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面意思和實際意思差別最大的三個成語,也是最常用錯的三個成語

成語是我們中文裡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裡,可以說時時刻刻都會用到。成語是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典型代表。

在所有成語裡,大部分成語我們看字面就能理解,這樣的例子就不列舉了,因為有太多了。但是,還有另外一部分比較特殊的成語,它們的字面意思和實際意思差別很大,甚至可以說是相反的,以致於很多人都用錯。我們來說三個典型的例子。

一、罪不容誅

這個成語我們經常聽到,但可能很多人都誤解過它的意思。我N年前曾經在一個報紙上看到過一句話,這個報紙報道了一個村子裡有一個青少年犯下了很多盜竊案,總共的偷竊金額超過十幾萬,理應判重型。但是這篇報道說,這個作案人畢竟是位青少年,還有足夠的機會去改過自新,而且盜竊也不是殺人這樣的惡性犯罪,罪不容誅。

我當時看到“罪不容誅”這個詞,感覺讀得很順,就是雖然犯了罪,但罪行還沒有大到要被殺的程度。

我相信很多朋友都認為“罪不容誅”是這個意思,包括這份報紙。從這個詞的字面意思看,確實就是這個意思。其實完全錯了,罪不容誅的意思和它的字面意思是完全相反的。它的真正意思是形容一個人罪大惡極,罪惡滔天,哪怕是殺了也抵消不了他的罪過。

字面意思和實際意思差別最大的三個成語,也是最常用錯的三個成語

這個成語出自《漢書·遊俠傳序》:“況於郭解之倫,以匹夫之細,竊殺生之權,其罪已不容誅矣。”

西漢時期,河內郡有一個地方惡霸名叫郭解,此人欺壓百姓,強搶民女,奪人土地,簡直是無惡不作。而且他膽子很大,還專門找人找關係去抵抗朝廷的命令。漢武帝很不爽,下令把他抓起來。結果呢,收到過郭解賄賂和好處的人都出來幫他說話。當時的丞相公孫弘就說了這句古文,說郭解罪不容誅,就是哪怕是殺了他也抵不了他的罪行。

這是“罪不容誅”的真正含義。我們現在很容易看到它的字面意思,想當然地認為是罪行還沒有大到非要殺掉的程度。

二、明日黃花

每當說到被字面意思誤解的成語,都少不了明日黃花,主要是因為“明日”兩個字很容易誤導人。明日,明顯是將來時,很多人就誤以為是指未來的東西。

其實恰恰相反,“明日黃花”的意思是指那些過時了的東西。創造這個成語的人是蘇軾。蘇軾寫過一首詩叫《九日次韻王鞏》。九月九日是重陽節,親朋好友在一起聚會,王鞏給蘇軾寫了一首詩,蘇軾就用同樣的韻和一首,這是唐宋文人經常玩的高端遊戲。

蘇軾這首詩是首七律,主要的內容就是勸朋友好好玩,玩得爽,滿意而萊,盡興而歸,別留遺憾。這首詩的最後一句是:“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意思就是說,今天重陽節黃花盛開,大家聚一聚不容易,不要急著走,到了明天黃花就凋謝了,蝴蝶都會發愁。

字面意思和實際意思差別最大的三個成語,也是最常用錯的三個成語

《九日次韻王鞏》圖

這首詩寫完後,“明日黃花”這個成語就誕生了。蘇軾用明日的黃花來代指那些已經過去的東西,結合他的詩句和背景很好理解,但如果單獨把這個成語拿出來,可能很多人就會誤解,因為它的本意和字面意思差距確實很大。

三、目無全牛

這是最容易望文生義的一個詞——目無全牛嘛,就是眼睛裡看不到完整的牛,只能看到局部,說明一個人目光短淺,沒有大局觀,眼光狹隘。

其實完全錯了,“目無全牛”和目光短淺沒有半毛錢關係。恰恰相反,目無全牛是一個很大的褒義詞,用來形容一個人幹某件事情技術高超,登峰造極。

字面意思和實際意思差別最大的三個成語,也是最常用錯的三個成語

這個成語出自《莊子》裡庖丁解牛的故事。庖是廚師的意思,丁是這個廚師的名字。這個故事很簡單,就是說梁惠王看到丁這個人宰牛,看得驚呆了,因為丁的技術太高了,他宰牛的時候,手、肩、腳、膝完美配合,刀子切牛時候發出的聲音就像音樂一樣帶有節奏。梁惠王就問他,你為啥宰牛這麼6 ?

丁就說:其實沒啥6的,都是基本操作。我最早宰牛的時候,對牛的身體結構還不瞭解,眼裡看到的是整頭牛。三年之後我再看牛,我眼裡全都是牛的脈絡和筋骨,我看到的全是牛身上的細節,我已經看不到一隻完整的牛了。而再到現在,我宰牛的時候已經不需要看牛了,我閉著眼也能宰,因為牛的一切都在我腦子裡了。

梁惠王聽完恍然大悟,好像明白了什麼,最後只有感嘆:666。

丁說的這句話的原文是:“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

這就是目無全牛的出處,它的意思是形容一個人幹某件事的技術爐火純青,登峰造極了,而它的字面意思很容易被誤解,以為是目光短淺,看不到大局。這個成語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