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控保供出手,煤價大概率迴歸

迎峰度夏在即,正值由淡轉旺的動力煤價格已經按捺不住了。

受益於煤價上漲,大部分上市煤企今年一季度均取得不錯的業績表現,但蹺蹺板的另一頭——下游用煤企業卻是另外一番景象。

中國電力聯合會發佈的報告指出,煤電經營形勢仍然較為嚴峻,部分大型發電集團的煤電板塊整體虧損,虧損面近50%,並且上述情況也在向下遊用電企業蔓延。

煤價的走高引起了發改委等部門的重視,擬多方面進行調控,效果逐步顯現。5月23日下午發佈的最新一期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報收於571元/噸,環比下行1元/噸。

國家發改委經濟運行調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煤炭供需形勢總體平穩,供給和運力均有保障,煤炭價格大幅上漲沒有市場基礎。

萬博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劉哲對第一財經稱,近來煤炭等原材料價格的上漲,主要是受到去產能調控和環保限產的影響,從側面反映了市場整體產能已經基本處於一個平衡狀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明確了2018年化解過剩產能的抓手不再是簡單的“量的指標”,而更關注企業的經營實際,去產能應進入結構化去產能的時代。

調控保供出手,煤價大概率迴歸

一、引導煤價迴歸

4月份以來,在電煤需求增加、動力煤期貨上漲影響市場預期、中間環節炒作等因素共同作用下,煤價有所反彈。

對此,國家發改委發文強調,當煤價穩定在綠色區間時,煤電雙方利益才能都得到保障,才有利於煤電上下游協同發展。

隨後,國家發改委經濟運行調節局部署增產量、增產能、增運力、增長協、增清潔能源、調庫存等9項措施穩定煤炭市場、促進市場煤價迴歸合理區間。

國家發改委和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還公佈了煤炭市場違法違規行為舉報方式,打擊違法違規炒作煤價、囤積居奇等行為。

相關管理部門也於近期召開了煤電工作會議,要求各方執行相關措施,力爭在6月10日前將5500大卡北方港平倉價引導到570元/噸的區間內。

優質產量產能的增長也有利於煤炭市場的平穩。國家統計局日前公佈數據顯示,我國4月煤炭產量環比增加4.4%,相當於達到每日978萬噸。另數據顯示,今年前四個月,煤炭產量同比增加3.8%,增加達4097萬噸,增長3.8%。

秦皇島煤炭網分析指出,消費旺季臨近,煤炭日耗走高。截至5月22日,沿海六大電廠日耗連續七天運行於70萬噸以上,一度接近80萬噸,高於同期水平30%以上。

但考慮到去年同期氣溫偏高及水電出力不足的基數效應,目前電煤消耗已經出現超預期增長。隨著消費旺季臨近,煤炭採購需求將繼續對沿海供應及運輸施加壓力。

調控保供出手,煤價大概率迴歸

“目前電廠需求是存在的,煤價最近一直處於上漲態勢,但是受到政策調控影響,市場心態出現了變化,現貨有下跌的可能性。”一德期貨煤炭研究員關大利對第一財經表示。

他同時表示,目前燃煤電廠的需求向好,煤價在一定範圍內的下調,利好用電企業。而目前的問題在於,後期高峰期可能出現的供應偏緊情況尚待解決。

易煤研究院研究員張飛龍表示:“整體的調控政策還是比較有針對性的,目前正處於旺季前的時間節點,整體的價格在6月10日之前會有回落,但回落幅度還要觀察旺季煤炭市場整體的供求關係,以及發改委出臺措施落地的具體情況。”

中宇資訊煤炭分析師王秋力對第一財經表示,動力煤方面,響應發改委的要求,大礦加大長協兌現率,先進產能將得到有效釋放,供應端寬鬆運行下,煤價回落將是大概率事件。

二、央企響應“穩價保供”

“先進產能儘管也在釋放產量,但遠水解不了近渴,雖然目前電廠庫存尚可,可未來煤炭市場供應偏緊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主要原因在於產供銷三個方面,供應沒跟上,需求好,但運輸又有瓶頸。”一位市場分析人士對第一財經表示。

在上述情況下,煤炭央企積極響應了“穩價保供”要求。

據CCTD中國煤炭網報道,中煤集團近日在確保長協合同兌現的前提下,組織資源、引導價格穩定,供應華能集團4.3萬噸的“寶日嶺”輪、江蘇國信集團4.2萬噸的“銀寶”輪,都以5500大卡570元/噸的現貨價格成交,滿足了重點電力用戶的旺季需求。

中煤集團表示,將進一步鞏固和發展與下游用戶的長期合作關係,自有資源全力保長協兌現,並願意和優質供應商形成合力,以長期穩定的戰略合作模式,實現煤炭上下游產業鏈的多方共贏。

各大發電集團為引導價格進入合理區間紛紛採取措施。例如,華能集團提出,繼續實施嚴禁所屬企業採購高價市場煤措施;嚴禁在動力煤期貨市場炒作套利;加強供應商管理及中長期合同履約兌現;利用鐵路運能提高時機積極爭取鐵路運力,進一步提高長協佔比,併發揮自有港口優勢,抵禦市場風險,積極促進煤價迴歸綠色區間。

中國大唐集團公司明確要求系統內部各單位利用二季度電煤耗用淡季有利時機,一是維護好接卸設備,優先保證中長期合同的兌現;二是嚴控高價煤採購,嚴禁在動力煤期貨市場炒作套利;三是燒舊存新,減少存煤熱值損失,為7~8月份迎峰度夏儲煤工作做足準備。目前,中國大唐各電廠存煤可用天數在15天以上,煤場倒燒工作平穩有序。

調控保供出手,煤價大概率迴歸

現在發改委一方面加強了國內供應,包括調運力、增產量等,另一方面也增加了進口煤的傾斜性措施,比如說下游電廠對於進口煤可以享受通關上的便利條件等。

但是從需求層面來看,整體的需求大幅高於往年同期狀況。“一方面在於下游工業的開工狀況較好,另一方面在於水電的預期沒有體現出來,從往年的情況來看,4月~6月水電的替代效應會逐月增加,但是今年替代不明顯,導致火電的負荷更高。目前沿海電廠火電負荷同往年7月、8月的旺季水平相當,所以整體回落程度還需觀察。”張飛龍稱。

三、煤價繼續上行概率較低

劉哲表示,行政去產能是一把“雙刃劍”,去除多餘的產能有利於恢復供需平衡,對於煤炭價格一般是一個相對溫和的影響,但如果去產能沒有預判和平衡市場的供需關係,使得市場短期釋放的煤炭產量不足以滿足旺季的需求,那麼就會導致煤炭價格的快速上漲。

調控保供出手,煤價大概率迴歸

劉哲也認為,在下游需求沒有明顯回暖的前提下,行政力量下供給收縮帶來的煤炭價格快速上漲是難以持續的,去產能對煤炭行業盈利的推動也不會長期持續下去,煤炭企業的盈利將逐漸迴歸需求面,產業結構升級、提質增效才是盈利持續改善的關鍵。

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盈利並不會順暢傳導到中下游行業,整個工業生產整體盈利能力有待平衡。劉哲表示,從議價能力來看,上游資源型產業集中度相對較高,議價能力較強,在原材料漲價過程中,上游企業會率先受益,而中下游企業,尤其是面向消費者的終端企業市場格局相對分散,定價能力弱,接近於完全 競爭市場,因此,中游向下遊的價格傳導並不順暢,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會擠壓中下游企業的利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