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會是下一個華為嗎

人心有桿秤,商業論斤兩。歡迎閱讀商業秤道,用數據升級你的認知系統,今天正式運營第二十三期。

紫光會是下一個華為嗎

北京時間9月2日晚,華為攜首款人工智能計算平臺——麒麟970亮相德國IFA 2017大展。

會後,中外媒體競相報道,讚譽無數,因為這不僅是全球首款AI移動芯片第一次在世界舞臺公之於眾,更向外界展示了中國SOC製造的最高水平。在指甲蓋大小的芯片上集成了55億顆晶體管,比驍龍835的31億顆和蘋果A10的33億顆還要多很多。

回顧中國芯片領域近20年的發展,根據新財觀察追溯系統,我們看到2014年是行業投資爆發的年份,國產芯片領域不只有華為一家獨舞。

紫光會是下一個華為嗎

2014年7月紫光集團宣佈以9.07億美元的價格,完成對銳迪科微電子的收購。

中國芯片領域投資的爆發其實只是全球芯片市場的一個投影。2015年3月份,荷蘭芯片製造商恩智浦半導體(NXP Semiconductor)宣佈以118億美元收購飛思卡爾。同年5月底,安華高宣佈以約370億美元的現金和股票收購博通。2015年6月1日,英特爾宣佈以約167億美元收購可編程邏輯芯片巨頭Altera。12月,全球第二大內存芯片廠商美光科技(Micron Technology Inc)宣佈,將以32億美元收購臺灣地區華亞科技(inotera memories)剩餘67%的股份。

在《誰的中國芯——英特爾等境外資本浮現》一文中,我們指出新財觀察數據顯示芯片半導體行業的投資事件中境外資本參與率高達50%以上。

在《錯過移動時代的英特爾,會再錯過人工智能嗎|《歷史今天》第184期》一文中,我們從全球最大半導體芯片製造商英特爾的視角指出,在PC時代,Wintel聯盟霸主地位一直無人可趕超。進入移動時代,微軟迅速掉隊,Intel也是全面潰退,完全無力搏殺。

“通過數據我們看到,根據新財觀察統計,有公開記錄的英特爾投資102家,其中以2014年、2015年為甚,而接近90%的投資處於A輪和B輪,無一例天使期投資。同時對比移動計算領域的競爭對手高通,有公開記錄的投資71家,但其中有15%的天使輪投資。”

其實在中國市場,引爆芯片行業的幕後推手既不是華為,也不是英特爾和高通,而是中國的本土企業清華紫光。

2014年、2017年兩年間,清華紫光分別從英特爾、國家開發銀行獲得15億美金和1500億人民幣兩筆融資。隨著清華紫光對展訊、銳迪科、新華三、惠普服務器業務的整體併入,清華紫光儼然成為一家從芯到雲的IT垂直領域航母。

紫光能否成為下一個華為?我們拭目以待。

BP幫推已正式上線,有需要的同學可私信入群:

為更好的服務廣大創業者,新財觀察創業對標目前開放少量內測賬戶,歡迎留言申請,並有機會獲取更多投資機構聯繫方式。

謝謝關注,【私信】可獲取15家相關領域投資機構名單及詳細數據,更有大波創業技能等你解鎖。

新財觀察洞悉數據背後的秘密,幫助準創業者突破認知侷限,高效創業,精準融資。

紫光會是下一個華為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