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護棟樑——記綿陽工務段德陽線路車間黨總支書記黃俊

綿陽工務段德陽線路車間共200餘人,承擔著包括廣嶽線、德天線在內的194千米的線路養護工作。車間黨總支書記黃俊是一名從業30多年的老工務人。4月28日,黃俊例行巡查到綿竹線路工區,他一邊悉心擦拭著德陽車間站房二樓的宣傳欄,一邊對身旁的職工說道:“做什麼事都得用心,‘差不多’其實差很多。”這是黃俊的口頭禪,也是他經歷生死後刻在心裡的話。

堅守護棟樑——記綿陽工務段德陽線路車間黨總支書記黃俊

2008年“5·12”地震發生後,廣漢線路車間管內廣嶽線破壞嚴重,當時身為廣漢線路車間主任的黃俊冒著不斷髮生的餘震“一路逆行”,沿廣嶽線經什邡、穿心店、雪門寺巡查線路。

深入災區的道路損毀嚴重,黃俊說:“走到金花大橋附近時,已經沒有路了。”在附近的爛漕灣,他看見木瓜坪職工黃凱平帶著其他七八名職工和家屬跋涉而來,職工的安全撤離讓他倍感欣慰,然而嚴峻的災情不容他鬆一口氣。從正線到支線,他帶領著職工開展設備檢查、材料補充、線路整修、超限處理,參與當地材料和傷員的運送,從更換損毀的鐵路鋼軌、枕木,到運送物資、傷員,從搶修鐵路到搶修公路,從塌方到泥石流,黃俊和其他奮戰在各處的鐵路人一樣,用摧不垮的肩膀扛起了物資,扛起了傷員,更扛起了希望。

黃俊回憶道:“當時就是一邊搶一邊垮,一邊垮又一邊修。”

一次前往永興搶險的路途中,黃俊乘坐的汽車正行駛在山路上,突然間“砰”一聲巨響,泥灰形成的煙霧瀰漫了整個車內,只見一塊巨石落在了汽車後方幾米的位置。黃俊說:“幸好距離還有幾米,我們才倖免於難。”從這以後,黃俊的眼睛更加“容不得一粒沙”,每一處工作的誤差對他來說都是一塊“不整治好絕不罷休”的石頭。

十年後的今天,從支線更換的60千克鋼軌到水泥枕木,鋪設的無縫線路,繁重的人工搗固被機械化的設備所取代,工務系統的大部分設施都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勞動力解放了,生產效率提高了。黃俊感受到的變化是他切切實實能摸到的、用到的。

黃俊對鐵路未來的發展充滿了信心,他說:“現在很多年輕人都能吃苦,我們這兒幾乎都是累活兒,大家從來都是任勞任怨。”

十年間,黃俊對自己和職工的要求變得更加嚴厲,他說:“新時代的工務人一定要腿勤、嘴勤,保質保量,盡心盡責地為鐵路事業作出自己的貢獻。”

“交通強國,鐵路先行”,綿竹線路工區牆上的標語十分醒目,黃俊的話語刻印在工區職工的心裡:“時代在變,工作一定要超前做,要以養護高鐵的標準來養護線路。”(劉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