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開互聯網公司的大數據殺熟現象?

李翔

某航班的飛機若在同一用戶賬號上一定時間內被頻繁搜索,很有可能就會漲價,而當你換一部手機時查看時,價格又回落為正常狀態;

某線上產品對被判定為消費能力較高的客戶和經常購買的剛需客戶進行溢價,消費能力較低的客戶則可以用更低的價格購買到該產品;

在遊戲經常充值的“氪金”玩家並不會因為充值量大而更多受到遊戲開發者的眷顧,反而是“萌新”更容易在抽獎中抽到珍品,因為要鼓勵新人消費。

“大數據殺熟”是個羅生門,沒有哪家公司敢承認,但許多消費者都認為自己中過招。

其實題主這個問題可以算半個偽命題——因為,僅憑我們自己,壓根無法避開大數據殺熟,除非斷絕互聯網,而這對一個現代青年來說幾乎不可能。所以在此,我只能用一些微乎其微的小方法教大家減少一點點“大數據殺熟”對我們個體帶來經濟的損失——其實在這個過程中,你在時間與精力上的損失未必就沒有經濟損失珍貴。

  • 關掉cookie


Cookie是指某些網站為了辨別用戶身份、進行時域跟蹤而儲存在用戶本地終端上的數據,聽起來很複雜,簡單來說,Cookie就是服務器暫存放在你電腦上的一筆資料,好讓服務器用來識別你的計算機。當你在瀏覽網站的時候,Cookie會幫你在網站上所打的文字或是一些選擇,都記錄下來。當下次你再光臨同一個網站,服務器會根據Cookie裡的內容來判斷使用者,推送出個性化的網頁內容給你。Cookie會讓你的工作與娛樂更簡單方便,例如記住曾填寫過的用戶名和密碼、瀏覽歷史便於下次打開,但你曾做過的偏好選擇也正是大數據“套路”你的來源。

所以如果你想讓瀏覽器拒絕網站存放Cookie到你的計算機,可按"工具→Internet選項",切換到"安全"標籤,選擇"自定義級別",找到Cookie部分,全都設為關閉,按下"確定"按鈕後,再關閉瀏覽器即可。不過當你關閉Cookie之後,很多網站的個性化服務功能也不能再使用了。

  • 減少自己信息的暴露


你的每一次搜索(以及搜索的頻繁程度和時間),每一次收藏,每一次瀏覽,每一次購買都會記錄在個人賬號之中,尤其在現在網絡實名制幾乎已全面覆蓋各主流APP的情況下,幾乎意味著以上數據都記錄在你的手機號上,搜索公司可以將你的數據賣給其他公司,這也是你為何總會收到垃圾廣告短信的原因之一。減少自己信息的暴露,不使用購物類APP,而是使用網頁版進行瀏覽以及購買。例如蘋果自帶的Safari、Google的Chrome瀏覽器等,都有無痕模式,開啟後確實能讓你的信息暴露得更少一點。

  • 謹慎勾選手機權限

無論是iOS還是安卓系統,幾乎每個APP在第一次打開使用時都要跳出彈框請求地理位置、麥克風和攝像頭、相冊、通知推送的權利,有的會請求開放通訊錄,有的軟件會在漫長的使用“生涯”中不斷跳出提醒。但我的建議與選擇是,只開必要的,例如地圖軟件請求地理位置合理,通訊錄就不合理,同理修圖軟件請求相冊合理,地理位置就不合理。在權限開放上採用“極簡”的處理風格。

  • 購買時貨比三家,或者換臺設備


實在需要購買,又不得不搜索時,可以用本機看好產品,然後借用朋友的手機進行購買,這種方式在機票預訂和酒店預訂上效果還不錯。

話說回來,這些小技巧都是治標不治本,在現代互聯網資本的運作下,我們普通用戶殫精竭慮省下的那點小錢如滴進大海里的一滴水,對互聯網來說無足輕重,而對我們消費者來說,這滴水能否省下都還是個問號——下班的你站在街頭要打車,會因為不平等溢價而改乘公共交通工具嗎?你在購買剛需物件時會因為上漲的百十來塊錢而選擇不購買了嗎?

當我們孜孜不倦為了節省一點錢去換軟件、刪記錄時,時間與精力的流逝讓我們疲憊不堪。


默爾索

從真正意義上說,互聯網公司大數據殺熟這種事是很難規避的!

首先我們是怎麼發現大數據殺熟的?是一個網友用很多手機來購買同一個服務或者商品發現的,但是平心而論,沒有多少人會這麼“麻煩”。按照佛系的言論來說“也多不了幾塊錢,殺就殺唄。”

什麼是大數據?

大數據說白了就是把一個人的網絡痕跡彙總、整理、分析獲得諸如“你喜歡什麼?”“你想要什麼?”“你的需求在哪裡?”等訊息,再針對這些結果推送精準的商品或者服務,對於一些定價的商品自然不可能會說大數據殺熟,但是一些以時長、距離等為計價的服務確實不容易被人察覺。

避開大數據殺熟,按照我現在的想法是:

第一、不讓個人數據全部都歸類於同一個大數據體系!

第二、多個同質服務軟件一起使用!讓自己有更多選擇!

舉個簡單的例子,你把滴滴上的家設置為萬達廣場,現在滴滴發現你用滴滴快車坐車到了十公里以外的銀行辦事,那麼滴滴可能就會等著你從銀行打車回家的單子,這裡就可能會稍微加價!

但是你從銀行回家的時候,用美團打車,那麼也就不存在所謂的殺熟了。你去的時候用滴滴,回來的時候是美團,兩者數據也是不互通的。

第三、降低對某一個app的高度依賴!

現在的大數據可就不會和你講人情,會說看你是經常使用服務的老客戶給你送優惠券什麼的。現在大多數公司在培養了用戶習慣讓用戶離不開以後就不管你了。現在大多數公司,哪個不是永遠在討好新用戶,給新用戶各種優惠!

等到你對這個app產生依賴,你所有拿到的優惠都要慢慢送回去的!

綜上所述:所以既然想要避免大數據殺熟說直白一點:就是不要混得太熟!


月亮哥戲說互聯網

“大數據殺熟”是指互聯網公司利用其平臺所掌握的用戶信息,根據用戶的行為特徵,對不同特徵的用戶實行不同價格的行為,比如:對於同一件商品或同一項服務,老用戶比新用戶的價格高,高端手機用戶比低端手機用戶的價格高,購買意願強的用戶比購買意願弱的用戶的價格高,消費頻次高的用戶比消費頻次低的用戶的價格高……總之,買的沒有賣的精。

互聯網商家的特點是:

1)\t非常喜歡“新人”

互聯網公司注重發展新用戶,一般新手註冊會有一個大禮包,該禮包的優惠力度通常比VIP的優惠都要大,這是公開透明的規則。

2)\t吸引“窮人”消費

互聯網公司不放棄“窮人”(設備低端、消費記錄少等),給價格敏感的人士更多優惠,以刺激消費。

3)\t吸引“購買慾弱”的人士消費

互聯網公司不放棄“購買慾弱”(比如搜索相關關鍵詞不多等),給他們更多優惠,以刺激消費。

4)\t賺取“有錢人”、“消費頻次高”、“購買慾強”等人士更多的利潤

這個群體是互聯網公司花了代價培養出來的“熟人”,是“大數據殺熟”、獲取更多回報的主要群體。

大數據分析也在與時俱進,大數據殺熟可能讓我們防不勝防,我們可從從以下幾方面規避:

1)\t保護隱私數據

儘量少讓互聯網商家抓取你的隱私數據(個人信息、行為習慣、購買習慣……),比如:瀏覽器使用隱身瀏覽模式,在搜索引擎中匿名搜索,在互聯網商家平臺中匿名搜索。

2)\t比價

除了貨比三家外,對於同一商家,還需要使用不同的賬號、不同的設備(電腦、不同類型的手機)進行比價,儘量使用新賬號、消費少的賬號下單。

3)\t投訴

除了新手福利外,如果你發現其它類別的價格歧視,留存證據,保留向商家投訴的權利。



透明雨滴10

所謂的大數據殺熟即互聯網公司根據新、老用戶、瀏覽終端、使用習慣、甚至是日常消費習慣的不同來調整用戶在消費終端顯示的價格,也就說使用頻率、購買力較高的用戶價格反而高於新手用戶。

目前來看,

貨比三家,可以多瀏覽幾家網店,然後結合不同的平臺去篩選商品的價格,畢竟互聯網發達的今天,價格相對比較透明。

換設備,可以更換一下設備試試,比如IOS系統的蘋果換成安卓系統的,還可以換成pad或PC,去查看。

換賬號,如果真的怕被大數據殺熟,不妨新註冊個賬號試試,既然老號被記錄一些信息,那不妨就用新號去試試。

但如果針對互聯網公司的話, 區塊鏈是個很好的選擇。當一件商品確定成本上架後,基於區塊鏈的特質,而且對處於同一時空的數據採取加密措施,(理論上區塊鏈可以證明“其本身”的真偽,也同時可能證明“鏈上數據”的真偽)也就是說商品上架後的價格是不可篡改的,用戶在多終端瀏覽、查看到的價格是統一的,所以也就不存在大數據殺熟的事件了,但歸根結底,還得看互聯網公司的態度,如果人家不改成,咱們再討論、再出謀劃策也是白搭。


區間集

最典型的例子是某某旅遊訂票APP,在這裡不點名說是哪家,以前胖胖出行的時候基本都是通過該APP來訂機票或酒店,後來發現如果你距離出行時間較遠的時候,多次瀏覽這個APP的話,軟件給出的機票會和航空公司網站直接訂票價格有較大的差異,而且瀏覽次數越多,票面價格差別越大。到現在胖胖已經幾乎放棄了,用這款APP來訂票,而是改在航空公司網站直接訂票。

為什麼胖胖說殺熟現象是利用雙方互聯網大數據信息的不對稱性,實施的一種商務行為呢?我們仔細分析一下,

本質上APP是通過你的瀏覽次數和瀏覽信息內容,判斷你的個人出行目的地和住宿需求,這時候互聯網公司通過你的操作行為蒐集了你的個人需求和偏好信息,而你卻仍然提供APP在搜尋滿足自己需求的信息;此外,對於你的需求方信息,如航空公司機票或目的地酒店等信息,由於互聯網公司的網絡系統和需求信息對接,可以實時的掌握航班的賣座率以及酒店的入住率以及折扣信息等內容,而顧客則一無所知。這就造成了一種信息的不對稱性。

對航空公司、互聯網大數據公司和消費者構成的消費鏈條而言,互聯網大數據公司屬於交易信息撮合方,他們的利潤所在也就是信息費用,所以互聯網大數據公司會竭盡所能的去提高自身的交易信息收費,進而提高利潤率,而這種行為的後果,則是將成本轉嫁到普通消費者身上。對航空公司而言,其自身會根據航班信息的賣座率,根據公司的價格調節機制,進行價格調節,與大數據公司無關。

明白了這個道理,也就知道如何避免大數據公司的殺熟行為。從交易習慣上講,縮短交易鏈條,就能減少中間環節的成本或損耗,這一點在任何行業都是一樣的,

最直接的方式莫過於,服務提供方直接面對消費者。也就是說直接到航空公司網站或酒店門戶網站訂票,是有避免互聯網公司殺熟的有效方法之一。


除此之外,如果頻繁瀏覽固定某一家的航空公司網站或酒店門戶網站,這些網站是否也有類似的大數據殺熟機制呢?也許是可能的,畢竟這種機制下,航空公司所提高的收入,直接就是服務的淨利潤,何樂而不為。這就需要我們,在這個時候能夠貨比多家,進行橫向比較,選擇最優質、最經濟的一家,

所以說除了直接面對服務供應商外,貨比多家,也是避免殺熟的有效方法之一。

大家怎麼認為呢,是否有更有效的方法,歡迎留言探討,把好的經驗分享給所有的朋友。



2018年的胖胖

“大數據殺熟“,是最近最火的一個網絡用詞,他的意思是指同樣的商品和服務,老客戶看到的價格要比新客戶看到的價格貴了許多,實質就是互聯網廠商利用用戶數據,對老用戶實行價格歧視,“專宰熟客"的一種手段。
包括,滴滴打車、淘票票、攜程、唯品會…這些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手機APP卻都“榜上有名“。



如何避開互聯網公司大數據殺熟?

我提供以下幾點簡單辦法以供參考!

A、儘量把自己偽裝成非熟客

比如退出自己所有的賬號,或者通過別人的帳號再看看價格。

B、貨比三家

防止被商戶隱藏信息,如果不是被近乎壟斷的行業,可以多去其它平臺看看是否有浮動,選擇價格更低的平臺進行消費。

C、保護好自己的信息

在手機設置裡關閉各App訪問短信、地理位置、通訊錄等權限,只在需用時在打開。

在當今大數據無孔不如的時代,只有自己當心點,或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來保護,也許沒有更好的辦法來跟巨頭較勁了!


根據國家發改委《禁止價格欺詐行為的規定》第三條之規定,顯然“大數據殺熟"是一種典型的價格欺詐。

別外,《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還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價格的三倍。

還望,一些互聯網廠商、電商平臺自律、好自為之,還消費者一個大數據時代下公平合理的消費範圍!

最後,希望區塊鏈技術早日成熟。能為公民的信息數據完整加密,讓那些不法分子無機可趁!


中原公子

近年來,“大數據殺熟”頻頻曝光, 滴滴,攜程,飛豬,京東,美團和淘票票都被捲入其中。我也遇到過,有一次,我和老婆用同一款打車軟件去同一個地方,由於她沒預約上,我再叫時,就發現作為老用戶的她顯示的價格就比我這個新用戶貴幾元錢,原來我也遭遇了“大數據殺熟”。我相信很多人都遇到過,那怎麼避免呢?

一是為防止大數據蒐集自己的信息,在網上瀏覽時採用匿名登陸,也可以採用隱身模式,瀏覽器不會記錄你訪問過頁面上的信息。

二是不偏愛一個平臺,同類的兩個平臺都用,比如打車既用滴滴又用嘀嗒,訂外賣既用美團又用餓了麼,不常用,系統就會以多的優惠吸引你成為老用戶。

三是在挑選平臺時,要多看銷量,多看差評,多看最新活動,防止被套路。

如果發現被“殺熟”,可以立馬向客服反映,得不到解決,就撥打12315消費者投拆舉報專線電話,進行舉報。





最愛一笑而過V





而這些公司享有商品自主經營權,以營銷為目的。通過其特有的經營模式,通過一系列手段,如以會員價,折中折為蛋糕,吸引消費者。不得不承認,這種營銷策略對商家而言,是成功的。對消費者而言,也不能說完全是宰熟,但確實也有不良商家,以變相的方式誤導,或誘導消費者,雖然有著很強的隱蔽性。故而說,(宰熟)是存在的!



那麼,如何有效避免即是一個消費理念的問理,對於部分消費者來說,與其談(宰熟)色變,莫若正確調整消費思維,增強自我應對(宰熟)能力!秉承貨比三家不上當的原則,雖然沒好最好,只有更好!但有時也需要退一步考量,一文錢,一文貨吧,畢竟人在江湖飄,哪能……與時俱進才是王道!




魚不開口咋整

現在網絡利用技術手段記錄一個人在網上消費情況,根據個人的消費情況,分析出個人的消費偏好,價格層級,利用大數據分析,確定一個人的消費水平層次。大數據分析是一種技術手段,本身沒有對錯,現在被各個網絡公司用來加價推薦給用戶,獲取額外的利潤,就是現在的大數據殺熟,這樣的行為本身就是一種沒有道德的行為。作為養成了網絡購物習慣的用戶,怎麼避免這樣的情況,我們可以用幾種手段來降低這種被殺熟的行為。

首先,上網每次清理上網記錄。上網行為,很多都是上網記錄,cookie留存上,大家可以在網上找個小工具,每次上網完成,清理一下上網記錄。

其次,對用常用的消費網絡平臺,多選擇幾家,進行價格對比。一般現在一個行業內軟件,都有很多玩家,選擇2到3家。在每次進行網絡購買前,對應的商品比較一下價格,選擇相對優惠價格。

在次,常用消費軟件,不採用默認登錄的方式。每次使用完後,退出登錄。下次在購買商品的時候,利用遊客的身份登錄網站,通過對比,搜索後,選擇合適的渠道,登錄進行網絡支付。

最後,對於使用頻次高的消費商品,尋找一個線下渠道保留,偶爾進行價格對比,做到心中有個大概價位尺度。


A彭派

近日,“大數據殺熟”又上了頭條成為了人們議論的焦點。所謂大數據殺熟,是指互聯網公司在向用戶提供服務或者商品時,在相同時間內,針對不同的用戶實行不同的銷售價格和收費標準。一般通過對老用戶的歷史消費信息進行分析,掌握用戶的消費能力和消費習慣,制定不同的策略和價格從用戶身上賺取更多的收益。這與傳統消費和服務行業的“回頭客優惠”的行為恰恰相反。


首先我們要說,大數據殺熟的行為是不道德的,違反了誠實信用原則。然而一般用戶在面對大數據殺熟時,往往沒有好的應對方法。互聯網公司是服務提供者,也是規則制定者,用戶作為弱勢群體,應該怎樣避免被殺熟呢?

我特地諮詢了做數據分析的朋友,大數據一般會構建一套用戶圖像,比如按一個賬號作為一個用戶,記錄用戶的消費數據,然後策略組的人員會制定一套規則來殺。

既然知道大致的殺熟原理,那麼以下兩個方法或可避免被殺熟:


第一、多建立一個或者兩個賬號。

如果有兩個賬號的話,在查詢商品或者選擇服務時,可以兩個號的價格做一下對比;另外一點,同時用兩個號的話,用戶的行為一般會低於殺熟規則的臨界值,也就是說一個人的飯量分給兩個人吃,兩個人都吃不胖,就可以減少被平臺殺。


第二、減少數據的一致性。

比如在打車的時候,我們不要在地圖上選擇固定的出發地和目的地,可以選擇附近的點,儘量帶一點差異,數據處理起來就會變得複雜很多,對系統摸清固定的消費習性造成干擾,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殺熟。

好了,還有哪些避免大數據殺熟的方法,大家可以留言分享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