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做外賣,美團做打車,一場“小阿里”和“小馬雲”的對決?

近日,據媒體報道稱,滴滴出行最快下半年啟動上市,已初步決定落戶香港,並在澳大利亞的吉朗市試運營來打進西方市場,不排除以同股不同權形式上市。

目前滴滴正積極尋覓主要投資者,估值約550億美元,預計滴滴最終上市時市值或達700億至800億美元。

這樣的態勢,隨時超越全球網約車龍頭Uber的約700億美元估值。

但是,資本上風光無限的滴滴最近也頻頻被負面纏身。

前不久,“空姐深夜打順風車遇害”一事引發熱議,滴滴順風車也進行了下線整改。這已經不是滴滴第一次出現這樣的負面新聞,從偷拍女乘客、性騷擾女乘客以及部分司機毆打乘客到後來甚至發生專車劫財殺害女乘客等事件,面對滴滴專車頻頻出現的危險事件,社會唏噓一片的同時,滴滴公司對此也困擾不已。

滴滴做外賣,美團做打車,一場“小阿里”和“小馬雲”的對決?

不過,即便負面纏身,滴滴在國內網約車領域似乎還是保持著“一家獨大”的地位。不過,隨著美團也入局出行領域,勢頭看起來要跟滴滴打上一場硬仗,市場格局正在悄然發生著改變。

滴滴做外賣,美團做打車?

今年3月21日,美團在上海拿到打車牌照,而一直注重出行領域的滴滴也涉及到了外賣,兩者都涉及到交叉業務上,雙方的大戰一觸即發。

滴滴做外賣,美團做打車,一場“小阿里”和“小馬雲”的對決?

面對著美團的挑戰,滴滴直接反攻,進軍美團的核心業務:外賣。滴滴外賣服務將有單獨的App,叫“滴滴配送”,近期已上線。滴滴將外賣騎手劃分為“忠誠騎手”和“自由騎手”兩類。並用高工資吸引騎手,其中,“忠誠騎手”月保底10000元,但要求每週在線時間大於48小時,而“自由騎手”可以隨時接單,訂單收入翻倍。

美團進軍網約車,滴滴也來爭奪外賣的市場,到底為何?市場又將產生怎麼樣的變局呢?

美團像“小馬雲”,滴滴像“小阿里”

提到未來的格局,知名文化產業投資人曹海濤提出一個觀點,他認為,未來的發展王興將是“小馬雲”,滴滴將成為“小阿里”。

為什麼這麼說?這還要回到滴滴和美團本身企業屬性說起。

美團老大王興是一位多次創業者,從IT行業到市場,再通過數據進行戰略轉型,從最早的社區變現到團購行業,並在“百團大戰“之中找到自身的特色,最後發現剛需外賣,因此在激烈的競爭中存活下來。

滴滴做外賣,美團做打車,一場“小阿里”和“小馬雲”的對決?

王興的戰略佈局很強,美團企業背景也比較複雜,收購了大眾點評,背後還有騰訊系和阿里系的投資方。但美團並沒有明顯的站隊,王興本人對美團的控制權相對比較大。曹海濤表示,美團相當於是王興跟滴滴投資者們的對決,在他看來,王興是“小身材大智慧”,就像“小馬雲”,背後沒有明顯站隊,發展空間潛力大。

反觀滴滴,它背後的大佬是騰訊。在網約車初期,滴滴並不是做得最好的,但很幸運被騰訊投資,並在資本的推動下,合併了阿里系的快的,後來又合併Uber中國。

滴滴做外賣,美團做打車,一場“小阿里”和“小馬雲”的對決?

這也是美團做打車的原因之一,衣食住行方方面面的流量,使用戶留存更長。對於滴滴也是同樣道理,光是出行一個功能,很難長久留住更多的用戶。

把美團王興比喻為“小馬雲”,曹海濤又將滴滴比喻為“小阿里”,即時機好+大格局。除了在國內佈局,滴滴也將目光看向國外,在世界範圍內做事。曹海濤說:”如果滴滴未來引進更多海外資本,對於美團來說,雙方之間的競爭並不會太直接,滴滴未來發展空間很可能就像一個‘小阿里’。

滴滴做外賣,美團做打車,一場“小阿里”和“小馬雲”的對決?

其實,無論什麼行業,一家獨大都不能形成良性的市場環境。美團入局網約車,對滴滴來說也是好事。如果滴滴一家獨大,很可能會被強制拆分,因為影響到行業發展,競爭對手的入局,形成幾大集團的相互抗衡,這才能形成均衡發展的格局。

就跟影視行業一樣,從前華誼一家獨大,而如今華誼、博納、萬達等巨頭相互發展,市場環境才更健康。

點關注,不迷路,歡迎訂閱“暴娛智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