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花草,坐4年冷板凳,成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直博生

天天和植物打交道,

把实验室当家,

四年坚定科研“一条路走到黑”……

这是一种怎样的大学体验?

初阳学院理科试验141班生物学专业的赵燕萍的生活写照正是如此。

她曾作为合作者发表SCI论文一篇

合作发明的喷灌装置获实用新型专利

成为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生所的直博生

她的实验记录更是被植生所的前辈夸为“模范”……

爱花草,坐4年冷板凳,成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直博生

话不多说,

一起去看看她的直博生进阶之旅吧~

最爱的花草 从寝室“摆弄”到实验室

走进赵燕萍的寝室,便可看见阳台上的多肉、波斯菊等盆栽。“我一直很喜欢摆弄花花草草。”去校园里辨识植物,到牛头山、天目山考察的实践课也令她欣喜不已。在选择专业方向时,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植物学。

爱花草,坐4年冷板凳,成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直博生

“大一时,陈文荣老师的讲座让我对植物研究产生了兴趣。”她申请加入的陈文荣的实验室,又趁着暑假在实验室帮忙

爱花草,坐4年冷板凳,成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直博生

现阶段,赵燕萍在做植物激素乙烯信号转导的基础研究。“我们的科研项目可能得不到大多数人的理解,而且过程重复而枯燥。但是人类对自然科学的认识像一个大圈

基础研究就是为了拓展人类的认知。如果我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个圈变大一点点,我就觉得很满足了。”

实验室里站到“腿麻” 这条“冷板凳”不好坐

“我永远忘不了大一的暑假,陈老师对我的第一句教诲——既然决心走科研这条路,你一定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挫折。”而第一次做科研,就让她深刻地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

大二时,赵燕萍作为队长,带领队员参加省生命科学竞赛。他们以烟草为样本植株,研究“蓝莓VcLon1基因对植物抗旱效应的影响”,“研究成功的话,就在育种优化等方面作出贡献了。”但没想到的是,第一步——培育样本植株就出了问题。“第一次采用的是较为常规的土植法,但这会使土壤失水程度不一,影响实验结果。”接着,她们尝试了培养基培育的方法,

却又碰到了问题——植株生长滞缓。经过不断尝试,她们终于找到了成功的方法——水培法,“在大盆水中种植,不仅不会有失水程度不同的问题,还可以让植株长得更大。”

爱花草,坐4年冷板凳,成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直博生

刚解决了这个问题,新问题就接踵而来。用来作为样本植株的8种烟草植株各有差异,而叶绿素含量等多个指标的测算,又将需培育的样本植株数翻了好几倍

,无菌操作也大大增加了实验难度……赵燕萍回忆道:“当时不断试错,至少培育了400多株的样本植株。”

忙的时候常常是7点到实验室,23点赶在门禁前回去,赵燕萍一坚持,就是6个月,“有一次我在实验室站了一整天都没察觉,结果晚上一出实验室腿就软了,歇了好一会才能站起来,回去路上也是三步一歇”。撰写综述、安排实验、处理数据、形成论文,她全程投入,138篇实验记录、几百张照片,记录了她和队友们奋斗的点滴。"实验虽然辛苦,但也让我体会到‘泡’在实验室的乐趣,更加坚定了做科研的决心。”

3个月满满100页的记录 被中科院前辈夸“模范”

怀着对科研的执着和热爱,大三暑假,赵燕萍报名参加中科院研究所的夏令营,并

从400多人中脱颖而出,成为60个营员之一

解放双手的研磨仪、人手一套的移液枪、见所未见的高级设备……中科院植生所里的硬件设施令赵燕萍大开眼界。不仅如此,她更学到了先进的实验思路和手段。

爱花草,坐4年冷板凳,成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直博生

“做拟南芥的‘暗处理’时,研究所要求通过4℃低温打破种子的休眠状态,

这个步骤是我在学校做实验时没有做到的。”赵燕萍解释道,以低温打破种子的休眠状态,更加规范、科学,实验结果也更加精准。

此外,她发现“蓝莓VcLon1基因对植物抗旱效应的影响”的实验还有很多可以优化之处,“可以对大二那次的研究结果进行进一步验证。”

爱花草,坐4年冷板凳,成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直博生

参加夏令营的经历进一步点燃了她对科研的激情

,也让她对中科院植生所产生了强烈的向往,“我很希望以后能进入这里继续做科研。”夏令营闭营时,她凭借努力,成功拿到了中科院植生所夏令营的“优秀营员”。

得到直博生名额后的赵燕萍并没有闲着。大四上半学期,她就到中科院植研所实习,“我是我们这组目前学生中最早到组实习的”。3个月的实习期,她写满了两本50页、A4大小的实验记录本,被植生所的前辈夸为“模范”

图片 | 由本人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