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中,提升親密感的5個生活習慣

美國心理學家和臨床醫學家們長達數年的追蹤調查發現:幸福的夫妻有一些“共性習慣”,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會本能地遵守一些“條款”。通俗的說,就是習慣。

1. 並不是每次都要說出真相

似乎聽起來有些違反常識,但是和伴侶保持“100%的透明度”並不是件好事。

在討論一些棘手的敏感話題時,如雙方的家庭如何,最好“三緘其口”,不要把自己的喜怒哀樂一股腦倒給對方,“保留的話”才能真正增進感情。但是,生活中往往出現兩個極端化的慣性:一是下意識的想要弄清楚對方心裡的想法,真正的想法。這會令雙方感到思想心靈層面的壓抑和受控。二是乾脆不發表意見,特別是中國男性。並以此作為維持人際和諧的法寶。“少說兩句吧”,說多了總會出問題的。常常這樣告誡自己。

2. 夫妻吵架無勝者

因為兩個人的個性和生活方式有根本性的差異,夫妻之間任何一方都不能試圖改變對方的“臭脾氣”。那種認為每次吵架必有勝利一方和道歉一方的想法是要不得的。我們應該儘量想出補救措施,而不是陷入無休止的爭吵中。

3. 每月幾次共度時光

生活中普普通通的活動,無論是一起購物,還是一起做飯,都是幸福夫妻共度時間的妙招。而且這樣的活動不要太頻繁,每月幾次就夠了。

4. 撫摸小動作比性愛更重要

斯坦福大學的心理學家劉易斯·特曼發現,那些“性福”的夫妻不經常性愛,但經常保持著身體上的接觸。拍拍肩膀、摸摸臉蛋之類的小動作遠比性生活更能促進夫妻間的感情。

5. 回味美好時光

埃克塞特大學心理專家採訪了200對關係親密的夫妻,發現他們有個共同點:即使兩人吵得不可開交,他們仍然會以“歷史的眼光”看待問題,回味對方以前疼愛自己的一點一滴。他們相信吵架是婚姻中不可避免的事情,所以就不會那麼“投入”地斤斤計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