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嚴調控政策落地 光伏行業大洗牌不可避免

【電纜網訊】6月1日,國家發改委聯合財政部、國家能源局發佈光伏產業新政,給近年來高速發展的中國光伏產業踩下一腳“急剎車”。新政規定:根據行業發展實際,暫不安排2018年普通光伏電站建設規模;今年安排1000萬千瓦左右規模用於支持分佈式光伏項目建設;新投運的光伏電站標杆上網電價每千瓦時統一降低0.05元;全電量度電補貼標準降低0.05元。

史上最严调控政策落地 光伏行业大洗牌不可避免

這項被稱為光伏產業“史上最嚴調控政策”規定,將暫停地面電站指標發放、降低補貼等,且自發布之日起全面實施。有業內觀點認為,新政發佈後,必將在光伏產業內掀起巨大波瀾,行業大洗牌不可避免。

國家能源局相關負責人在解讀新政時表示,發展光伏的方向是堅定不移的,國家對光伏產業的支持是毫不動搖的。中國光伏發電新增裝機連續5年全球第一,累計裝機規模連續3年位居全球第一。但另一方面,中國光伏產業也存在光伏發電棄光顯現以及補貼需求持續擴大等問題,直接影響光伏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指出,隨著行業的發展壯大,光伏發電站的建設成本不斷下降,降低補貼已是順理成章。因此整個行業發展的重點,應該從規模擴張轉移到高質量發展上來。這也是國家部門出手調控的主要原因之一。

儘管中國能源主管部門在今年早些時候就曾釋放過“將嚴控光伏發展規模”的信號,業內對此有心理預期,但在這份“史上最嚴”政策文件正式出臺後,光伏企業有些措手不及。6月1日新政後,中國光伏產業將在內憂外患的夾擊中尋求突圍。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表示,5月底全年分佈式光伏項目規模或可突破1000萬千瓦,這意味著目前已開工的項目要麼尋求地方政府的補貼,或者順延等待明年指標,要麼乾脆不要補貼。韓曉平認為,急劇收縮建設規模,會讓不少企業因項目不足而被淘汰出局。

光伏產業作為我國新興產業之一,發展歷程雖然波瀾壯闊,卻也一路充滿荊棘和曲折。2009年整個產業迎來高速擴張期,但好景不長,2012年光伏企業就陷入集體虧損中。之後,美歐國家開始對中國光伏企業進行反傾銷,高額關稅將依賴海外市場的中國企業又逼回國內。近兩年,我國光伏行業發展迅速,在全球市場中佔據著主導地位。相形之下,國外產業力量不斷萎縮,今年年初,美國和印度採取限制措施,對中國光伏產業進行新一輪限制。

業內人士分析稱,此次國家部委出手迅速,發文之日即是新政實施之日,政策的力度和速度都遠超預期,可見國家削減對行業進行財政補貼的決心。政策的目的在於降低產業對於財政補貼的依賴,將企業推向自力更生和自主創新的路上,企業淘汰趨勢在所難免,經過大洗牌後,行業集中度會更明顯,企業發展會更專注於核心技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