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角獸”家族又添新成員 史前巨獸庫班豬

獨角獸是傳說中的神秘生物。在西方,獨角獸被認為是高貴、高傲和純潔的象徵,形象通常是修長的白馬,額前有一螺旋角;有些人則認為它是獨角的山羊般的生物或四肢似大象,上半身像山羊,頭上有一黑螺旋紋的角的兇猛怪獸。

“獨角獸”家族又添新成員 史前巨獸庫班豬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獨角獸——獬豸,則被認為是執法公正的化身,體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額上通常長一角。西方獨角獸的原型被認為是印度犀牛。

“獨角獸”家族又添新成員 史前巨獸庫班豬

獬豸(圖片來自網絡)  其實,在地史時期還生存過另一類體型巨大的“獨角獸”,那就是生活在舊大陸的庫班豬。

“獨角獸”家族又添新成員 史前巨獸庫班豬

庫班豬復原圖

庫班豬體型巨大,體重可達500-850公斤,犬齒呈獠牙狀,是名副其實的史前巨獸。然而,庫班豬最驚奇的地方還不是它巨大的體型,而是其令人驚異地在額部長著一個相當大的角,就像傳說中的獨角獸。另外,庫班豬在眼眶上方也通常發育小的突起。庫班豬化石在非洲和歐亞大陸都有發現,以我國北方的甘肅、青海和寧夏地區最為豐富,時代主要為早中新世-中中新世。庫班豬化石首先發現於我國甘肅地區,中央門齒顯著加寬,頰齒保留了低冠丘型齒的特徵,是豬科化石中比較原始的類型,最早被歸入利齒豬屬(Listriodon)。上世紀五十年代在前蘇聯的高加索地區發現了頭骨和下頜,命名為庫班豬(Kubanochoerus)。隨後,非洲地區也發現了這種大型的豬類化石,先後被歸入了利比豬屬(Libycochoerus)和丘利齒豬屬(Bunolistriodon)。非洲的庫班豬僅發現了屬於雌性個體的頭骨,是不具額角的,其雄性頭骨是否具角尚是未解之謎。

學術問題

庫班豬的分類和演化長期以來存在大量問題,爭議主要集中在庫班豬應該歸入單獨的一個亞科還是作為利齒豬亞科的一個族,非洲的庫班豬應該歸入庫班豬屬還是保留利比豬屬,歐亞大陸的粗壯庫班豬(K。 robustus)和藍田庫班豬(K。 lantienensis)是否為大庫班豬(K。 gigas)的同物異名,以及大庫班豬是否存在亞種一級的劃分。最近,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侯素寬和鄧濤描述了在甘肅省臨夏盆地和政縣發現的一具局部保存的頭骨化石,建立了庫班豬屬的一個新種——小庫班豬(Kubanochoerus parvussp。 nov。),並系統討論了上述庫班豬類化石的分類和演化上的爭議,相關研究成果已經在線發表於《古脊椎動物學報》(Vertebrata PalAsiatica)。

“獨角獸”家族又添新成員 史前巨獸庫班豬

臨夏盆地小庫班豬新種。

最新成果

根據對已知庫班豬類化石的對比,侯素寬和鄧濤認為庫班豬為利齒豬亞科的一個族,他們將非洲的庫班豬也歸入庫班豬屬,並將歐亞大陸具額角的庫班豬都歸入一個種——大庫班豬,同時他們認為沒有足夠的證據支持將大庫班豬進行亞種一級的劃分。臨夏盆地的庫班豬新材料兼具非洲和歐亞大陸庫班豬的特徵,併發育一些明顯進步的特徵,從產出層位來看,可能是目前已知最後的庫班豬化石。歐亞大陸的大庫班豬可能演化自較非洲的K。 massai更原始的類型;新種可能演化自K。 massai或者更原始的類型,代表了歐亞大陸庫班豬的一個單獨的支系;中國青海的民和庫班豬(K。 minheensis)保持了較小的體型,但牙齒有亞脊型化的趨勢,代表了歐亞大陸庫班豬的另一個獨立的演化支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