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下的陰霾”——2017年中國電影產業報告

“陽光下的陰霾”——2017年中國電影產業報告

2017年的中國電影市場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規模,無論是票房總量還是熒幕數量都有長足的增長,一掃2016年電影市場的陰霾。為了深入瞭解和分析2017年度中國電影發展現狀,暴娛智庫聯合電影行業資深的分析調研機構--智觀諮詢及多家業內權威公司,發佈了《2017年中國電影產業報告》。這份報告包括2017年度電影票房綜述、地域分析、電影類型分析、檔期研究、營銷案例分析、觀眾電影消費調研及相關專題的分析等,全方位多角度地對電影行業數據進行深入洞悉和解讀。

今天我們節選了《2017年中國電影產業報告》的部分觀點,意在從數據的角度解讀2017年中國電影市場上存在的問題。只有重視可能存在“陽光下的陰霾”才能在接下來的發展中規避 “彎路和曲折”,保持目前的發展勁頭。

“陽光下的陰霾”——2017年中國電影產業報告

2017年中國票房總量為558.89億元,創下自2002年中國電影產業改革以來最高年票房紀錄,僅次於北美地區的 714.28 億元(109.77億美元),中國電影市場繼續保持全球第二位的水平。

2017年中國票房同比增長22.78%,2016年中國票房的同比增長3.29%,兩者相比,顯示出中國電影票房迅猛的增長勢頭。

與北美地區票房負增長的現狀相比,我國電影市場表現出連續8年正性增長之態勢,從2010年的101.72億元,到2017年的558.89億元,票房增長速度迅猛,可見未來中國票房仍將呈增長趨勢。

在北美電影票房呈負增長趨勢的情況下,中國電影票房總量持續八年增長的現象,顯示出中國電影市場的強大消費能力與進一步的消費潛力。2017年的電影市場回暖,預計將會為中國電影市場吸引更多的資源與資本。

但是在高歌猛進的發展之下,我們卻發現2017年中國電影市場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主要有“單塊銀幕產出不足”、“單片票房遭進口片碾壓”、“國產電影海外票房表現不佳”、“動作類型電影一枝獨秀”和“目前觀眾的觀影習慣尚未形成”。接下來我們將從數據的角度分析這些問題。

  • 單塊銀幕產出不足

“陽光下的陰霾”——2017年中國電影產業報告

繼2016年中國地區的銀幕數量超越美國位居首位後,2017年該數量繼續激增到50776塊,依舊保持著高速增長。美國地區的銀幕數量則基本穩定在40000塊左右。

目前中國的熒幕數量已經超過美國約25.7%。但是結合上文的數據看,中國單塊銀幕的年產出約為110萬人民幣,而美國的單塊銀幕年產出約為176.6萬人民幣,高於中國60%以上。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數據顯示,美國電影的平均票價為8.13美元(約人民幣52.8元)。中國電影的平均票價為34.4元。票價差額低於銀幕產出差額,也就說單塊銀幕產出不足是由於電影吸引的觀眾數量較少造成的。

同時,銀幕增長率跑贏票房增長的現象也顯示出目前中國市場存在較多粗放式的投資增量的現狀。今後,在最根本的電影質量方面應投入更多精力,提升電影品質。

  • 單片產出遭進口片碾壓

“陽光下的陰霾”——2017年中國電影產業報告

2017年共上映國產片420部,票房總額287.86億元,市場份額佔比為52.81%,單片平均票房0.69億元。

2017年共上映進口片118部(包括34部分賬片、83部買斷片及1部未引進片),票房總額257.26億元,市場份額為佔比47.19%,單片平均票房2.18億元。

數量上佔有優勢的國產電影,在票房總額方面卻並未與進口片總票房拉開差距,由此可見國產電影的質量及市場競爭力亟待優化與提升。

“陽光下的陰霾”——2017年中國電影產業報告

2017年進口片單片平均票房為2.18億元,高於2016年的1.77億元。進口片單片平均票房呈增長趨勢。

2017年國產片單片平均票房為0.69億元,2015年國產片單片平均票房為0.98億元,2016年國產片單片平均票房為0.52億元。與進口片相比,國產片單片平均票房過億仍較為困難。

2017年國產片總票房為287.86億元,略高於2016年的247.15億元。可見國產片的質量有所提升。

值得欣慰的是,2017年進口片單片票房超過國產片3.16倍,與2016年進口片高出國產片3.4倍的單片票房差相比,這一差距在繼續縮小。

  • 2017年國產電影海外票房表現不佳

“陽光下的陰霾”——2017年中國電影產業報告

“陽光下的陰霾”——2017年中國電影產業報告

2017年北美上映的國產電影票房TOP3中,僅《英倫對決》一部影片為同年度上映,其他兩部影片均於2016年在中國首映,次年在北美上映。

2017年北美地區國產片票房冠亞軍分別是:中美合拍片《長城》及中英合拍片《英倫對決》,冠軍影片票房遠低於2016年冠軍影片《功夫熊貓3》的票房。

而在國內取得超人氣票房的《戰狼2》在北美票房成績表現平平,僅排第四。

2017年於北美上映的國產電影票房TOP10總額為10122.7萬美元,未超2016年該數值總額。可見國產片“走出去”依舊困難重重,如何站在國際視角上製作電影、輸出中國的價值觀、充分展現文化自信還是中國電影人的短板。

2016及2017年北美地區國產片票房TOP3影片均為合拍片,可見北美市場對合拍片的接受度更為開放。在國產片爭取好的海外票房成績的同時,將多種文化元素結合的內容形式,可作為參與投拍的重要考慮因素之一。

  • 動作類型影片一枝獨秀

“陽光下的陰霾”——2017年中國電影產業報告

動作類型影片票房總額最高,達279.54億元,平均每部3.63億元,成為產值上升最快的電影類型;

其次是喜劇類型影片,票房總額達84.87億元,平均每部0.94億元,成績優於2016年;

季軍為動畫類型影片,票房總額為36.04億元,平均每部產值0.66億元,低於2016年的此類型電影票房成績;

奇幻類型、科幻類型影片各有12部電影上映,分別產出票房25.32億元、32億元,平均每部2.11億元、2.67億元產值,單片產值表現不俗;

愛情類型影片上映數量雖多,但平均產值卻不足5000萬元,影片質量有待提升。

從總票房來說,動作類型影片票房高於其他類型電影票房總和(207.61億),動作類型電影一枝獨秀。電影市場要長遠發展,必須不能“單條腿走路”,市場要避免動作類型電影的過熱投資造成的該類電影氾濫,應該多管齊下,鼓勵電影類型的多元化發展。

  • 觀影習慣尚未養成

“陽光下的陰霾”——2017年中國電影產業報告

2017年,每月看電影頻次在4部以上的觀眾佔比為6.4%,每月看電影2部至4部的佔17.4%,每月看電影1部至2部的佔35.4%,每年看電影不足10部的佔19.1%,無固定觀影習慣者佔21.8%。

“陽光下的陰霾”——2017年中國電影產業報告

與往年相比,今年抽樣觀眾中的重度觀影者數量減少,中度觀影者數量沒有明顯的變化,而輕度觀影者和無固定觀影習慣的人數比例增加。

一定程度上表明今年票房增長來自“不常走進電影院的人“,甚至是那些以前從來不進電影院的人。即,2017年票房增長量來自非存量觀眾。而存量觀眾的觀影頻次正在減少。由此推斷,票房的增長來自爆款而非觀眾形成的觀影習慣。

票房的增量走過了熒幕數量增長驅動下快速發展的幾年,也迎來了非存量觀眾走進票房的時代。可是當城市化發展到一定階段以及人口紅利減退之後,縱觀發達國家的電影市場發展,增量的下一個點必然是觀眾逐漸形成的固定觀影習慣的過程,可惜從2017年的數據來看,這個增長點似乎還沒有到來……

點關注,不迷路,歡迎訂閱“暴娛智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