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易學之謎能否這樣解開?

易學

之謎否這樣解開

——也談《左傳》、《國語》筮例中的“八”

胡建龍

近日,讀章秋農先生的《周易占筮學》,提到《國語·晉語》公子重耳卜能否得到晉國的筮例,有“得貞屯悔豫皆八也”之句,對於這裡面的“八”字,一千多年來沒有的解,四一翁想做一些探討,希望能了斷這一歷史公案。

《國語》記載著兩筮例:

公子親筮之,曰:“尚有晉國。”得貞屯悔豫皆八也。筮史佔之,皆曰:“不吉。閉而不通,爻無為也。”司空季子曰:“吉。是在《周易》,皆利建侯,不有晉國,以輔王室,安能建侯?我命筮曰尚有晉國,筮告我曰利建侯,得國之務也,吉孰大焉!震,車也。坎,水也。坤,土也。屯,厚也。豫,樂也。車班外內,順以訓之,泉原以資之,土厚而樂其實。不有晉國,何以當之?震,雷也,車也。坎,勞也,水也,眾也。主雷與車,而尚水與眾。車有震,武也。眾而順,文也。文武具,厚之至也。故曰屯。其繇曰:‘元亨利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主震雷,長也,故曰元。眾而順,嘉也,故曰亨。內有震雷,故曰利貞。車上水下,必伯。小事不濟,壅也。故曰勿用有攸往,一夫之行也。眾順而有武威,故曰‘利建侯’。坤,母也。震,長男也。母老子強,故曰豫。其繇曰:‘利建侯行師。’居樂、出威之謂也。是二者,得國之卦也。

……

董因迎公於河,公問焉,曰:“吾其濟乎?”對曰:“歲在大梁,將集天行。元年始受,實沈之星也。實沈之墟,晉人是居。所以興也。今君當之,無不濟矣。君之行也,歲在大火。大火,閼伯之星也,是謂大辰辰以成善,后稷是相,唐叔以封。瞽史記曰:嗣續其祖,如谷之滋。必有晉國。臣筮之,得泰之八。曰:是謂天地配亨,小往大來,今及之矣,何不濟之有?且以辰出而以參入,皆晉祥也,而天之大紀也。濟且秉成,必霸諸侯。子孫賴之,君無懼矣。”

在這裡把一大段都搬進來是因為《國語》中的這二個含有“八”的筮例是卜的同一件事即重耳是否能得到晉國,這裡需向大家介紹一下相關的歷史背景。晉公子重耳為了擺脫其父晉獻公和後來其弟晉惠公的追殺,於公元前655年逃離晉國,開始了十九年流亡生活,先後到了狄、衛、齊、曹、宋、鄭和楚國,當於公元前637年到了秦國,這一年晉惠公有病,重耳看到了領有晉國的希望,於是,有一天,他親自筮一卦,得屯之豫,《國語》載有“得貞屯悔豫皆八也”之句,就是上面第一個卦。當年十二月,其時晉懷公已即位,秦繆公送重耳回國,董因在黃河邊迎接重耳,重耳問董因他能不能得到晉國,董因筮得泰之八,即第二個卦。

《左傳·襄公九年》 記載著一個筮例:

穆姜薨於東宮。始往而筮之,遇艮之八。史曰:“是謂艮之隨。隨其出也。君必速也。”姜曰:“亡。是於《周易》曰:‘隨,元亨利貞,無咎。’元,體之長也;享,嘉之會也;利,義之和也;貞,事之幹也。體仁足以長人,嘉德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幹事,然,故不可誣也,是以雖隨無咎。今我婦人而與於亂。固在下位而有不仁,不可謂元。不靖國家,不可謂亨。作而害身,不可謂利。棄位而姣,不可謂貞。有四德者,隨而無咎。我皆無之,豈隨也哉?我則取惡,能無咎乎?必死於此,弗得出矣。”

這裡也向大家介紹一下相關史實。穆姜,魯成公母親,當時魯國的孟氏、季氏、叔孫氏是魯國的宗族,春秋以來一直掌握著魯國的執政大權,史稱“三桓”,魯成公時,叔孫氏宗族裡的宣伯(叔孫僑如)想打擊季氏和孟氏,他本與穆姜私通,就利用穆姜要除掉這二個宗族裡的季文子、孟獻子。穆姜找到魯成公,她要求兒子驅逐季氏、孟氏,魯成公不許,穆姜認為兒子忤逆,揚言要廢掉魯成公,魯成公沒有理睬,後將穆姜軟禁於東宮。穆姜去東宮之前,筮一卦,得艮之隨,即上面這一卦,其中有一句“遇艮之八”。介紹這幾個筮例的歷史背景,是想讓大家瞭解卜卦人當時的想法,進而加深對筮例的認識。

這三個卦例中的“八”難壞了一千多年來的學者,試列舉幾例:

韋昭注第一個筮例雲:

“內曰貞,外曰悔,震下坎上,屯。坤下震上,豫。得此兩卦,震在屯為貞,在豫為悔。八,謂震兩陰爻,在貞在悔皆不動,故曰皆八,謂爻無為也。”

韋昭注第二個筮例雲:

“乾下坤上,泰。遇泰無動爻,筮為侯。泰三至五震,為侯。陰爻不動,其數皆八,故得泰之八,與‘貞屯悔豫皆八’義同。”

杜預雲:

“然則雜用《連山》、《歸藏》、《周易》,二易(指《連山》與《歸藏》)皆以七、八為佔,故言‘遇艮之八’。”

孔穎達《春秋左傳正義》雲:

“二易並亡,不知實然以(與)否。世有《歸藏易》者,偽妄之書,非殷易也。假令二易俱佔七、八,亦不知此筮為用《連山》、為用《歸藏》,所云‘遇艮之八’,不知意何所道。以為先代之易,其言亦無所據。”

江慎修《河洛精蘊·佔法考》:

“泰之八,猶雲艮之八,謂上三陰爻不變,是謂泰之坤也。舊說謂泰無動爻, 果無動爻當雲遇泰, 如遇屯、遇蠱、遇復之例矣。何雲泰之八乎?三爻變者,當合二卦《彖》辭佔之,此所變者皆內卦,故但以本卦《彖》辭佔之。且乾變坤,亦得為天地配也。小往大來,應子圉去而文公來也。”

李道平《易筮遺佔》:

“此當是‘泰之坤’。何以明其然也?觀穆姜遇‘艮之八’,向非史出一言以斷曰‘是謂艮之隨’,則五爻變而一爻不變,千古莫能明其義。此筮若如韋注,凡不動之卦有陰爻者,皆可名八。獨不思此卦陰陽爻皆有,何以必言少陰八,而不言少陽七乎?……今據彖辭觀之,知此筮用八,決為泰之坤。惟泰之坤,則是三陰不動,故曰‘泰之八’。一陰不動,‘貞屯悔豫皆八’三陰不動,其義一也。且三爻動,佔兩卦之卦彖辭,仍以不動者為主。故佔者,止援泰彖義,尤顯然。”

李光地《周易折中》:

“考之《春秋》內外傳,蓋無論變與不變,及變之多寡,皆論卦之體象與其彖辭。即一爻變者,雖佔爻辭,而亦必先以卦之體象與其彖辭為主,則知古人佔法,未有爻辭之先,即彖辭而已周於用,既有爻辭之後,則但以專動考佔,而初亦不離乎彖辭以為斷也,唯其一卦可變為六十四,則兩卦相參,而可以盡事物之理。故卦之有變者,意主於生卦,不主於成爻。爻之有變者,專動則有佔,雜動則無佔,如是則傳記之文皆合,而學者之疑可釋矣。至內外傳言得八者三:一曰泰之八,則不變者也;一曰貞屯悔豫皆八,則三爻變者也;一曰艮之八為艮之隨,則五爻變者也。諸儒以八為不動之爻,考之文意,似未符協。蓋三佔者,雖變數不同,然皆無專動之爻,則其為用卦一也,卦以八成,故以八識卦,猶之爻以‘九’‘六’成,則以‘九’‘六’識爻云爾。”

尚秉和《周易古筮考》:

“泰之八,韋注不甚明瞭。宋程迥雲‘九變六,六變九’,非也。九當變八,六當變七,何以言之?重因為晉文公筮得泰之八,謂初、二、三以九變八,四、五、上不變為八,故曰泰之八。如程氏之說,則初、二、三變矣,然史何不曰泰之坤而曰泰之八,則未變可知也。且如程說,施之於艮這八,貞屯悔豫皆八,則不通也,闕疑可也。”

當今學者也對這個“八”眾說紛紜,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

現在從下面三個方面來給大家分析“得貞屯悔豫皆八也”這“八”字的含義。

一、從“得貞屯悔豫皆八也”的斷句看。貞、悔的概念已有定論,即在重卦中,貞指下卦,悔指上卦。但歷史上幾乎所有學者把“得貞屯悔豫皆八也”理解成“貞是屯、悔是豫,屯豫皆八也”,錯了,貞、悔僅指重卦的上、下卦,上卦也叫外卦,下卦也叫內卦,不是指本卦和之卦。《左傳》、《國語》中無一例是把本卦稱為貞、之卦稱為悔的。這句話應當這樣斷句:“得貞(屯)悔(豫)皆八也”,《國語》用詞簡煉,完整的表述應當是這樣:“得屯之豫,貞(屯)悔(豫)皆八也”。這裡,屯之貞是震,豫之悔也是震,正因為屯貞、豫悔都是震,才有“得貞(屯)悔(豫)皆八也”之”皆”字。這一點韋昭也看到了,其在注中說的很明白,其注云:“震在屯為貞,在豫為悔。”那麼,應得出這樣的結論,即“得貞(屯)悔(豫)皆震也”,也就是說,八就是震。

二、從卦象的意義看。卦象就是乾、兌、離、震、巽、坎、艮和坤八個基本卦,這八個卦是一切卦辭和爻辭取象來源,《周易》中卦辭和爻辭的構成是一樣的,一般由斷佔辭和取象辭兩個部分組成,或單有斷佔辭。斷佔辭有元、亨、利、利貞、吉、吝、厲、悔、咎、兇等,在斷佔辭前面往往會有小、大、有、無等字來表示兇吉悔咎的程度,卦辭和爻辭中除了斷佔辭就是取象辭,取象辭皆出於卦象,《左傳》、《國語》的斷佔之語也皆從卦象和卦象在卦體的空間位置來判斷。重耳筮得屯之豫,屯卦初、四、五爻動而變豫卦,在《周易》中斷卦要本卦(屯)、之卦(豫)一起看,屯卦卦辭:“元亨,利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其中 “勿用有攸往”、“利建侯”的“建侯”是取象辭。“勿用有攸往”是因為屯卦裡下互卦坤為閉、上互卦艮為關、上卦坎蹇為險,有行路艱險之意。也正因為此,才有“筮史佔之,皆曰:‘不吉。閉而不通,爻無為也’”的斷語,筮史沒有搞清楚重耳卜的是能否“建侯”而不是問利不利行路;“建侯”是因為屯下卦為震,震為建為侯。豫卦卦辭:“利建侯,行師。”同樣,“建侯”、“行師”是取象辭,“建侯”是因為豫卦下卦震為建為侯,“行師”是因為豫卦下卦震為行上卦坎為眾為師之故。重耳卜曰:“尚有晉國”,就是希望能擁有晉國,問的是自己能不能為晉國之主,他想看到卦中有什麼卦象呢?當然是震卦,因為震卦為主、為侯、為諸侯。震卦這些象,近人尚秉和先生在其《周易尚氏學》中都有明確表述,讀者可參閱。

三、從卦數的意義看。易經中卦數的來源比較豐富,有納甲數,有五行數,有先天數,還有後天數等等,然而,不論卦數是什麼樣的來源,都離不開卦象,卦數是和卦象相對應的。《周易》卦辭和爻辭中提到的數都是卦數,《左傳》、《國語》筮例中提到的數應該是卦數,那麼“得貞屯悔豫皆八也”的“八”也應該是指卦數,但古今學者卻把這個“八”都看成是營數。所謂營數是指在蓍草占筮中以掛扐之法“三變”以後所剩蓍草揲四之數,用以成爻,以營數六為老陰、營數七為少陽、營數八為少陰、營數九為老陽,六、九因老極而為變爻,七、八為靜爻,成卦後這“八”作為營數為少陰為靜爻的作用就已經完成,筮佔中再分析營數就沒有意義了。在第一個筮例中,屯初、四、五爻動而變豫,那麼,還有二、三、上是靜爻,如八是營數為少陰,就是指這三個陰爻,而屯六二“屯如邅如,乘馬班如,匪冠婚媾。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六三“即鹿無虞,惟入林中,君子幾不如舍,往吝。”,上六“乘馬班如,泣血漣如。”,這三爻爻辭與重耳“尚有晉國”及筮史和司空季子關於“勿用有攸往”“利建侯”之爭皆無涉,可見“八”與這三個靜爻無關,“八”不是指這三個靜爻,“八”也就不是營數;另外,如果這裡的“八”是營數,那麼,如屯卦六二“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中的“十”也應該是營數,如師卦九二“王三錫命”的“三”也應該是營數,而營數只有六、七、八、九這四個數,三、十顯然不是營數,我們為什麼非要將這個“八”看成是營數呢?其實,《周易》中爻辭都是為變爻而設,靜爻是沒有爻辭的,分析靜爻沒有意義。《周易》中的卦數都是和卦象相對應的,都是取之於卦象,如上面屯六二雲“十年乃字”之“十”取屯下互坤象,坤納癸,癸數十(四一翁按:一般認為納甲出於漢京房,我認為納甲只是自京房現於世而已);師九二雲“王三錫命”之“三”取師下互震象,震後天數是三。因此,這裡的“八”不是指營數,是卦數。

綜合上述三點可知,“貞屯悔豫皆八也”是指屯卦之貞和豫卦之悔皆是震卦,而這震卦就是八。

那麼怎麼證明八是指震卦呢?這裡就要談到八卦象數之“數”了,八卦象數是統一的,無象,卦無以觀;無數,卦無以衍。八卦之數的來源有多種,我們這裡提一下它的二個基本來源,一是目前為大家熟知的先天八卦數,即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它產生於先天八卦的形成,如下圖:

這易學之謎能否這樣解開?

從上圖可以看出,先天八卦數其實指的是先天八卦形成的序數,它人為定義從右到左來排序,假如從左到右來排則是坤一、艮二、坎三、巽四、震五、離六、兌七、乾八了,因此,這裡所謂的先天八卦數沒有意義,因為它是人為地從右到左排出來的 。

二是後天八卦數,即一坎、二坤、三震、四巽、六乾、七兌、八艮、九離。將後天八卦放到洛書九宮裡去就得到了後天八卦數。

如下圖:

從上二種來源可知,無論在先天八卦數還是在後天八卦數中,八對應的都不是震卦,在目前所熟知的其它卦數中八也不是對應震卦。章秋農先生在《周易占筮學》中談到這一易學歷史公案時有這樣的感嘆:“凡此種種,必因某一變法失傳,所以猜來猜去,終不能盡如人意。”還有的學者說要等到下一次的考古發現。

下面,四一翁就把這一“失傳”環節補上。我們知道,後天八卦數是後天八卦配洛書,將後天八卦放到洛書九宮中而得來的,後天八卦能放到洛書九宮中去得到後天八卦數,那麼,為什麼不能用先天八卦配洛書,將先天八卦放到洛書九宮中去而得到先天八卦數呢?當然可以,看下圖:

這樣,就得到坤一、巽二、離三、兌四、艮六、坎七、震八、乾九,就這是先天八卦配洛書數。我上面所說的“失傳”,其實只是這一種八卦數不為世人所熟知罷了,後來我翻閱《周易尚氏學》時,尚秉和先生在該書卷九《佔易雜述·八卦與九宮相配》一章中明確提到“然古人間用先天者,茲將先天卦配洛書數附錄於後,其配河圖數用者少,暫行缺焉。乾南九,坤北一,離東三,坎西七,震東北八,巽西南二,艮西北六,兌東南四。”在這裡的先天八卦數中八對應的正是震卦。

好,現在已從卦數上解決了八就是指震卦這一問題了,那麼,還有哪些實例來證明呢?

先看《周易》吧!《周易》中提到“八”字的只有臨卦卦辭:“元亨,利貞。至於八月,有兇。”臨卦中下互卦震為至為八,下卦兌為月,上卦坤為死故兇。當然,也可以坤為八,所謂先天數也,前面說過,所謂先天數是序數,沒有多少應用價值。

漢易去古不遠,其用辭近古意,漢易中有《焦氏易林》,在《焦氏易林》中用到“八”字的有很多處,這些用“八”的卦中,絕大多數都含有震、艮、坤卦,艮後天數為八,坤先天序數為八,不好強說以震為八,但在“艮之歸妹”和“節之大壯”中可見端倪,歸妹和大壯二卦都沒有艮和坤,只有震卦,艮之歸妹雲:“八材既登,以成股肱。鸇降庭堅,國無災兇。”尚秉和在其《焦氏易林注》雲:“八材象,或以震居東方”,尚氏雖言“或”不敢肯定,其實是的解,震為八,為木為材為登,故云:“八材既登”;節之大壯雲:“德音孔博,升在王室。八極蒙祐,受其福祿”,上卦震為八為祐為受,下卦乾為天,廣大無垠,故為極,乾又為福祿,故曰:“八極蒙祐,受其福祿。”《焦氏易林》設辭往往用之卦,間用本卦,但一般不本卦、之卦兼用。上二卦中,既沒有艮,也沒有坤,只有震,故以震為八無疑。

我們回到上面的筮例,董因筮得泰之八,靜卦,泰卦中上互卦為震,震為侯,故云“泰之八”,以強調出現的“侯”象,況泰為大震,大諸侯之象也;穆姜入東宮前卜問,想知道什麼時候能出去,筮得艮之隨,艮上互卦為震,震為出,正是穆姜想得到的卦象,故云“艮之八”,以強調出現的“出”象,隨下卦亦為震,故史曰:“隨其出也,君必速也。”穆姜根據自己的德行得出“必死於此,弗得出矣”的結論。其實,重卦艮上卦為艮為止,出不去之象;隨下互為艮為宮為居,下卦震為東,故居東宮;下卦震為主,象穆姜,上互卦為巽為殞落,上卦為兌為折毀,亦為“必死於此”之兆,可見,“八”為震卦在這二個筮例中也能得到圓滿的解釋。

至此,這一“八”字歷史之迷分析完了,是否正確,請大家批評指正!

四一翁在這裡做一下廣告,本人自認為還解決了易經研究中的另一個千古之謎,就是先天八到後天八卦的演變,敬請關注本人在《頭條》裡的文章《先天八卦是如何演變為後天八卦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