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市場風向要變?新政踩下“急剎車”市場或現大洗牌

本月1日,國家三部委聯合下發通知,對2018年指標和額度做出調整,由於收緊力度較大,引發全行業的高度關注。在業內人士看來,新政出臺將對行業產生較大影響,年內光伏裝機容量或出現大規模下降,小企業將加快退出,市場即將迎來大規模洗牌。

光伏市场风向要变?新政踩下“急刹车”市场或现大洗牌

工人正在安裝光伏設施(資料圖)

降補貼、設指標,國家政策急剎車

在高歌猛進數年後,光伏行業在剛剛過去的兒童節突然出現“急剎車”。

6月1日晚間,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聯合發佈《關於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簡稱《通知》)。

據瞭解,我國光伏市場主要分為兩大板塊,一是以地面電站為代表的普通光伏電站,二是以屋頂電站為代表的分佈式光伏電站,《通知》在叫停普通光伏電站補貼的同時,對分佈式光伏電站的補貼,也首次給出了限制。

“國家今年首次給分佈式光伏設定了10GW的指標,但按照行業發展速度來看,這10GW在前5個月已經用的差不多了,也就是說後面7個月再建分佈式光伏,併網後就拿不到國家補貼了。”丁文磊介紹。

對於政策將對分佈式光伏行業產生的影響,丁文磊認為主要體現在市場主體對行業發展的預期層面。

“從現在開始,大家都會考慮今年還要不要再繼續裝,因為新建光伏拿補貼渺茫,只能排隊等明年的指標,但2019年政策是否還會調整沒人知道,假如再縮減,可能明年一年都不用幹了,光今年下半年排隊的就夠了。”

規模下降、利潤攤薄,市場加速洗牌

中國投資協會能源投資專業委員會專家顧問王淑娟認為,從現在到年底,國內光伏市場大致還有9GW的指標可以預期,其中領跑者5GW、村級扶貧4GW,同時她還預計,2018年國內新增裝機預期將下降至25GW,而去年國內光伏裝機規模則是53GW。

北京君陽投資有限公司總裁彭立斌的看法稍顯樂觀,認為全年新增裝機容量為35GW,對於《通知》將給行業帶來的影響,他認為新政將導致戶用電站的斷崖式休克,選擇退出市場的企業會加快甩賣電站項目,行業進入併購重組的最佳時期。

“扶貧和戶用電站規模小,而且進入門檻低,大企業不願意做,是中小企業重點進入的市場,而由於業主大多沒有判斷產品質量的專業能力,導致以次充好的電站非常多。同時,取消迴歸成為平價電力提供商,將是光伏產業唯一的選擇。”彭立斌稱。

對此丁文磊認為,新增裝機的大幅縮水將令光伏行業承受巨大壓力,上游原材料降價引發的新一輪行業洗牌在所難免,在這一背景下,處於業內第一梯隊、成本管控能力強的大企業可以從國外市場獲得支撐,中小企業則很難度過行業寒冬。

“最難受的是重資產的設備廠和手中有尚未投運電站的投資商,利潤率的下降在所難免。很多廠商的目光會轉向其他領域和海外,行業洗牌在所難免,行業集中度會加劇,很多東西會逐漸迴歸本質,行業趨於理性。”丁文磊分析。

將出臺政策支持電力市場化交易

對於政策出臺背景,國家能源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我國已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光伏產業鏈,光伏發電在推動能源轉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棄光和補貼需求擴大的問題也越來越明顯,直接影響光伏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據瞭解,2017年,我國光伏發電新增裝機53GW,同比增長53.6%,連續5年位居全球第一。其中分佈式光伏異軍突起,當年新增裝機19.44GW,同比增長370%,在全部光伏新增裝機中佔比36%。

而業內普遍認為,《通知》出臺根本原因在於補貼壓力太大,且短期內難以解決。據財政部統計,截至2017年底,我國可再生能源補貼缺口已達1000億元,相比2016年底增長300億元。隨著光伏裝機快速攀升,補貼缺口持續擴大。

丁文磊認為,雖然短時間確實會對行業造成較大影響,但從長遠來看,國家促進平價上網和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納,推動市場化交易的目標一直未變,熬過這一冬,行業的春天還是會到來的。

對此,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長李創軍也表示,下一步國家將出臺鼓勵光伏發電與用戶直接交易的支持政策,有效降低交易費用,繼續推進新能源微電網等有利於分佈式光伏發展的新業態和新模式,促進光伏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