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畸形”成功學 中國電影絕不能容!

你應該看這篇文章,是因為:

“畸形”成功学 中国电影绝不能容!

如果票房可以操作,輿論可以收買,那麼,中國電影的成功學豈不完全變了樣子?如果造假可以得到成功,那麼對於那些埋頭於創作的電影人將會帶來多大的傷害?對於整個中國電影圈的生態又是多大的破壞?而這些並不光彩的行徑可以被大張旗鼓地拿到大庭廣眾下來公開,又說明了中國電影行業裡的一些人,其價值觀已經到了把“病態”當做“正常”來彰顯的程度,是與非、美與醜已經顛倒了界限。

《英雄本色2018》導演丁晟和該片出品方之一“北京京西文化”近日先後對於宣發方“霍爾果斯青春光線影業”賬目的追問,讓外界有幸見識了龐大的宣發費用和票補費用,而數字的模糊不僅讓人感覺到宣發的亂象,也進而開始質疑中國電影的虛假水分。難怪有媒體比喻這是扯開了部分中國電影企業的“遮羞布”。

《英雄本色2018》在今年1月18日上映,到2月底,該片票房成績以6303萬而終結。影片口碑確實非常一般,相對於影片據傳上億的投資,這個成績確實讓人比較洩氣。於是,丁晟導演率先發公開信詢問“霍爾果斯青春光線影業”,2700萬的宣發費用和1000萬的票補是怎麼花的。

對此,“光線”方面的回話沒有讓步,以票房不好不能怪宣發,而是與影片質量有關,進行暗諷。此回話在宣髮圈裡確實獲得了一些共鳴,畢竟,電影爛片讓宣發來背鍋的事情也不鮮見,而且丁晟對於票補的公開也不是什麼光彩之事。於是,這一回合,雙發一來一往打了個平手,在當時《後來的我們》正鬧退票風潮,關於此事的聲音很快就消退了。

幾天後,出品方之一“北京京西文化”再次出手,發文直指“霍爾果斯青春光線影業”,讓其說明3700萬費用到底用在了哪裡,而且還列出了一些明細的費用,把平時秘而不宣的內容擺在了臺子上,讓人們見識了一部電影上映前需要花掉多少錢,這些錢又是怎樣發揮效力“買”來高票房的,比如,新媒體費用153萬、票務補貼費用1000萬等等。

雖然娛樂時代,電影的藝術屬性已經讓步於商業屬性,但外界對其多少還帶著些美好的幻想,就算是偶有醜事,也會覺得是個案。但是,此次《英雄本色2018》清算賬目的鬧劇,真的是扯下了部分電影人和電影企業僅存的一些尊嚴,讓人看到了其中赤裸裸的金錢效應,見到了本來與電影品質無關的一切在如何決定著一部電影的命運。

雙方的一筆亂賬且留待他們自己解決吧,單說對於1000萬的票補追問:一直被業界和管理層詬病的“票補”,其實早已經成為必不可少的宣發模式,已經成為大張旗鼓的慣例。

我們不得不追問,如果票房可以操作,輿論也可以收買,那麼,中國電影的“成功學”豈不完全變了樣子?如果造假可以得到成功,那麼對於那些埋頭於創作的電影人將會帶來多大的傷害?對於整個中國電影圈的生態又是多大的破壞?而這些並不光彩的行徑可以被大張旗鼓地拿到大庭廣眾下來公開,又說明了中國電影行業裡的一些人價值觀已經到了把“病態”當做“正常”來彰顯的程度,是與非、美與醜已經顛倒了界限。

所以,這筆“糊塗賬”有著它的必然性,因為事情本身的規範性和規則性就值得商榷。如果沒有利益分配的糾紛,雙方恐怕還會享受著種種操作所帶來的名利快感。而如今,利益低於預期,大家翻了臉,當前中國電影市場的灰色“裡子”也順勢就被翻了出來。

近年來電影圈的熱點常以“幽靈場”“票房注水”“惡意鎖場”等話題出現,而這些被曝光的事件最終的不了了之也使得種種虛假行徑越來越多,原本與創作相關聯的電影突然就變成了混沌之地,亂象叢生、藏汙納垢。

一些電影人已經忘記了——當他們僅存的藝術良知被瓜分後,其電影剩下的就只是一個空空的皮囊,必然會成為資本的傀儡,淪為簡單的賺錢機器。

此次,《英雄本色2018》的這場糾紛讓人們再次看到了電影神聖感的坍塌。這倒也不是壞事,當觀眾認清了電影中的某些“本質”之後,才會更有判斷力,會對各種迷惑和欺騙充滿警惕,正所謂“撕撕更健康”,真相畢露之後,才是電影尊嚴的重建。

來自北京青年報

“畸形”成功学 中国电影绝不能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