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在美化“國軍抗戰”來引發地域攻擊—扒一扒國軍抗戰的真面目

是誰在美化“國軍抗戰”來引發地域攻擊—扒一扒國軍抗戰的真面目

小夥子你辛苦了

是誰在美化“國軍抗戰”來引發地域攻擊—扒一扒國軍抗戰的真面目

天雷滾滾驚訝的我一頭大汗

頭條文章千姿百態,百花爭鳴不乏有很多好的作者和文章,我作為資深頭條使用者的時間超過了三年,成為作者不過區區數月。頭條上關於歷史話題我發現了兩個熱點關鍵詞分別是東北軍和廣西狼兵,而對這兩兩支抗日隊伍的評價卻一個是地獄而另外一個是高堂。由此引發地域攻擊者不在少數,但是仔細看各執一詞互相攻擊的背後卻發現了一個指向,那就是通過攻擊張學良和他的東北軍來美化自己家鄉的抗日隊伍,既打擊了唯一進行了十四年抗戰的東北,迎合了部分讀者“喜好”,又抬高了自己(比如廣西狼兵),又達到了“美化”國軍抗戰之目的,可謂一舉三得。既然“廣西狼兵”成了抗日的主力,那麼本文就用真實的材料談一談國軍抗戰的大致情況,後面部分就以桂係為例。

是誰在美化“國軍抗戰”來引發地域攻擊—扒一扒國軍抗戰的真面目

抗日將士包含的是國共雙方和東北抗日義勇軍

國軍真的是抗戰的主力?

國軍的確在他們所謂“八年抗戰”中先後發動了二十二次大型會戰,尤其初期武漢會戰之前可謂犧牲慘烈,累計損失兵源近百萬,可是我們自己看一下國軍戰史就會發現所謂會戰大多都是節節失利的掩護撤退之戰。

敗退的路線之一是從北向南,全面抗戰爆發東北軍也聽從國民政府調遣,卻奉命和國軍其他部隊一路南撤到山西,隨後山西境內爆發了一系列戰鬥,節節失利導致整個國軍被吊打,典型例子是板垣第五師團一路擊潰二十多個國軍師,從此號稱鋼軍。僅以“臺兒莊大捷”作為遮羞布,實質卻是徐州會戰近六十萬大軍倉皇撤退,臨了還炸開黃河大堤,雖起到一定遲滯日軍的作用,但導致大面積黃泛區,數百萬人民流離失所,連掩護部隊都深受其害。

敗退路線之二是從東向西,淞滬會戰起初是國軍一個十五集團軍外加三個德械師的總兵力,本意是用絕對優勢兵力在上海先發制人“毆打”日本在上海僅僅一萬五千人的駐軍,但日軍在用了數年建設了堅固的工事而遲遲不能消滅,堅持到了援軍到來,從而使得殲滅戰發展成為雙方百萬軍隊的大廝殺,最終敗陣一路向西潰退。

是誰在美化“國軍抗戰”來引發地域攻擊—扒一扒國軍抗戰的真面目

耀武揚威的日軍

武漢會戰之後除了部分國軍挺進敵後堅持游擊戰爭之外,主力就開始退守大西南,日軍因戰線和兵力問題暫緩了進攻勢頭,幾百萬國民黨軍隊一路向西南敗退,丟失二百多萬平方公里國土,三億多百姓淪落敵手,國民政府則甘於“偏居一隅”達六年之久。與節節敗退的國軍做鮮明對比的是接受了國民政府改編的八路軍,以區區四萬人馬在全面抗戰之初就東渡黃河挺進華北、華東和中原,發動群眾進行人民戰爭,不斷建立鞏固和擴大根據地進行艱苦的敵後對日作戰,至抗戰勝利前收復僅一半國軍放棄的淪陷區,解放淪陷區人民達一億多人。至四五年抗戰勝利,得到了“蘇援”,“美援”的國民政府養精蓄銳後的總兵力達到四百多萬人,在數年時間裡卻始終在西南一隅和四十多萬日軍“對峙而八路軍和新四軍總計一百餘萬人,牽制了一百餘萬日軍。在廣大全國敵後戰場四處出擊。名為“抗戰主力”的國民政府此時龜縮在“川雲貴”的狹小區域畏縮不前,此時的正面戰場的主角已經發生了戲劇性對調。1942年1月6日,羅斯福在致國會的國情諮文中說,“千百萬中國人民在漫長的4年半里頂住了轟炸和饑荒,在日本武裝和裝備佔優勢的情況下仍然一次又一次地打擊了侵略者。”

從牽制兵力和作戰戰場區域來看:到底誰是全國抗戰真正的主力,這很難麼?

揭開桂系抗戰的真實面目

網絡言論之一:桂系六個師衝鋒,傷亡六萬人

是誰在美化“國軍抗戰”來引發地域攻擊—扒一扒國軍抗戰的真面目

淞滬會戰桂系參戰只有六個旅緣何變成了六個師

是誰在美化“國軍抗戰”來引發地域攻擊—扒一扒國軍抗戰的真面目

《廣西文史選輯》新桂系淞滬會戰後的補充

網絡言論之二:桂系抗戰消極抗戰的原因是淞滬會戰精銳打光了

由上圖可以看出,淞滬會戰之後,桂系通過民團後備兵的機制進行了及時補充,是參戰部隊中除了國民政府嫡系部隊外補充的最及時部隊。僅用了一個月時間便恢復了元氣。徐州會戰尤其是臺兒莊戰役中,李宗仁利用手中權力將得到補充後的桂系放置在外圍作戰實在是“

保存實力”之舉,並不是桂系因淞滬會戰實力大損,而不得不進行外線作戰。在臺兒莊戰役中被佈置在一線,以血肉之軀艱苦作戰的東北軍,西北軍,部分川軍和滇軍將士之血成就了李宗仁的“頂戴花翎”。又被移花接木,張冠李戴成了桂系功勞,滑天下之大稽!

是誰在美化“國軍抗戰”來引發地域攻擊—扒一扒國軍抗戰的真面目

抗戰初期桂系進行的擴軍擴底盤行動

抗戰初期桂系只有170—176七個師的總兵力,李宗仁,白崇禧發表的抗日宣言中提到廣西已經完成了120萬兵員的儲備,為了能讓桂系出兵北上抗日,談判中蔣介石不得已又答應給了桂系6個師番號並一個集團軍番號,總兵力達到了13個師,徐州會戰之後又通過新四軍的鼎力幫助順利入主安徽,得以盤踞大別山達七年之久。戲劇性的是,控制了安徽的桂系卻從1940年開始為了清除異己,桂系反過頭來打新四軍實在令人感到齷齪!別急,我們一件一件扒!

是誰在美化“國軍抗戰”來引發地域攻擊—扒一扒國軍抗戰的真面目

武漢會戰之後桂系開始毫不掩飾的奉行消極抗戰原則

網絡言論之三:安徽人民感謝桂系!

安徽境內在八年抗戰中發生過最大的一次戰鬥是淮河阻擊戰,此戰是東北軍51軍在淮河北線打響,之前的背景是桂系31軍讓開正面戰場使得日軍直抵淮河南岸,51軍不得已沿淮河北岸一線排開以7000人的巨大傷亡打響了臺兒莊序幕戰的淮河阻擊戰,而桂系31軍則在李宗仁默許下撤退進入了山區。此戰51軍殲敵3000餘人,是安徽境內7年抗戰中殲敵最多的一次戰鬥。安徽蚌埠做過一個抗戰史關於《淮河阻擊戰》的紀錄片採訪老兵和村民說到:于學忠的東北軍可不是孬種,都是東北兵,大個子,我親眼看到的就300多人,都死在了那個壕溝裡。。。別忘了安徽在7年抗戰中始終是桂系控制的地盤。徐州會戰之後桂系主力盤踞大別山腹地,而大別山北鷺一線陣地面對華北日軍的仍然是于學忠的51軍再次經過了10天血戰,付出7000多人的代價阻擊日軍進攻,得以穩定大別山局面,此後51軍在北線開始進行遊擊作戰,直至奉命挺進山東敵後戰場。而桂系主力則在大別山腹地悠哉悠哉整整6年多,

因此接觸過抗戰史的很多細心的讀者會發現:所謂桂系的“鋼軍”第七軍連同主力的21集團軍悄無聲息的在抗戰史中沒了!

是誰在美化“國軍抗戰”來引發地域攻擊—扒一扒國軍抗戰的真面目

“抗日名將”李品仙

桂系在安徽盤踞的7年時間裡,可謂是“好事不斷”,出名的有三要:要錢,要女人,要地盤。

先是鎮壓了十幾個“非法組織”但不聽從桂系政令的民間抗日武裝,接著開始排擠幫他在安徽落腳出了大力的新四軍,這也是繼“四一二”和“湘江戰役”之後中共第三次吃了桂系的大虧。新官上任不久的古玩愛好者,“桂系抗日名將”李品仙”竟下令開挖“楚王”墓,隨後大量在軍政兩地安插桂系人員任職,安徽相對安逸的戰局開始形成了欺男霸女的娶妻納妾之風,一個團的部隊從上到下隨軍家屬達到了一個團的“配額”,氣得廖磊大罵176師的莫團長:“恭喜你,你當旅長了”。戰備鬆懈,軍無戰心,最終導致“立煌慘案”發生後,桂系三個軍加一個雜牌軍共計四個軍,面對區區四千日軍懼而不前,眼看日軍火燒臨時省會金寨之後揚長而去,熊天下的廣西狼兵再怎麼吹他也是一觸即潰,敗績比比皆是!

是誰在美化“國軍抗戰”來引發地域攻擊—扒一扒國軍抗戰的真面目

時任桂系21集團軍交際科長本人對盜墓事件的陳述

網絡言論之四:廣西狼兵英勇善戰

很多人可能接受不了這個現實,但是事實情況就是哪怕拱衛金寨(立煌縣)這個安徽臨時省會位置最好的173師,面對屠殺焚燒了立煌縣後糧彈皆缺的撤退日軍一字長蛇陣時,也不敢貿然出擊,眼睜睜看著日軍揚長而去。所謂大別山根據地被日軍區區一個加強聯隊四千人輕鬆擊穿。八萬多國軍無主動出擊者!廖磊如果活著棺材板子是否得氣炸飛?隨後李宗仁白崇禧也只是撤換一部分將領了事,本想殺幾個怯戰將領“以謝天下,但是被抓的幾個將領都是親戚套親戚,最後竟無一人被追責!

是誰在美化“國軍抗戰”來引發地域攻擊—扒一扒國軍抗戰的真面目

李品仙巧取豪奪的古董字畫就損失慘重

網絡言論之五:桂系不負國家

這個說法只能說對了一半,但是大部分來講抗戰史中是大篇幅記述桂系抗戰的危害性。桂系參加抗戰不過從37年10月上旬開始到45年8月滿打滿算八年,但是從1940年不思抗日的桂系就迫不及待的開始對幫助他佔據了安徽的新四軍痛下殺手,從1940年到1941年就對新四軍發動作戰124次,要知道全面抗戰此時不過三年,別看抗日不出力,但是積極參與“皖南事變”,還積極增援華東韓德勤發動的對新四軍進行的黃橋決戰,李品仙派遣主力氣勢洶洶奔赴戰場,結果剛出津浦線就碰上了日軍,剛一交戰桂系直接潰散逃回了大別山,桂軍抗戰史對此進行了如下描述:從此銷聲匿跡!打日軍不積極,手足相殘桂系始終不遺餘力,和解????

是誰在美化“國軍抗戰”來引發地域攻擊—扒一扒國軍抗戰的真面目

積極對新四軍作戰的桂系

是誰在美化“國軍抗戰”來引發地域攻擊—扒一扒國軍抗戰的真面目

廣西文史選輯節選(後面太長)

單從桂系抗戰八年所交出的功課來說,代表軍人最高榮譽的青天白日勳章(國光勳章最高,但是授勳者只有蔣介石和傅作義)來說,桂系只有李宗仁,白崇禧,李品仙三人獲得。還是中後期大批頒發所得的“安慰獎”。其他桂系將領無一授勳,臺兒莊戰役11枚青天白日勳章和大批寶鼎勳章,可是被鼓吹為主力的桂系卻連四等寶鼎勳章都沒有一塊

。國民政府抗戰八年最積極和最慘烈的犧牲都是在前期的十五個月,到武漢陷落後為止。各個地方派系損失慘重,而國民政府嫡系卻開始利用蘇援美援恢復重建,地方派系則紛紛被削弱,有耗無補,甚至自生自滅。不聽令則停發軍餉甚至供給,這就導致大量的受排擠和撤銷番號的將領深感失落和不滿,甚至引發部分投敵。所以從我個人的角度理解,地方派系抗戰更艱難,面對民族大義也更需要有強烈的大局觀和民族氣節。而所謂嫡系將領條件要好很多,打掉多少補多少,因此相比較而言我更崇拜張自忠,孫連仲,吳克仁,于學忠,池峰城,王銘章,饒國華這類敢打敢戰,捨我其誰的“雜牌大義英雄

是誰在美化“國軍抗戰”來引發地域攻擊—扒一扒國軍抗戰的真面目

桂系對抗戰的貢獻和危害

桂系作為抗戰後期所剩不多的實力派軍閥,在抗戰中前期能夠和各地軍閥包括國民政府嫡系一起積極參加抗戰,但是桂系卻在淞滬會戰之後就開始保存實力,尤其是武漢會戰之後,更是將保存實力進行到底,並絲毫不予掩飾,國軍抗戰整體也僅僅積極了十五個月,而桂系更是見風使舵,積極避戰保存實力,抗戰後因為實力尚在,李宗仁也終於得以出任“代總統”。解放戰爭中白崇禧就任“華中剿總”的時候,直接掌握的部隊仍有近三十萬人馬。但是四野一戰于衡寶戰役,擊潰桂系主力,殲其一部,二戰於廣西戰役殲滅了桂系最後的17萬人馬,進入廣西后又投入17個師用了兩年時間在廣西剿匪(國軍殘餘潰兵和民團,土匪)近五十萬,繳槍60餘萬枝,可以說這都是桂系抗戰中以六個師發展而來,並耗費心機保存下來的實力。因此有一種說法:桂系是抗戰中唯一一個越打越多的地方派系!

是誰在美化“國軍抗戰”來引發地域攻擊—扒一扒國軍抗戰的真面目

只有人民才是最後的勝利的保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