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蔘種植收益不知幾何,其辛苦滋味竟無人知

古代黨參以山西上黨地區出產的最為知名,不過到現在,上黨地區的野生黨參資源消耗殆盡,全國的主產區在甘肅定西市臨洮、渭源、隴西三個縣的部分區域內,該區域內生產我國90%以上的黨參。

黨參的種植需要在北方海拔1560-3100米的山地種植,水田是不適宜的,水田試種的植株根莖分櫱嚴重,大約只有10CM長度——也就是移栽的參苗的長度,山地的土壤疏鬆,可以深入地下生長,而水田則不適宜根系的發育。而定西產區的山地是全國出了名的貧瘠地,自然條件惡劣,十年九旱,夏季的高溫暴曬,參株連片死亡,有些時候種植戶顆粒無收是常見情況。

黨參的種植一般分為育苗、移栽、採挖、粗製四個步驟,育苗是說春季將黨參藥籽先播撒在山地溼蔭處,育苗地對於土地的要求比較高,幼苗特容易受乾旱和日照因素的影響,所以育苗地不僅要養兩年的地氣,還要前期做好除草、保墒等前期工作。黨參籽當前在我家鄉比較稀少,主要是現在種植面積小,而且為了追求經濟效益,很多農民會採取抑制莖葉生長,將更多養分留給根莖的培育策略,黨參莖葉發育受抑,故而開花結籽就少。種子少則價格就會飆升。提醒廣大種植戶:黨參種子因其價值較高,故而人為摻假嚴重,之前筆者就有聽說有人用假防風種子摻假冒充黨參種子銷售,如果要選購,一定要從產區拿一手貨源,否則陳年不發芽的老籽、摻假的種子會給種植戶帶來極大的經濟損失。

黨參種植收益不知幾何,其辛苦滋味竟無人知

黨參苗大約只有2mm左右粗細

到了秋季,當年的黨參幼苗就要挖出來了,這個活計一般是在挖完黨參之後才挖苗子的,一般接近冬季,一直要幹到地面凍結,挖不開為止。一直說種黨參很辛苦,別人很難想想為什麼辛苦,讀者朋友可以想象一下,在北方寒冷的深秋或初冬時節,在潮溼冰冷的土地中一鐵鍬一鐵鍬翻出參苗,然後在把一根根直徑只有1mm左右——多數就跟粗點的線頭差不多,少數會粗一些,直徑能達到3mm左右,要從泥土中刨出來、精揀出來,這個時候幹活一定要細,幼苗真的是太脆弱了,如果粗放式的勞作,第二年怕是都不會發芽了。然後再把挖出來的參苗,輕輕的紮成直徑4cm左右的把子,揹回家埋在溼潤的泥土中。

冬天挖不完的參苗,第二年開春還可以採挖,也是要趕早,很多人正月初六七的時候就在地裡去挖參苗了。北方的冬天是異常的寒冷,很多地方這個時候地面就沒有解凍呢,農民們一般是在參苗地面扎一個建議的大棚,太陽曬過一星期左右就會解凍。這個時候,對於藥農來說是搶收的季節,時間彌足珍貴,畢竟開春就要移栽。

春季移栽工作非常繁重,要求人手工一根根把挖出來的藥苗移栽到平整好的土地裡。如下圖所示:

黨參種植收益不知幾何,其辛苦滋味竟無人知

農民春季移栽黨參

一年的夏季是藥農最為惶恐的季節,如果遇到連續的乾旱或者高溫暴曬,基本可以宣告當年的黨參全部死絕,而定西的十年九旱可真不是說說而已。這個季節的工作也不輕鬆,要在地裡做好鋤草、防蟲害的工作,藥地管理十分耗費藥農心血。

黨參種植收益不知幾何,其辛苦滋味竟無人知

西北藥農採收黨參

到了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左右,也就是國慶節後半個月左右,就進入了黨參的收挖季節,這個時候藥農會先把地面的已經快要乾枯的黨參莖葉給收割了,然後用特製的鐵叉去地裡採挖黨參。

黨參的種植辛苦就在這裡,用藥叉一寸一寸的翻土——為什麼不能機械化收割?因為黨參的種植一般是在山地,農業機械很難展開,而且,黨參的生長特性,有長有短、有大有小、有梳有密,沒辦法統一採收。只能由人工一寸寸的翻土,一根根的撿拾,同時藥農細緻些的還要把地裡的各種雜草的根系全部拔出來。這個工作幾乎要求人時刻把目光盯在溝壟裡,很多人身體不好的,就會坐在潮溼的土裡,長年累月,非常容易得類風溼病。

黨參種植收益不知幾何,其辛苦滋味竟無人知

定西老鄉在收拾採挖回來的黨參

黨參挖回來並不是就此結束了,還需要把黨參按照大小分為不同的規格,用鐵絲串在一起,抖淨暱圖並且晾曬乾,然後再紮成捆,才能保存。否則潮溼的黨參很容易發黴。

通過了解了黨參的種植過程,大家可以看得出黨參的成本是非常高的,主要是:藥苗、肥料、人工成本。因為近幾年黨參的價格持續低迷,加上天氣的不穩定,近年來黨參種植面積越來越小,很多農民寧願外出打工也不願在地裡幹活,收入不高還一年到頭特別勞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