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識界」日本奈良唐代建築的原型,復原中華古長安城

奈良,古稱大和,日本歷史和文化發祥地之一。

「八識界」日本奈良唐代建築的原型,復原中華古長安城

給遊客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奈良保存完好的中國唐代風格建築。日本在聖德太子改革和大化改新之後,全面吸收唐文化,在元明天皇即位後,仿照唐都長安在奈良建造平城京。

「八識界」日本奈良唐代建築的原型,復原中華古長安城

雖然我國的古長安城已湮滅在中華浩瀚的歷史長河中,但是我們不妨瞭解下古長安城的歷史,感受下被日本所仿照的古長安城的恢宏氣勢。

公元582年,隋文帝楊堅,命宇文愷在漢長安城的東南興建新都,命名為大興城,後唐朝又陸續進行擴建,改稱長安。城市平面為橫長矩形,東西長9721米,南北寬8652米。城牆厚約12米,每面三門,每門三道,但正南的明德門有五個門道。城門上都建有高大的門樓。

「八識界」日本奈良唐代建築的原型,復原中華古長安城

唐代長安城 明德門復原圖

「八識界」日本奈良唐代建築的原型,復原中華古長安城

明德門遺址

長安城內,北部正中為內城,內城分南北二部,南部為皇城,是隋、唐二朝軍政機構和宗廟所在地。

北部則為宮城,宮城中部是太極宮,西部是掖庭宮,東部是太子居住的東宮。城外東北為大明宮與禁苑,後來又在城東建興慶宮,城東南角造芙蓉苑,並在城的東北部與東側建夾道,使芙蓉苑與大明宮相連接。

「八識界」日本奈良唐代建築的原型,復原中華古長安城

唐代長安城復原圖

南北並列十四條大街,東西平行十一條大街。通向城門的大街都很寬,路面中間高,兩側有用於排水的水溝。縱橫交錯的棋盤式道路,將其餘城區劃分為108個裡坊。東西各以二坊之地闢為東市和西市,坊和市的四周都用牆封閉,上開坊門、市門。坊內居民上街都必須經過坊門,晚間關閉坊門,禁人出入,街上由軍隊巡邏,盤查行人,故長安城實際上是一座夜間實行宵禁的軍事管制城市。

「八識界」日本奈良唐代建築的原型,復原中華古長安城

因瓦 宗教舞人純銀鏨刻帶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