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和《夜雨寄北》:白居易以不孝被貶;李商隱不知妻亡

《琵琶行》是白居易被貶江州時所作。白樂天在潯陽江頭送別客人,與江邊琵琶女產生共鳴。而《夜雨寄北》是李商隱客居巴蜀時所作。客居異鄉,夜逢陰雨,最容易勾起對親人的思念。白居易為何被貶江州,李商隱又是在什麼境況下寫出《夜雨寄北》的呢?

1、琵琶行/白居易

唐朝詩人三大高峰:李白、杜甫、白居易。李白最為幸運,人生大多數時間處在盛唐,雖不入仕途但瀟灑自在;杜甫目睹了唐朝由盛轉衰,後半生顛沛流離;白居易生於中唐,藩鎮割據,但大體上還算平穩。

  • 唐憲宗削藩

中唐,並非沒有心存壯志,意圖削平藩鎮的皇帝,比如唐德宗、唐憲宗。唐德宗李適(kuò)剛一即位就發動了對藩鎮的戰爭,然而最終以失敗收場。李適並不甘心,而是大力擴軍、斂財,等待時機。

《琵琶行》和《夜雨寄北》:白居易以不孝被貶;李商隱不知妻亡

805年,唐憲宗李純即位,任用堅決主張削藩的武元衡、裴度等人為相。即位之初,李純就討平了叛亂的西川節度使劉闢、鎮海節度使李錡;幾年後,魏博節度使田興歸順朝廷。814年,淮西節度使吳少陽死,其子吳元濟要求襲職,唐憲宗拒絕。吳元濟叛亂,唐憲宗隨即征討。唐憲宗對待藩鎮的強硬態度讓一些割據藩鎮恐懼。成德節度使王承宗、淄青節度使李師道認為:唐憲宗如此強硬,是因為有宰相武元衡輔佐,如果殺了武元衡,其他宰相必然不敢再削藩。

  • 節度使刺殺宰相

815年6月3日,天還未亮,武元衡上朝。路上,暗中有人呼喊滅燭,武元衡的前導騎士呵問,被暗箭射中肩膀。接著,樹陰下刺客殺出。武元衡的隨從被刺客殺敗逃走,刺客牽著武元衡的馬行走十餘步後將武元衡殺死,割下頭顱離去。軍士舉著火把趕到後,武元衡已經遇害。

《琵琶行》和《夜雨寄北》:白居易以不孝被貶;李商隱不知妻亡

同一時刻,裴度亦遭遇刺客襲擊。刺客用劍刺中裴度頭顱,幸好裴度當時帶著厚帽子,創口不深。刺客又提劍上前,裴度的忠僕王義抱住刺客,大聲呼救。刺客反身斬斷王義手臂後離去。

又有人在禁軍統領及府、縣衙門處留書:“誰若抓我,我先殺誰。”負責抓捕刺客的官吏都不敢嚴查。

  • 白居易主張抓捕刺客,反蒙受不孝的罪名

刺客武藝高超,極度囂張。朝中分為兩派,宰相裴度,堅決主戰。而宰相張弘靖、韋貫之則主張先平淮西,還有人謀求罷免裴度以安撫王承宗、李師道之心。白居易與武元衡是好友,當時任太子左贊善大夫,上書請求捉拿刺客以雪國恥。實際上是支持裴度。另兩位宰相則以白居易並非諫官為由駁斥。

在這種政治風波中,有仇恨白居易的人上書:白居易的母親賞花墜井而死,白居易卻寫出《賞花》及《新井》詩,這是不孝,有損名教(儒教)。

當時有些忌諱現代人看起來很沒道理。比如“詩鬼”李賀,他的父親名叫李晉肅,“晉”與“進”同音,所以李賀終身不能考進士。但在當時,這種觀念是被人普遍接受的。

《琵琶行》和《夜雨寄北》:白居易以不孝被貶;李商隱不知妻亡

尋常時白居易可能不會有什麼事,但他剛剛觸怒宰相,所以馬上被貶。最初被貶江州刺史,刺史是州級政府的一把手。又有人上疏,稱以白居易所犯罪行不能治一州,所以改任江州司馬(沒有實職)。白居易的好友元稹聽說白居易被貶江州,寫下《聞樂天授江州司馬》:殘燈無焰影幢幢,此夕聞君謫九江。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

貶官兩年後,白居易遇到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的琵琶女,寫下《琵琶行》。

2、夜雨寄北/李商隱

李商隱是晚唐著名詩人,他與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溫李”,又與李賀、李白合稱“三李”。

李商隱的才華無疑是很高的,但科舉考試極為不順,屢屢落第。在晚唐,官場極為腐敗,科舉首看的不是才華,而是門第。李商隱出身貧寒,無人提攜,哪裡能中?幸好李商隱有一個朋友,名叫令狐綯,令狐綯的父親是令狐楚。令狐楚歷任禮部尚書、戶部尚書、吏部尚書、宣武軍節度使等職,影響力很大。在令狐楚的幫助下,李商隱終於中了進士。

《琵琶行》和《夜雨寄北》:白居易以不孝被貶;李商隱不知妻亡

但是,當時朝堂黨爭激烈,官員分為兩派。一派以李德裕為首,稱作“李黨”;一派以牛僧孺為首,稱為“牛黨”。很不幸,王茂元屬於“李黨”,令狐楚屬於“牛黨”。在“牛黨”看來,李商隱受“牛黨”提攜,卻投靠了“李黨”,人品有問題。所以李商隱仕途不順,處處被打壓。唐宣宗即位後,李黨失勢。接著,王茂元病逝。李商隱的日子更難過了。

雖然仕途坎坷,但李商隱與妻子的關係非常好。王氏去世後,李商隱寫下多首悼亡詩。比如:“春蠶到死思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春心莫與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劍外從軍遠,無家與寄衣。散關三尺雪,迴夢舊鴛機”、“背燈獨共餘香語,不覺猶歌起夜來”

《琵琶行》和《夜雨寄北》:白居易以不孝被貶;李商隱不知妻亡

李商隱長期在外,夫妻聚少離多。851年秋,李商隱的朋友柳仲郢就任西川節度使,請李商隱做參軍。李商隱在西川生活四年,《夜雨寄北》便是這一時期寫就。在李商隱到達西川之前,他的妻子王氏就已病逝。這也引發了後人對這首詩的爭議,這是寫給妻子還是友人?

我認為是寫給妻子,兩個男人,“共剪西窗燭”,不嫌彆扭嗎?再者,“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與“背燈獨共餘香語,不覺猶歌起夜來”可以相呼應,思念到底,是以悲劇了結。

李商隱長期漂泊在外,而古代通信困難。所以,李商隱在入蜀之時,尚不知妻子已亡,還在期盼團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