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央地合作 強調核心技術攻關 國資委密集調研

推动央地合作 强调核心技术攻关 国资委密集调研

今年,國資委調研央企有了新變化。

對國有企業的調研是國資委的慣例。與去年重點關注央企及國企的改革和經營狀況不同,今年的國資委調研,除了繼續關注改革進度之外,還緊緊圍繞國家戰略目標、推動央企與地方合作、反覆強調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等特點顯著。

力促央企自主創新

4月2日,國資委主任肖亞慶開啟了今年調研的第一站: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企業—中交集團。在詳細瞭解企業發展歷程、生產經營狀況、承擔國家重大戰略任務和重大科技創新成果等情況後,肖亞慶強調,要深化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改革試點,不斷創造新經驗、探索新途徑、形成新模式。同時他指出,中交集團要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

隨後,4月12日,國資委黨委書記郝鵬赴中國聯通調研。郝鵬要求,中國聯通要以混改為契機,加快高質量發展步伐,努力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4月19日,調研電信科研院時,郝鵬深入瞭解5G移動通信技術研發情況和市場前景。他強調,要緊緊牽住核心技術自主創新這個“牛鼻子”,在關鍵領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抓緊突破網絡發展前沿技術和關鍵核心技術。

2018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國有企業要通過改革創新,走在高質量發展前列。在國資委的調研中,“高質量發展”“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等關鍵詞反覆出現,尤其是4月下旬,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北考察央企時,發表了關於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重要講話之後。

5月4日,國資委召開主任辦公會議,研究中央企業提高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創新能力工作。該會議指出,中央企業在提高我國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中起到頂樑柱作用。要積極為中央企業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創造良好環境。

5月8–10日,郝鵬專程赴湖北武漢、宜昌6家中央企業實地調研。每到一處,郝鵬都和一線科研技術人員深入交流,並叮囑企業負責人,要保持戰略定力,下定決心、保持恆心、找準重心,堅持自主創新,在關鍵核心技術上不斷突破。

5月17–18日,國資委副主任、黨委委員翁傑明分別赴中國國新、國投公司調研時,作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翁傑明要求這兩家企業加大在關鍵核心技術和戰略性新興產業資本投入和佈局。

如何為中央企業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創造良好環境?周麗莎建議,通過建立健全與市場機制相適應的分配機制和企業核心骨幹長效激勵約束機制,可以有效地激發員工的創新動力與創新活力。同時,加強創新人才隊伍建設,搭建創新創業服務平臺,推動科技和經濟緊密結合,實現優勢領域、共性技術、關鍵技術的重大突破。

推動央地合作

除了強調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之外,今年國資委主要領導外出調研時,選擇的企業所在地區也頗為考究,涉及黑龍江、吉林、香港、河北、湖北、甘肅、安徽、重慶等地。

4月16日,肖亞慶赴黑龍江調研,強調要以實施《加快推進東北地區國有企業改革專項工作方案》為契機,推動國企改革各項措施落地生根,全力突破東北地區國企改革重點難點問題。《東北方案》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出臺的第一個區域性國企改革專項文件。

第二天,4月17日,肖亞慶又在吉林出席了央企助力東北振興·建設美麗吉林座談會,強調把振興東北作為重要任務,在更深層次、更廣領域加強同吉林省的戰略合作。

與此同時,4月16–17日,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黨委委員徐福順赴吉林,調研了長客股份公司、吉林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兩家央企。其間,徐福順還就深化中央企業與吉林省合作,以國企改革為切入點助力東北振興等工作,與吉林省國資委進行了交流。

5月,郝鵬和肖亞慶分頭前往湖北、甘肅、河北、安徽、重慶等地調研國有企業時,大多出席了中央企業參與支持地方建設的相關座談會。

譬如,在《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公佈之後,5月9日,肖亞慶赴河北雄安調研時表示,中央企業要全力支持,有力、有序、有效參與雄安新區建設。又如,5月22日,國務院國資委在甘肅召開中央企業助力建設幸福美好新甘肅座談會。郝鵬出席座談會時強調,中央企業要抓住甘肅經濟發展的新機遇,為推動甘肅產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作出積極貢獻。當日,多家中央企業與甘肅省相關市州和企業簽署了23項合作協議,總金額達到408億元。

周麗莎表示,中央與地方國有企業合作,對於中央企業而言,可以完善企業的產業鏈,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對於地方企業而言,得到了資金、技術和管理方面的支持。對於地方政府而言,中央企業和地方企業合作以後,生產規模擴大,經濟效益好轉,地方稅收增加。不過,她指出,中央企業在和地方企業的合作過程中,要注意控制好風險,避免因為擴張規模過大、過快,影響到企業的長期發展。

事實上,央地合作已經持續10多年。早在2006年3月,湖南省就率先在全國提出與央企對接合作戰略。此後幾年,山西、安徽、貴州、雲南、福建、廣東等省份與央企全面接洽。不過,目前央地合作以簽訂合作協議、項目的形式較多。“如何提升央地合作的質量和層次是一個問題。”祝波善表示。

深化投資運營公司試點

2018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深化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等改革試點,賦予更多自主權。

5月18日,翁傑明赴國投公司調研,他肯定了國投公司的成績,指出國投公司作為首批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企業,探索形成了“四試一加強”的做法經驗,取得了突出的經營業績,在中央企業中發揮了較好的示範引領作用。

2014年起,國資委先後選擇了國投、中糧等8家央企開展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並選擇誠通、國新兩家央企開展國有資本運營公司試點。這是新一輪國資監管體系改革中的重頭戲,不僅是國企壓縮層級的重要步驟,同時也是國資委歸位“出資人”角色,進行自我革命的關鍵環節。

“調研既有對過往經驗的總結,更有對下一步改革的規劃要求。”周麗莎表示,今年央企改革的幾個重點領域是:投資運營公司試點將擴大,2018年底將完成三供一業歷史遺留問題的剝離;繼續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員工持股試點將在2018年進行階段性總結。

祝波善認為,國有企業面臨改革和發展的問題。科技研發、技術創新等屬於發展的層面,這需要通過改革,即良好的體制機制來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肖亞慶近期在重慶和安徽調研時表示,要以“雙百行動”為契機,紮實推進國企改革措施落實落地。“雙百行動”是指選取百戶中央企業子企業和百家地方國有骨幹企業,深入推進綜合改革。這意味著,“雙百行動”並不僅僅侷限於原來的單項改革,而是同步推進混改、職業經理人試點、董事會職權試點等。初步估計,8月之前有望敲定最終入選企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