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在扶貧奔小康的路上

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中央著眼黨和國家事業全局,順應億萬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對“三農”工作做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推進農村“三變”改革、壯大村集體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更是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的底線任務。全體黨員幹部和廣大群眾在奮鬥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征程上,正在將全面小康的目標一步步變為現實。陝西省白水縣委、縣政府大力推行黨建引領、產業扶持、結對幫扶、扶心扶智和就業創業等多舉措扶貧模式,進一步激發群眾內生動力和脫貧信心,促使脫貧攻堅工作實現提質增效。

據瞭解,該縣和家卓村緊扣抓黨建促脫貧的這條主線,在縣委組織部的具體指導和大力支持下,依託該村文化資源稟賦、產業發展以及區位優勢,深入開展調研論證,確定村上的奮鬥目標,村“兩委”班子帶領群眾積極發展新產業,創建扶貧奔小康產業經濟聯合體--和園,帶領全村488戶2150人昂首闊步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道路,增強了群眾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初夏時節,再次來到陝西省第一家以傳承中國傳統“和”文化以及白水“四聖”文化為主題的田園綜合體——和園。穿過綠樹成蔭的青石路,小橋流水、粉牆黛瓦、茶室、禪院……,讓人有種瞬間穿越的感覺,踏上景行橋、沿著青梅榭、仰望魁星踏,來到“趣街”品嚐關中特色美食家宴,鬼斧神工的太湖石讓人為之驚歎,卡丁車遊樂場的尖叫聲,無動力兒童遊樂園的親子互動讓人樂不思歸,民俗博物館的紡線車、織布機、石磨等物件應接不暇,四十多種梅花孤品爭相綻放,讓人在如詩如畫的景觀中盡享“以和為貴、寧靜致遠”的精髓和韻味。和園運營總監劉偉介紹說:“‘和園’扶貧產業園規劃兩千六百畝,預計總投資兩個多億,其中一期完成投資五千萬元,已建成幸福梅林、江南園林區、創意農業區、植物迷宮區、特色商業區、無動力遊樂區和民俗博物館等七大板塊,園內實現了四季常青、三季有花、兩季掛果、一季有香。今年四月二十九日開園運營,園內有經營關中特色美食商家五十五戶,遊客絡繹不絕,累計接待遊客二十六萬人次,綜合收入達到一千萬元。”和家卓村黨總支書記馬俊說:“‘和園’以鄉村振興為目標,以文化傳承為靈魂,以梅花特色產業和創意農業為核心,著力構建三產融合新格局。我們的目標就是到2020年把‘和園’打造成陝西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把和家卓村建成全省農業科普教育示範基地和精準扶貧示範村。建設期間,為三十四名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累計增收四十五萬元。建成後,五戶貧困家庭在商業街區開店創業、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經營三家店面,截止目前,村集體增收五萬餘元,群眾增收十六萬元。縣委組織部的領導幹部為村上的發展付諸了太多的心血,我們打心底裡感謝他們。”已退出貧困戶的當地村民郭錄紅說:“我以前是個泥瓦工,經常外出打工,因家庭突遭變故,妻子出了車禍,花光了所有積蓄,並負債二十多萬元,對生活喪失了信心。自從村上幫我聯繫到和園幹泥瓦工,短短几個月時間,我就掙了三萬多,現在心裡敞亮多了,脫貧的決心和信心比以前強多了”。

近來,“和園”一舉拿下“陝西田園統合體示範項目”和“陝西特色小鎮最具網絡人氣項目”兩項大獎,村裡的群眾高興壞了,逢人就津津樂道。和園的每一處變化都成了當地群眾熱議的話題。尤其是開業運營以來,群眾在每天享受詩意江南美麗風光的同時,自告奮勇地當起了義務保潔員,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感謝包聯部門和村“兩委”班子的辛勤付出,一幅幹群魚水情的美麗動人畫卷在和家卓村發展歷程中顯得特別的溫馨。

走過植物迷宮旁邊的曲徑小路,來到創意農業園,這裡有休閒體驗區和植物觀賞區,十座溫室大棚錯落有致,即將成熟上市的西紅柿、西瓜、甜瓜等經濟作物彷彿正在講述和展望著群眾致富奔小康的幸福和快樂。據馬俊介紹,該村堅持黨建引領“三變”改革、壯大村集體經濟,在全市首家掛牌成立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下設白水縣通和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運營和管理工作。積極探索扶貧項目資產的權益和集體產業“量化收益權”扶貧模式,將政府投資全部納入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歸集體所有。將省農業廳產業扶貧資金作為村股份經濟發展啟動資金,成立產業扶貧開發公司,新建十座溫室大棚,將專項資金化為股份,按照村集體、合作社佔百分之三十、貧困戶佔百分之七十的比例設置股權進行分紅,脫貧攻堅完成後,資產收益全部劃歸合作社,用以壯大集體經濟。通過銷售有機蔬菜,為村集體增收九萬餘元,每戶貧困家庭已分紅一千元,創造了當年成立、當年發展、當年見效的“和家卓”速度。預計今年大棚蔬菜、時令水果、紅薯苗等收入將為村集體增收二十萬元以上,貧困戶分紅在兩千元左右。該村第一書記宋倩苗說:“去年全村人均收入達到8360元,我們圍繞和園產業發展,鼓勵貧困戶種植花椒415畝、紅薯309畝,重點發展粉條、醋、豆腐、菜油加工等第三產業,培育和拓寬貧困戶家庭收入新的增長點,僅種植紅薯一項,全村貧困戶收入就達到了二十六萬元。”

馬俊說到,在縣委組織部的大力幫扶和指導下,我們村確定了“黨建強、產業優、環境美、村民富”的奮鬥目標,制定了鄉村振興計劃,創新推行“村黨組織+集體經濟組織+園區+貧困戶”的四位一體產業扶貧模式,推進三產融合發展。在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中,全村將堅持黨建引領“三變”改革、壯大集體經濟,積極發展新產業,加快項目建設,我們有必勝的信心和決心把脫貧奔小康的工作做實、做好,幹出成效。我們將持續挖掘宣傳中國傳統“和”文化以及“四聖”文化,通過招商引資的方式,推進“和園”項目的觀光旅遊、美食娛樂、創意農業、科普教育、民俗風情、非物質文化等方面建設,構建六重景觀體系。加快特色民宿、蘋果博物館、百果園等項目建設,修建生態停車場,粉條加工廠,以及文化旅遊產品開發,再建設一百畝創意農業園、二百畝景觀梅林,果蔬冷庫、生態停車場、創業農業智慧大棚生態餐廳,真正發揮黨建引領村集體經濟助推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作用,確保貧困群眾長期穩定增收,在致富奔小康的征程中越跑越快、越幹越好。

打好脫貧攻堅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關鍵要把黨組織建強,把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發揮好,選優配強村‘兩委’班子,整合四支隊伍力量,推行‘黨支部+貧困戶’模式,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切實把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促脫貧的發展優勢。據瞭解,以和家卓村為代表的抓黨建促脫貧的經驗模式在該縣正在被快速推廣。

因地制宜的扶貧經濟體,是社會最基層產業扶貧的需要,是群眾脫貧的期盼,更是扶貧奔小康的重要措施。經濟體的建設運營,對加快“三變”改革步伐,壯大集體經濟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為產業扶貧和現代農業發展注入不竭動力,促進了產業多元化發展,為三產融合推進提質增效;提供了更多的就業崗位和創業經商平臺,進一步拓寬了增收渠道,提高了家庭收入和生活質量,群眾的精神面貌和居住生活環境得到明顯改變,同時有效解決了空巢老人、留守兒童等問題,堅定了農民脫貧奔小康的信心和決心,為實現強村富民的目標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喬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