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7日,藝術家劉依聞因病在武漢逝世,享年99歲。劉依聞先生的學生陳孟昕的文章《平和儒雅的風範 現實關懷的高標——劉依聞先生其人其畫》從一位學生的角度記述了當年劉先生為人師表的風範。謹以此文悼念劉先生。
劉依聞先生是中國著名的油畫家和美術教育家,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輩,“平易近人又不失威儀,儒雅又不失風趣”,這的確是他的傳神寫照。
我是1985年來湖北美術學院讀研究生的,當時我的導師是邵聲朗和張振鐸老師,在劉依聞和尚揚老師的名下有四位油畫研究生,二年級有幸在劉依聞、邵聲朗老師的帶領下考察敦煌石窟,嘉峪關,麥積山和永樂宮,當時還憑藉劉老師和常書鴻的人際關係,參觀了許多不對外開放的石窟。在劉老師八十壽辰時,我記得還和劉先生的幾位研究生一起做了個銀盤子,作紀念。劉老師見了後學後輩總是笑容可掬,從不以大家長輩自居。
謙虛、內斂、平和是許多大家的共同品格。畫如其人,他的畫也如此,由心而發,真真實實,不譁眾取寵,在樸實的表達中透露出超凡的才情和修養。看劉老師的畫要慢慢品味,他的畫也經得住細看。我們可以觸摸到畫家的脈動和靈魂,體會到畫家的審美理想和追求。劉先生的作品有如下特點:現實主義的表現方式,新古典寫實主義的藝術範疇。真正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品,是要通過對客觀存在的準確真實的再現,挖掘、揭示出人類本質意義,其審美價值是超越時間、空間的,站在劉老師的作品前,便有這樣的感受。
像他的一些肖像畫,就具有一種永恆的美感。據說劉老師為畫這張畫幾次深入到江岸機務段和江岸車輛廠收集素材。真實的再現客觀實在,是現實主義的核心精神,也是其社會責任感的體現。藝術是藝術家把握世界的一種特殊方式。
藝術家通過創作具有審美內涵和情感內容的作品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和藝術理想。劉老師正是這樣的藝術家。1938年他畫了《日寇暴行》,我們看到他不僅是一個藝術家也是一個愛國者,具有民族氣節。1950年他畫《毛主席在天安門》等,還創作過朱德、列寧等的肖像。
劉老師是一位遵循時代不脫離社會並具有責任感的藝術家。藝術修養和藝術手法趨於完美成熟。藝術手法是包含在藝術修養之中,藝術修養無外乎指藝術創造和藝術欣賞的能力,對藝術規律的認識和知識的積累,技巧的掌握等內容。藝術家的審美能力和藝術表現能力是藝術修養的集中體現。劉先生的作品中都充分顯示了這種能力。我特別喜愛他的靜物畫,那種色調、擺放的構圖、準確的筆觸等等,都顯示出一種修養,透出一種大家的樣式和風範。
劉依聞先生簡介
劉依聞於1919年生於湖北漢陽農村的一個商人家庭,自小學習傳統經學、史學。1935年考入武昌藝術專科學校附中,師從著名畫家唐一禾。1938年考入杭州國立藝術專科學校西畫系學習油畫。1941年畢業留校任教。1946年會武漢任教於武昌藝術專科學校,教授素描和油畫課,1949年受聘於湖北教育學院美術科。1952年任華中高等師範學校美術科主任、藝術科主任。
1956年任華中師範學院藝術系獨立建成的武漢藝術師範學院繪畫基礎課教研室主任,依然教授素描和油畫課。1958年任湖北藝術學院美術分部主任和院務委員。1965年出任湖北美術學院副院長。劉依聞在藝術創作上秉承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代表作品有《街頭兒童》《鐵路工人》《景頗少女》《郭沫若像》《在二七工人俱樂部裡》《毛主席在天安門》《高瞻遠矚》等。
著名畫家唐一禾先生評價劉依聞時認為:“劉先生作品的價值,在於它在中國油畫發展中承上啟下的意義。他這一代畫家,是中國油畫歷史上由五六代人所連成的長鏈上少不了的一環,他們的奮鬥過程是油畫‘中國化’的過程,並且表現的是一個並不能複製的年代。”
出版有《劉依聞油畫集》《劉依聞素描像》;主編專集《中國高等美術學院素描集》,獲全國優秀暢銷書獎。獲獎科研論文有《培美高等美術人才的探索》;《我的美術教育之路》選登在文化部主編的《藝術教育》刊物上。1989年受全國文聯、美協派赴巴黎藝術城呂霞光畫室作畫考察。隨後到德意等六國訪問考察,1983年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如有疑問請聯繫我們
閱讀更多 人民藝術家雜誌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