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对转基因的接受度下降了吗?

公众对转基因的接受度下降了吗?

来源 \柳小庆

阅读本文还可以参考:

有人问:为什么公众对转基因的接受度下降了?

我不知这个问题是否有严格的统计数据做支撑。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网络媒体上,关于转基因食品的讨论越来越广泛。这个争论的积极意义,是让大家了解转基因技术与转基因食品是什么,对提高大众的科学素养有一定帮助,但消极影响也有,就是针对转基因的谣言与污名化的阴险论调,一直甚嚣尘上,一些不负责任的自媒体还参加了传播谣言。甚至还有玄学爱好者对科研工作者和支持转基因者,进行了素质低下的谩骂与人身攻击。这种种让人心寒的言论和行径,是对科学的侮辱。这就背离了讨论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的初衷了。

转基因食品,自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在消费者之中出现了大规模的食用,其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在不断增加。中国在2016年就进口了差不多9000万吨转基因大豆,如果没有需求,为什么要进口这么多?

且不说不能食用的转基因抗虫棉,有一种美味的水果,就可以举例说明转基因产品是不是受到欢迎,那就是——国产的抗环斑病毒的转基因木瓜。

原始的木瓜原本不容易保存,由于转基因技术的优化,增加了保质期,转基因木瓜就不仅仅是南方地区的特有水果了,民众在富裕起来后,全国各地均可购买消费这种味美助消化的南方水果。目前,市面上非转基因木瓜都全部淘汰掉了,我国可以购买到的市面上几乎所有的木瓜都是转基因木瓜,广大消费者对转基因木瓜特别喜爱,销售量也特别好。这是转基因产品接受度降低的表现吗?我看不是。转基因产品由于价廉物美,只能越来越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

公众对转基因的接受度下降了吗?

说完转基因木瓜,再举一个转基因食用油的例子,看看转基因产品是不是受到欢迎。

我们来看看关于转基因食用油的消费(市面上的转基因食用油:以转基因大豆油和转基因菜籽油为主),出于主粮种植面积的战略保护需要,以及国产非转基因大豆产量低成本高的现实情况,与我国人民群众对肉蛋奶油需求的剧增的考虑,转基因大豆进口量逐年增加。如上所述,仅仅是2016年,我国进口的转基因大豆就达到9000万吨左右。这些转基因大豆,均是用来榨油以及豆粕用作养殖业的饲料。

这些转基因大豆的消耗是实实在在的,而且一直需求量在持续增加,而不是某些反转控造谣的无人问津。这也是转基因产品接受度下降的表现吗?如果真的无人问津,各行各业都不接受,国家还会花大力气去进口数量如此庞大的转基因大豆吗?

公众对转基因的接受度下降了吗?

除了转基因木瓜、转基因大豆广泛的受到欢迎,有巨大的需求,还有各种各样的转基因细菌、转基因酵母、转基因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生产的大量的基因工程药物,这些转基因产品不也一直应用于医体系吗?(注:如果没有转基因技术,胰岛素要接近20万元一支。转基因技术挽救了无数糖尿病人的性命)

所以,该问题说转基因的接受度下降,也许是提问者的个人主观意愿,而不是现实情况。现实情况就是,人民群众会越来越需要转基因产品,用来改善生活质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