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峰採花採茶

五峰採花採茶記

--------檟珍閣記事

五峰採花採茶

去年4月下旬的一個午後,陽光晴熱如一幀明晃晃的照片,擱在上一季關於春天的記憶裡。

那天是去採花採茶。採花是個名詞,宜昌五峰的一個山區鄉鎮,跟五峰的大多數鄉鎮一樣,有史以來就種植茶樹。

去採花鄉的路,高速省道縣道的轉,過了五峰縣城,就更蜿蜒曲折起來。

車窗外,沿途的山景,好象只是茶田的移動背景,深綠襯托著淺綠。忽而轉過山稜,卻又見半邊坡的映山紅,在藍的天,白和雲下,所有色彩都調高了對比度,界線分明,絕不參差。

暖風,多情,裹著茶的馥郁,把五官調停的愉悅傳遞給大腦,給身心,瞬間治癒了所有的病。

五峰採花採茶

五巴公路聯通著五峰縣城和採花鄉,像一條被風吹彎的白綢纏繞在群山之間。

時間和空間沿著白綢邊忙著把這裡的一切都切成碎片,又不停的將碎片拼湊。

如是,白綢垂蕩之處,不同的時辰,不同的地點,不同的人兒,看到的永遠是不同的風景。

最妙的是,這風景,總像在哪兒見過,卻記不得是上一個山頭,還是下一個山腳,

突感大自然的雄奇偉大,於是神情靜穆,內心翻滾。

路過一個觀景臺處,勉強收攏了思緒,想留下這份感動,發現相機畫框太小,裝不下那麼多美好和色彩,

只期待這樣的路,可以經常遊走。

心潮依舊隨著山勢連綿起伏,流雲飄蕩,陽光走走停停,茶園也生動起來,時而墨綠沉穩,如寒堂雅士,

唯露是餐,不問人間煙火;時而膩綠鮮翠,如豆蔻少女,香嬌玉嫩,顰笑動人心絃。

茶園和大山,互相映襯和裝點,自然融洽,綠成了一片。

五峰採花採茶

五峰風光,山嵐疊翠,清風攜綠,雲霧翩躚,恍如夢境。

勤勞質樸的茶農,精心照看著每一片茶園,或大或小,形狀各異,看似隨心,卻是懷著對大山的敬畏,遵循著山勢,用心種植。

雄奇險峻的大山,沉默不語,藉以萬年之涵養,牽雲鎖霧,滋養著每一棵茶樹,靜靜的哺育著茶農。

茶農和大山,如同君子之交,不移不遷,沖淡簡潔,韻高致靜。

古之閒人,對於茶之產地,頗為講究。

五峰採花採茶

唐朝茶聖陸羽所著《茶經》(捲上,茶之源)述

“其地,上者生爛石,中者生櫟壤,下者生黃土……野者上園者次”

茶仙眼中,嘉木之源,與眼前五峰之景色,甚為一致。

山石經過億萬年的風化沖蝕作用,石隙間聚集的大量腐殖礦物的土壤,土層肥厚,礦物質豐富,排水性佳,極其適合茶樹的生長。

五峰山勢曲折迂迴,跌宕險峻,陽崖陰林,層出不窮,與宋徽宗《大觀茶論》所云:“植產之地,崖必陽,圃必陰。。。。陰陽相濟,則茶之滋長得其宜“的論述,甚為相似。

以至於茶聖陸羽在《茶經》(卷下,茶之出)裡首推此地,雲:“山南,以峽州上”。

古之峽州,治所在古夷陵,今之湖北宜昌,追其核心,就是現在的五峰。

思想逆著茶文化上溯:唐朝茶聖陸羽,閒雲野鶴,仍心繫高唐廟祖;

宋朝皇帝趙佶,疏於朝政,卻滿懷山林野趣。

他們穿越時空,或是皇庭嘉苑,或是野寺山林,品茶論水,詩詞唱和,雅意清高。。。。。

五峰採花採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