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作風轉變壓實脫貧擔當

近年來,我市65個駐村幫扶工作隊347名駐村幹部轉變作風紮根脫貧攻堅一線,緊盯“兩不愁三保障”目標,從建強基層組織、發展特色產業、改善基礎設施、抓實“一戶一策”等方面綜合發力,積極配合村黨組織拔窮根、摘窮帽,成為脫貧攻堅的生力軍。

結合“轉變作風改善發展環境建設年”活動,市上把脫貧攻堅一線作為培養鍛鍊幹部的主戰場,堅持因村制宜、因村選人,統籌把“轉變作風改善發展環境建設年”活動與選派活動相結合,讓缺乏基層工作經歷的165名“墩苗計劃”“穗選計劃”培養對象擔任13個貧困鄉鎮和65個建檔立卡貧困村駐村幫扶工作隊長,整合聯村幫扶幹部、大學生村官和鄉鎮包村幹部組建駐村幫扶工作隊,讓他們在脫貧攻堅的最前沿經風雨、受歷練。

為讓年輕幹部適應基層、融入基層,市委組織部從抓培訓入手,堅持市級示範、以縣為主、分級負責,立足全市脫貧攻堅重點任務,聚焦“幫扶誰、幫什麼、怎麼幫”,分級分層、分批分次舉辦駐村幫扶工作隊培訓班35期、培訓2184人次,幫助幹部掌握扶貧政策和工作方法,增強做好群眾工作的本領。建立“成長檔案”,實施跟蹤培養,定期調閱“民情日記”和“工作臺賬”,每季度開展1次座談交流,及時瞭解掌握思想、學習、工作、作風情況,有針對性地解疑釋惑、提出要求、促進成長。民樂縣定期組織政協委員、鄉鎮黨委書記和駐村工作隊隊長開展交叉檢查學習,幫助補齊工作短板。肅南縣調整後的老隊員主動發揮傳幫帶作用,每週輪流到村幫帶新隊員熟悉情況、開展工作。

為讓駐村幫扶工作隊發揮作用,市委組織部扣緊壓實駐村工作隊員責任,下派時與他們簽訂目標責任書,立下脫貧攻堅“軍令狀”,要求不摘帽不脫鉤、不脫貧不撤出。同時,會同扶貧部門制定出臺選派掛職幹部管理辦法、貧困村駐村幫扶工作力量整合和加強管理實施辦法,建立健全並嚴格落實駐村工作、考勤、公示公開、工作報告、紀律約束等8項制度,層層明晰組織部門、幫扶辦、扶貧辦和鄉鎮管理職責,形成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的管理機制。在此基礎上,結合開展“轉變作風改善發展環境建設年”活動,每季度對駐村幫扶工作隊員到崗履職、吃住在村、紀律作風等情況開展全面督查,縣區不定期進行巡迴督查,對作風不實、不守紀律的給予批評教育,對弄虛作假、失職失責、群眾反映差的進行嚴肅處理,有效杜絕了“走讀”“兩頭晃”等現象。高臺縣紅沙河村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蔣成江一心撲在脫貧工作上,已退休的妻子全力支持扶貧工作,自願搬到村上為工作隊當起了炊事員,被大家親切地稱為“扶貧大嫂”。

讓年輕幹部在脫貧攻堅一線幹得好、派得上用場,既要管理約束,更要關懷激勵。我市充分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按照“查、看、聽、評、核”的方式,面向貧困戶代表、村幹部、鄉鎮包村幹部進行述職測評,對駐村時間、履職情況、作風紀律、基層反映等情況進行綜合考量,切實考準考實駐村幹部的履職表現。加大考核結果運用力度,累計選拔使用23名優秀駐村工作隊員進入鄉鎮領導班子,共有87名駐村工作隊員得到提拔或重用,樹立起在脫貧一線選用幹部的鮮明導向。注重關心關愛駐村幹部,加大支持保障力度,協調縣、鄉及時配套撥付工作經費,為工作隊員食宿在村提供必要條件;嚴格落實駐村補助、年度體檢、人身保險等政策待遇,消除了駐村幹部的後顧之憂。

市上加大對駐村工作先進典型的表彰宣傳力度,充分發揮典型示範作用,引導激勵廣大駐村幹部滿腔熱情、用心用情、紮紮實實做好脫貧攻堅工作。通過多方努力,派駐村村容村貌明顯變化,脫貧產業全面起步,貧困戶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提升。甘州區金王莊村駐村幫扶工作隊積極協調各幫扶單位爭取基礎設施建設幫扶資金200多萬元,村莊面貌煥然一新。肅南縣大都麻村駐村幫扶工作隊指導建成運營“藏鄉電商第一村”淘寶店,有效實現了“山貨進城”和“網貨下鄉”雙向流通。山丹縣圈溝村駐村幫扶工作隊立足該村沿山冷涼氣候適宜種植食用菌的實際,帶領村社幹部和村民代表多方考察,建成食用菌大棚110座,引進種植市場前景較好的香菇品種,種植戶戶均年增收5000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