗,而出現不同的表述,從而形成完全不同的兩種風格。

這種情況下的“相似”,大家是可以接受的,因為雖然核心觀點相似,但是出發點和落腳點是不同的,是不同的兩個人,花了同樣的時間,經歷了同樣的吸收知識——內化知識——產生新的內容,這樣的一個過程,是他們借鑑同一部作品《哈姆雷特》,而產生各自的智慧結晶。

洗稿省略了查找資料、分析數據、內化知識並轉化為自己的成果,這個十分耗費時間、精力的過程,可以說是“拿來主義”,直接將他人好的內容,“做點小手術”,變成自己的東西,然後加上營銷,吸引大批量的粉絲,從而獲取利益。

這種行為就像是偷了別人的自行車,自己改裝了一下,然後賣了一個高價錢。那被偷的人,自然是深惡痛絕的。而群眾當然也不希望鼓勵偷車的行為,不然萬一有一天自己被偷了就悲劇了。

而這個差評呢,就是圈內圈外公認的偷過車的,騰訊如此大張旗鼓地公開表示要投資一個偷過車的,無異於鼓勵偷車的行為,這被大家認為是三觀不正、沒有夢想,也不算冤枉了。

當然,從投資部門的角度來說,他們並不會太過於在乎是不是洗稿起家,他們更注重的是盈利。洗稿團隊之所以能夠獲得青睞,和他們的營銷能力是分不開的。雖然他們創作內容方面可能出於成本的考慮,選擇了洗稿,但是他們能夠引起大眾的注意,並且通過洗稿成功地營銷自己,說明營銷水平還是值得肯定的。

人人都是自媒體的階段中,內容並不缺,而能否出彩、走紅,能否因此而獲取利益,可以說與營銷能力是分不開的。

從這一點上來說,就不難理解投資部的行為了。且不論究竟是騰訊投資還是其他什麼訊投資,站在投資者的角度來看,必然是希望能夠盈利的。選投資項目也會想選擇能夠在短期內就創造較大的利益的那一個。

反過來想想,這樣引起公憤的行為,說不定也是一種營銷宣傳的手段呢?

用心看世界,走進身心靈。我是睿小寶,認可就點點關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