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反對開源軟件的微軟,為何如今要收購GitHub?

今日,據 Business Insider 和 CNBC 的報道,剛剛過完十歲的全球最大社交編程及代碼託管網站 GitHub,就要賣身於微軟了。

GitHub是面向開源和私有軟件項目的託管平臺,受到許多軟件開發商的歡迎。微軟和 GitHub 在過往數週進行了洽談,由最初的市場合作,最後演變成包括了投資或完全併購的可能。

上週末,收購的消息就開始逐漸發酵,據彭博社報道,消息人士透露,雖然GitHub開出了遠比微軟“當時希望付出”要高的價碼,但微軟還是同意了收購,最快會在美國時間 6月4日公佈細節。今天上午早些時候,GitHub 旗下的 GitLab 在官網發佈文章,祝賀 GitHub 被微軟收購,正式確認雙方的收購交易。

值得一提的是,GitHub 目前的交易價值為 50 億美元,這比起此前 20 億美元的估值要高上一倍多。

GitHub 發展至今,已經成為了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 Hacker 社區,GitHub目前擁有2700萬開發者,託管多達8000萬個代碼庫,而這也成為了 GitHub 最大的財富。

雖然社區發展一帆風順,但 GitHub 作為一家商業公司的運營,是一直收到外界質疑的。

目前,GitHub 的盈利方式主要有三種:

1.代碼託管服務盈利

2.數據沉澱和雲儲存盈利

3.企業獵頭招聘盈利

據 Github CEO 克里斯·萬斯特拉斯(Chris Wanstrath)透露,他們在 2011 年就已實現了盈利,目前年收入有 2 億美元。

曾反对开源软件的微软,为何如今要收购GitHub?

最近的 GitHub 也經歷些動盪。去年 8 月份,CEO 萬斯特拉斯宣佈辭任。他計劃專注於產品戰略和GitHub社區,直接從事產品工作,與用戶交流。他表示:“我想要花時間旅行,瞭解人們如何使用GitHub。我希望深入到代碼中。”

在此之前,GitHub 花了9個月才找到一位新的首席執行官。

另外,GitHub 雖然盈利節節高,但同時也因為花錢“大手大腳”而受到了外界的批評。彭博社獲得的財務數據顯示,他們上一財年的工資和福利開支達到7100萬美元。2016 年 2 月至 10 月的開支更是達到 1.08 億美元。

賺錢速度快,但花錢速度更快,這這是 GitHub 經營收到質疑的原因。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是微軟呢?

微軟對於 GitHub 的態度,其實也是一個由敵對到擁抱的轉變過程。

納德拉上任以後,曾經那個封閉的微軟正在變得越來越開放。2014 年,微軟在 GitHub 上開設了賬戶,而微軟目前在 GitHut 上貢獻了超過 1800 個存儲庫,連續三年保持第一。對於這個消息,截至彭博社發稿,微軟發言人弗蘭克 · 肖拒絕發表評論,GitHub未予回覆。

但在過去,微軟一直反對將技術開源,前 CEO 史蒂夫·鮑爾默甚至將開源技術比喻為技術產權的癌症。

另外,因為自家推出的開源軟件託管平臺 CodePlex 被 GitHub 後來者居上,雙方的關係一直也比較緊張。

不過納德拉改變了這一切,2014 年 10 月,微軟將.NET 開源;2018 年 Build 大會上,微軟與 Github 達成進一步的合作,將Azure開發運維一體化的在線服務能力帶給GitHub用戶。讓Visual Studio App Center與GitHub的整合,GitHub開發者在開發面向iOS、Android、Windows和macOS設備的移動應用時,可以體驗與GitHub無縫銜接的自動化的開發運維流程。

如果微軟成功收購 GitHub,就會讓他們一舉獲得大量開發者的資源,大大增強 Windows 10 和 Azure 雲端平臺的實力,同時 GitHub 的數據也會有助他們開發 AI 的步伐。

總而言之,微軟需要 GitHub 的社區氛圍和技術資源,而 GitHub 也需要更好的經理人幫其打點,各求所需。

雖然都是為了賺錢的商業公司,但 GitHub 在程序員們心目中的形象還是比較中立、甚至是有信仰的。自己喜愛的聚集地被業界巨擘佔有了之後,心裡會是什麼的滋味呢?

希望“嫁入豪門”以後,能不忘初心,碼農們能繼續在這裡開心交友,哦不是,是學習和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