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消費觀不同,該不該在一起?

網友飄然:我男朋友花錢大手大腳,根本不知道攢錢,在我看來,很多錢都浪費了,沒有必要。但是他卻認為,花錢高興就行,該享受就享受。我們出來打工本來工資就不高,父母又都是農村的,也沒有什麼家底,更沒有揮霍的資本。如果以後結婚,家裡需要用錢的時候,拿不來怎麼辦?難道還和父母要嗎?我這邊省吃儉用,他那邊大手大腳,我很生氣,金錢觀不一致是不是不應該結婚?怎樣與其溝通?

夫妻消费观不同,该不该在一起?

七嘴八舌來討論

@大力:這明顯就不合適,不會過日子的人,不能嫁。

@趙剛:有些人花錢就是止不住,控制不了自己。我身邊就有一個,每個月都錢不夠。

@一支玫瑰:很多男人都這樣,家裡女人天天省錢,男人在外面抽菸喝酒,說起來一肚子氣;但是太仔細的男人,大多數太小氣,也不太好。

@清風自來:錢要花在刀刃上,自己享樂就是一種浪費。

夫妻消费观不同,该不该在一起?
夫妻消费观不同,该不该在一起?

和消費觀不同的人談戀愛,太鬧心了。有些人在花錢買時間,有些人花時間就是為了省錢。 你跟他講生活需要品質,他跟你講奮鬥本來應該艱苦,你跟他講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吃好了更有精氣神,他跟你講攢錢才是硬道理,吃飽了就行,別窮講究。

婚姻裡只有“互相包容”,並沒有“我花我自己掙的錢,關你什麼事”的概念。你花自己掙的錢到底關不關另一半的事?還真關他的事兒,因為法律上有一個詞叫做“夫妻共同財產”。

不管你掙得多或少,就算他掙一千,你掙十萬,也是你們在婚姻存續期,共同掙了十萬零一千。你賦閒在家,他賺錢養家,你花的也是你們共同財產。

感情和消費觀是兩回事兒,在你的感情不斷碰觸到消費觀這塊礁石的時候,衡量一下,找出對你最重要的一條原則,也就是底線,然後去跟對方檢測,看看到底適不適合繼續走下去,其他次要的相互磨合。

所以消費觀不一樣能不能在一起,取決於你的底線到底在哪裡。 有些人沒錢靠省,錢多錢少都不讓花,有些人沒錢靠掙,錢多就多花點,錢少就一起努力掙;5000塊能過日子,500百塊也能過,關鍵在於500塊的時候你能想著努力給她5000的生活,而不是把她拽著永遠停留在500塊的標準裡。 讓省錢的人跟省錢的人在一起,讓賺錢的人跟賺錢的人在一起,消費一致,步伐一致,都會得到幸福。

夫妻消费观不同,该不该在一起?

生活中有種怪現象,兩個都很摳門或都很大方的夫妻很難過到一起去,夫妻在理財上很難比翼齊飛。那麼在理財觀念發生碰撞時,夫妻該怎樣理財呢?

夫妻理財:道不同不相為謀

夫妻消费观不同,该不该在一起?

首先,奢侈勤儉要有度。花錢大手大腳的一方應該保持理智的消費觀,衝動消費常會使人花些沒必要的錢,造成不必要的浪費,所以在日常消費時,儘量避免因一時衝動而盲目消費,只買自己現實中實用的東西。反之,金錢的積累也不是單單靠勤儉節約,而是在節流的同時不斷增收;同時適度消費,提高生活質量也是科學理財。因此過分地節儉和奢侈都是不可取的,夫妻雙方的消費方式要有一定尺度,為今後的理財打下良好基礎。

其次,多多溝通是基礎。對於今後的理財生活,比如養育子女、購買住房、退休養老等,應當及早制訂長遠計劃,以便作出具體收支安排。夫妻二人一定要經常抽出時間在一起溝通,交流消費、積蓄、投資觀點,盡力讓對方瞭解到自己的真實想法,做到在溝通中達成一致,只有這樣雙方才能真正一起為家庭創造並累積財富,而夫妻雙方對今後共同目標的認同,也會促進家庭財務健康地發展。另外夫妻二人可以在商討中共同學習有關理財知識,多參加理財講座,並向理財專家請教,經過一段時間的共同學習,必定會形成較為統一的理財理念。

另外,要提倡夫妻分賬理財。如果說雙方都不想通過遷就解決理財分歧的話,可以採用夫妻分賬理財的方式,國內一位理財專家曾表示,理財的目的就是為了家庭和睦幸福,如果夫妻雙方都愛好投資並且有各自的投資理念,那麼在家庭資金總的規劃範圍內,把用於投資的閒錢一分為二,各自進行投資理財也未嘗不可,通過這種方式自然就會發現誰的理財方式更為科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