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沒把單親當回事,卻被同情了20多年

我從沒把單親當回事,卻被同情了20多年

我從沒把單親當回事,卻被同情了20多年

從有記憶起,我就已經是單親家庭了。

我媽跟我爸分開的理由非常彪:因為我看著電視吃飯,把飯粒掉在了飯桌上,我爸抄起掃把就打了我一頓。遂離婚,我媽沒要房沒要錢,就要走了我。

單親其實沒有帶給我太大的傷害,從小到大該有的愛我都有,我並沒有比常人敏感或者有什麼心理疾病,反倒是每次跟朋友提起我單親這件事,就會莫名收穫同情的目光。

偶爾以開玩笑的口吻說出來,反倒成了冷場王。面面相覷的瞬間,往往是我對這個世界極度失望的一刻,因為我的朋友們似乎在用行動告訴我——我們不一樣。

我從沒把單親當回事,卻被同情了20多年

對於所有人來說,原生家庭一旦出了問題,我們也只有挨操的份兒,根本沒法選擇。

姜思達在透明人談起自己單親這件事,他說:“當我小學五年級,跟學校一起出游回來的時候,我媽就一個人告訴我說我們離婚了。我只能接受這件事,我改變不了什麼。

父母的感情我們無從干涉,但離婚這件事的後果,卻真實地強暴了一部分單親的孩子。

初中非主流盛行的時候我一個單親的朋友多次割腕自殺,高中的時候單親的學霸拒絕跟異性說話,大學之後甚至有不少單親的朋友害怕戀愛。他們恐婚的背後,是害怕父母的悲劇在自己身上重演,更害怕自己的悲劇在下一代身上再次發生,以此惡性循環。

一個單親的朋友有次說:“特別愛一個人的時候,就想在他睡覺的時候掐死他,這樣他就100%是我的了,就再也不會害怕他會出軌還是離開我了。因為如果他真的那樣做了,我就沒法驗證我是值得被愛的。”

在座的唯一一位男士後來跟我說,他當時背脊一涼雞兒一軟,沒想到睡單親的姑娘,還他媽有生命危險???

我從沒把單親當回事,卻被同情了20多年

很多單親孩子的極端性格都是父母逼的,還不知道啥是愛,就被迫見證成人之間由愛變成恨的過程,三觀能不玩兒完嗎?他們變得不再相信任何人,即使是至親和愛人。但也有一部分單親的孩子,越活心越大,甚至得到了兩個家庭的愛。

姜思達和竇靖童,就是單親家庭打造出的兩個極端。

在《透明人》最新一期裡,姜思達講到父母離婚後會在自己面前罵對方,導致他不知道該相信誰,他縮著身子紅著眼眶,完全沒有了辯論時的自信,童年於他來講,是在接受雙倍的怨恨。

竇靖童就不一樣了,跟親爸做同行,跟繼父做公益,探班媽媽的男友,還跟同父異母和同母異父的兩個妹妹相處得十分融洽。鋒菲戀一出,對於是否要讓謝霆鋒當後爸,王菲是這樣回答的:“童童有爸爸,我要找的是我的伴侶。不用過度犧牲到頭來道德綁架,這樣大人孩子都舒服。”

單親這個身份其實對孩子的影響微乎其微,真正影響孩子的是父母對彼此的態度。

當下離婚率越來越高,已經甚少有人會像老一輩的人為了孩子,哪怕是同床異夢也要湊合著過一生。婚後過不下去了分手很正常,沒必要揹負太大的心理負擔。

我從沒把單親當回事,卻被同情了20多年

家長固然有責任,但社會的責任更大。

小學的時候我常常能感受到來自老師的特殊照顧,前幾年同學聚會酒過三巡,老師突然說起那些年對我的照顧,是因為在家長會上得知我是單親,覺得我比一般的孩子更不容易,所以才一路綠燈讓我連續三年市三好,最終進了重點初中。

怎麼說呢,那一刻我的心裡不能說沒有感謝,但更像吃了屎一樣膈應。就像多年以來的朋友得知我是單親時突然對我改變態度,我從沒把單親當回事,卻被同情了20多年。

我希望晉升是因為實力,被照顧是因為魅力,而不是因為單親這個身份被人同情。

交通事故八成要強調是女司機,殺人犯罪的描述裡少不了單親,這個社會的歧視一直都在,已經潛移默化到了每個人的三觀裡,就像很多人不會和單親家庭的人談戀愛,理由只是為了規避風險,彷彿所有單親都敏感抑鬱且充滿攻擊性,其實不然。這跟非要說一個正常人有病有什麼區別?

很多單親孩子本來內心與正常人無異,反倒是社會的大環境在孤立他們。

我從沒把單親當回事,卻被同情了20多年

在知乎上搜索“單親”,有不少都是關於人際交往方面的問題,尤其是在親密關係和朋友相處之中,很多人不知道如何對待單親的人。

其實對於單親的人來說,不論父母還是朋友,感情儘量維持原狀就是最大的善意。多給了是同情,少給了是故意疏離。

朋友們,在此我為各位指條明路——下回如果有老朋友說起自己單親,不要驚慌不要失措,保持心態平和,開玩笑地說一句:“單親怎麼了,我還單身呢”,大概就是最好的圓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