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書洩密,美團緊隨其後!我們已是“透明人”

臉書洩密,美團緊隨其後!我們已是“透明人”

我們處於互聯網時代,享受著互聯網時代給我們帶來的便利,但是在隨時隨地使用手機和互聯網的過程中,我們的個人隱私數據也正在被上傳,收集,甚至使用。

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當我們使用手機聊天軟件的時候,我們的聊天信息就會被上傳到服務器,當我們瀏覽網頁的時候,我們的訪問記錄COOKIE就會被網站收集,當我們使用外賣軟件點餐的時候,我們的姓名家庭住址等敏感信息將被上傳,而當我們使用購物網站的時候,連我們的購物信息都會被互聯網公司收集,甚至作為分析用戶的一種方式,被商業化的利用。

我們到底能不能真正自主保護我們的隱私信息數據呢?亦或是能夠決定我們的數據是否被利用呢?

現在來看,這幾乎是不可能的。當我們下載並使用一個APP之前,我們都會被要求提供給APP某種權限,包括位置權限,通訊錄權限,撥打電話和讀取信息,麥克風權限等等,這些權限幾乎都包含涉及我們隱私的數據信息,很多人都會毫不猶豫的點擊確認,以快速進入並使用軟件。如果留意一下你所下載的APP,你就會發現,大多數APP的條款都是,如果你不同意使用和隱私條款,或者拒絕提供某一方面的隱私信息,就無法使用這種APP。

如果單純從使用角度來講,一個修圖軟件獲取用戶的相冊權限和相機使用權限是很正常的行為,但是,很多類似的修圖軟件或者圖片製作軟件,要求獲得用戶更多的敏感隱私信息,包括讀取短信和撥打電話權限,位置權限,甚至是通訊錄權限,而且這種要求獲得超過APP需要使用權限之外的多種權限的現象普遍存在,特別是在ANDIOD系統中。

臉書洩密,美團緊隨其後!我們已是“透明人”

在很多時候,我們上班時間或者是週末在家時間,都會接到很多推銷廣告電話,這些廣告電話所包含的敏感信息,很有可能就是被我們不曾留意註冊過的某一個APP或者是網站提供的。

然而,我們在自己家電腦上瀏覽網站或者網上購物的時候,經常會看到網站的下方廣告窗口出現的某一種商品,恰好是我們曾經在搜索網站上用關鍵詞搜索過的。

我們的瀏覽信息包含著我們的性格,偏好和需求等種種信息,互聯網公司可以抓取,分析我們的在訪問互聯網過程中留下的行為數據,並做出精準定位和判斷,對我們進行畫像,從而差異化的,精準化的實施商業行為,甚至利用這些信息殺熟!這早就已經成為公開的秘密。

臉書洩密,美團緊隨其後!我們已是“透明人”

細思恐極!我們的隱私數據為何被如此濫用?我們該如何保護我們的隱私安全?

實話說,這事兒還真的很難。小發先生總結了幾點。供大夥參考:

1、儘量不要賦予類似的電商網站過多權限,不要透露太多個人信息。例如,點外賣的時候,完全可以用“王先生、李先生”這樣的化名下單,這樣既不影響外賣的正常收取,也不會透露太多個人信息。

2、如果遇到可疑的安全事件,一定要第一時間報警,不要姑息。小發先生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上發現,有人在網上購買1條外賣地址、900多條用戶信息,就被法院判處7個月徒刑。

3、對於APP需要讀取短信和撥打電話權限、位置權限、相冊權限、甚至是通訊錄權限等。能拒絕的統統拒絕。

5、因為現在一些社交網絡和遊戲都要求實名制,甚至有的還需要身份證號碼,多多少少都會留下痕跡。那麼,對於這種情況,少註冊多修改密碼也是一個好辦法。還有就是不在不正規不可靠的網站,APP註冊真是姓名等信息。

6、在網上進行交易的時候,商家掌握了你的姓名,電話,地址等個人信息。除了這些,在收到購買的產品後的快遞單子一定要做好處理,畢竟快遞包裝上有你的個人信息。所以,這些快遞收貨單,可以直接撕掉或者將姓名等個人信息塗黑再丟。

對於美團這樣的公司來講,一定要對隱私洩露提起足夠重視,不要試圖掩蓋和敷衍,一定要追查到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