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大,是我們的廈大|報道

1.

入夜後的廈大,遊人已經從學校西門退去。

沿著草坪走向芙蓉湖,空氣中飄拂著淡淡的海的味道,木棉花和三角梅盛開的植物香氣,讓湖水顯得格外寧靜。

這應該是廈大最美的時候——九月新生還未入校,畢業離愁也未到來。

在四月的季節裡,整個校園有種從容不迫的溫和氣質,很符合這座大學應有的百年曆史感。

畢竟她迎來了自己的第97個年頭。

廈大,是我們的廈大|報道

2.

對那些離開廈大的學生來說,他們不一定記得住校慶的日子,除了在朋友圈刷到消息,然後想起一些事情。

比如思明校區門口的西安涼皮和砂鍋排擋,海韻校區附近的水果攤和麻辣燙,漳州校區的情人島和山東雜糧煎餅,以及似乎無所不在的鳳凰花和木棉樹。

這些寫不進校慶史的生活瑣碎,組成了一串串的青春。

當然還有很多別的,比如南光阿姨做的老婆餅,勤業大廚的饅頭生煎包,芙蓉餐廳的手撕雞拌麵……

多少廈大學子,都是吃著食堂長大。以後再好的山珍海味,也換不回這一段青春。

廈大,是我們的廈大|報道

3.

對老廈門來說,廈大的記憶有些遙遠了。

在以前,廈大是廈門人的「人民公園」。住在周邊的老人們,習慣選在清晨時分,慢慢散步去演武場,在那裡打幾套拳,或者就沿著上弦場一圈圈地走著。

家裡的廈門小孩,在年紀小小的時候,聽到大人總是鼓勵「好好讀書,考上廈大」,而不知道外面還有北大清華。

廈大,是廈門人藏在心裡的一份驕傲。哪怕如今被遊客佔領,廈門人自己很少再進廈大。但只要說起這所學校,始終親如一家。

北大清華再好,廈大始終是廈大,我們的廈大。

廈大,是我們的廈大|報道

4.

當然廈大已經變了很多,很多時候甚至會以為,這裡其實是屬於遊客的廈大。

可能廈大學生經歷過這樣的場景——上著課的時候,耳邊聽到的是遊客大嗓門,跟教授互相攀比音量。或者正坐在窗邊看書,突然就探進幾個遊客的頭。

如果住進芙蓉宿舍,那更是遊客的必到打卡地。每逢週末,樓下全是大呼小叫的聲音。

基本上,從芙蓉湖到芙蓉隧道,廈大的各個角落,輕易就被遊客佔據了。

在廈大,不要指望學生可以找到一處秘境,遊客觸角無處不在,每個人都將成為遊客相機裡的背景道具活動牆。

廈大,是我們的廈大|報道

5.

只有進入夜晚,廈大是另外一番模樣。

芙蓉湖邊的情侶開始撒起狗糧,科藝中心臺階上有人談論時事,草坪上依然有高曉松在書裡懷念過的吉他歌聲。

至於女生宿舍,那是一百年都不會變的老樣子——總有男生站在樓下,痴痴地等,痴痴地望。

外面的白城沙灘,在遊客稀少的早些年,是廈大人最好的露天游泳池。再不會游泳,只要跳進海里,撲騰幾次,自然也就會了。

以前的廈大和白城之間,還有一扇小鐵門,常年鎖著,自由翻越。

如今已經不見了,可能這扇小鐵門,被太多離開廈大的學生,一起裝進記憶,就這麼帶走了。

廈大,是我們的廈大|報道

6.

一起被裝進記憶裡帶走的,還有很多很多。

魯迅像前的週末吉他聚會,上弦場裡的軍訓練操,南光餐廳跟阿姨互相賽詩的留言小本,海韻公寓附近的燒烤小攤,還有每個夜晚喝多後在芙蓉隧道唱過的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

女生宿舍樓下應該有過一棵巨大的鳳凰木,每年六月,滿眼火紅。

每天一個個男生走來樹下,乖乖等著自己心愛的姑娘。到了夜裡,一個個男生又把姑娘送回來,還是在樹下依依惜別,說著旁人聽不懂的竊竊私語。

而現在,這棵鳳凰木也不見了。如果樹木可以裝得下故事,他將是廈大最懂愛情的一棵大樹。

廈大,是我們的廈大|報道

7.

那些傳說,會繼續在廈大傳說,比如出過很多名人的芙蓉宿舍。

這幾年被說得最多的,應該是易中天教授。

經常有學長講起,當年易中天在廈大開課的盛況。在沒有登上「百家講壇」之前,易中天已經在廈大很紅了。

只要是他的選修課一開,名額馬上被秒殺。上課時更是密密麻麻,從教室到走廊過道,全是人頭。

事實上,幾乎每一個廈大學院和每一個系裡,都有幾位傳說級的教授老師,有的耿直,有的憤青,有的睿智,有的神奇,不一而同,令人懷念。

他們不一定能在校慶時被寫進榮譽校友名單,但大家只要想起廈大,也會想起他們。

包括每個宿舍樓當中,可能都存在過一兩個少林掃地僧般的存在,可能是保安大叔,可能是宿舍阿姨。

記得以前男生宿舍樓曾經有個保安大叔,春夏秋冬,颳風下雨,總見他在樓下練毛筆字,蒼勁有力,持之以恆。

廈大,是我們的廈大|報道

8.

這些廈大往事,都吹在風裡,散開了,落進每一片草地,每一片湖水,每一棵花樹,每一幢小樓……

學生卡轉成校友卡,宿舍樓早已物是人非,芙蓉湖擠滿拍照遊客,上弦場望過去也不再是天空,而是衝破天際的兩把尖刀。

畢竟這座學校97年了,一批批學生進來,一批批學生送走。

趙元任寫的校歌,還能哼唱幾句。陳嘉庚定的校訓,應該也記在心裡。

至於過去讀書時的那些吐槽——選課系統太爛,校園猶如迷宮,咖啡差得要命,食堂鬥智鬥勇,宿舍阿姨管制太多,進出遊客讓人煩心……

所有這些,當年意難平,而今更珍惜。

真希望,每一個廈大人,沒有忘記自己年輕時的樣子。

那時候的意氣風發,那時候的胸懷壯志,那時候的他和她和他,那時候的歡聲笑語伴著我們去了天涯。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

------ --------- ---------

部分照片來自攝影師@TianLei,感謝分享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

請關注“開始廈門”

發現廈門的另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