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木裡縣新時代的“魚米之鄉”

走进木里县新时代的“鱼米之乡”

《走進木裡秘境 再看改革春風——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暨改革開放40週年》

走进木里县新时代的“鱼米之乡”

木裡縣縣城

現在木裡縣城裡售賣的常見蔬菜瓜果來自哪裡?我的疑問在一位賣豆角的菜販那裡得到了答案。現在,每到不同的蔬菜瓜果季節,木里人都能買到本地產出的新鮮蔬菜瓜果,而這些新鮮的蔬菜瓜果都來自於木裡縣項腳鄉。

走进木里县新时代的“鱼米之乡”

木裡縣項腳蒙古族鄉

走进木里县新时代的“鱼米之乡”

木裡縣項腳蒙古族鄉項腳村

木裡縣項腳蒙古族鄉有蒙古族、彝族、漢族、藏族、苗族、壯族、納西族7個民族在這裡生活,氣候溫和、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歷史上曾是木裡項氏土司的糧倉,主產水稻、玉米、洋芋和麥類。 以往,雖然氣候優越、土地肥沃,但是受諸多不利因素影響,當地無法將優良的條件轉化為經濟效益,老百姓生活無法得到改善,有木裡縣魚米之鄉之名,卻無魚米之鄉之實。項腳村村民王常秀告訴我:“以前種地嘛,就是自己管飽,根本沒有額外收入。”

走进木里县新时代的“鱼米之乡”

項腳村村民

談到這裡,“脫貧攻堅”再次從老百姓中間脫口而出。眼下,項腳鄉這一情況因脫貧攻堅工作的開展而徹底改變。在脫貧攻堅政策的支持和木裡縣政府的引導下,項腳鄉採取“村集體經濟+農戶+合作社”的模式,在項腳村建立了蔬菜大棚園區,實現了項腳鄉經濟收入的突破。

走进木里县新时代的“鱼米之乡”走进木里县新时代的“鱼米之乡”
走进木里县新时代的“鱼米之乡”

項腳蒙古族鄉現代農業產業園

現代農業產業園的建立既保障了木裡縣十多萬人口的蔬菜供應,又為全鄉帶來經濟收入。項腳村特色種植專業合作社社長郭朝明告訴我們:“蔬菜園區起來之後,外面的蔬菜水果就很難打進木裡市場了。因為運輸時間太長,導致農產品到木裡都不新鮮了,相比而言我們的農產品新鮮可口,更受老百姓歡迎。”

走进木里县新时代的“鱼米之乡”

項腳村特色種植專業合作社社長郭朝明在大棚裡梳理瓜藤

郭朝明是項腳鄉第一個被派到對口幫扶地攀枝花市米易縣學習專業種植技術的人才,靠著過硬的種植技術,他成為了合作社的社長。

“現在我們一畝地純收入就能達到兩萬塊以上,未來我們還要擴大種植規模,你們來的不巧,再晚來十多天,你們就能嚐到我們木裡西瓜,口感一定不讓你們失望。” 郭朝明一邊整理著即將成熟的西瓜,一邊興奮地介紹產業園的情況。

走进木里县新时代的“鱼米之乡”

園區蔬菜大棚里長勢喜人的青椒

走进木里县新时代的“鱼米之乡”

園區蔬菜大棚裡即將成熟的西瓜

走进木里县新时代的“鱼米之乡”

在郭朝明的努力下,蔬菜大棚經濟效益的日益提升,開始有越來越多的村民加入其中。村民們不僅每天能在園區掙到80塊勞務,還能學到先進的現代種植技術,這讓他們有了追求美好生活的底氣。在園區工作的達娃卓瑪告訴我們:“我剛學習一年,現在我差不多學會如何科學種植了,等到自己有能力和技術了就準備自己種。”

走进木里县新时代的“鱼米之乡”走进木里县新时代的“鱼米之乡”

項腳村村民在園區蔬菜大棚裡勞作

有了園區的帶動,增加了村民們當下的經濟收入,教會了他們現代種植技術,也讓他門看到希望,為他們未來奔小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接下來,我們要還要大力發展核桃、花椒、藥材、菌類等產業。繼續通過公司+農戶+貧困戶的這種形式,通過和公司簽訂了保障合同,以最低保護價收購,確保了老百姓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增加百姓收入,讓老百姓獲得實實在在的幸福感。”項腳鄉鄉長熊傑充滿信心地告訴我們。

走进木里县新时代的“鱼米之乡”

產業有了發展,百姓生活有了新的希望。社會主義新農村、幸福美麗家園、脫貧攻堅……一項項提高生活品質的政策在最基層落實,村基礎設施不斷改善,村容村貌不斷提升,振興鄉村,鄉村振興已經被深深地刻進我們的腦海裡。通過不斷地努力,項腳鄉變回了木裡縣的“魚米之鄉”,不僅解決了當地的所需,還實現了經濟收入的提高。接下來一組圖來告訴你們,木裡縣項腳鄉變化有多大。

走进木里县新时代的“鱼米之乡”走进木里县新时代的“鱼米之乡”
走进木里县新时代的“鱼米之乡”走进木里县新时代的“鱼米之乡”
走进木里县新时代的“鱼米之乡”走进木里县新时代的“鱼米之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