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兒莊戰役期間究竟派出了多少支敢死隊?

敢死隊,指作戰期間為達成某種目的,從軍中挑選一批勇敢的、不怕死的軍人組織一支突擊隊,在不惜代價、不計傷亡的情況下,完成任務。因此敢死隊又常被稱作為“送死隊”、“送命隊”。作為敢死隊的一員,能在完成任務的情況下還得以倖存,是十分不易的事情,這樣的軍人可謂軍中翹楚、寥寥無幾。奇怪的是,近年來,自述參加過臺兒莊戰役“敢死隊”的老兵不斷出現,數量頗為可觀,似乎令人覺得在臺兒莊戰役期間,每天都有敢死隊派出,且敢死隊隊員倖存幾率很大。

其實在民國時期,“敢死隊”這個詞出現的並不多,因為在當時的軍隊中,“奮勇”才是“敢死”的真正代名詞。“奮勇”者,即鼓起勇氣、衝在最前面的人。每逢作戰至關鍵時刻,奮勇隊往往會對一次戰鬥、乃至一場戰役起到決定性作用。行文至此,筆者不禁好奇,為什麼有許多老人說自己參加的是敢死隊,而不是奮勇隊呢?或許是為了便於我們現代人理解?亦或是有其他什麼原因。

那麼,在臺兒莊戰役期間究竟派出了多少敢死隊呢?筆者現以參戰部隊所編寫的原始戰鬥詳報作為基礎略作介紹,為了行文方便,也為了使讀者便於理解,筆者在下文中仍以“敢死隊”來代替“奮勇隊”。

明文記載的“敢死

臺兒莊戰役起於1938年3月4日,止於4月18日,主要包括滕縣戰鬥、臨沂戰鬥、臺兒莊地區戰鬥(含外圍各村莊的爭奪),以及之後的嶧縣、棗莊戰鬥。臺兒莊起初由第31師的一個步兵團防守,隨即變為整個第31師,繼又增加第30師、第27師、獨立第44旅,以及最後趕來解圍的第20軍團。我們如今所說的“敢死隊”多出現在臺兒莊地區的戰鬥,即發生於3月23日至4月7日的一系列戰鬥。筆者所依據的部隊戰報,便是前述各部於戰役結束後所編寫的《戰鬥詳報》。

台儿庄战役期间究竟派出了多少支敢死队?

臺兒莊戰役

根據戰報記載,第一次出現敢死隊的時間是在3月30日晚上。在當天上午的戰鬥中,日軍攻佔了臺兒莊東南部,第31師副師長康法如(重傷)以下傷亡300餘人。而在西北角的戰鬥中,由第91旅代旅長王冠五指揮的部隊則將攻入城的日軍擊退,但仍有不少日軍佔據西北角負隅頑抗。

為了迅速解決西北角戰鬥,使主力回攻東南部,第31師師長池峰城下令組織敢死隊,以期一戰便將西北角日軍予以殲滅。命令下達後,第31師所屬各部官兵“多自報奮勇誓殲該敵者,如不成功即自殺復仇報國絕不生還”。池峰城“閱報後,對官兵沉痛壯舉,深為感奮,當圈定57名,各懸獎洋30元,由時營長(筆者注:時尚彬)率領”。

當天晚上8點,57名敢死隊員佩帶日軍鋼盔“潛形挺進”、“以炸彈手槍縱火衝殺”對西北角的日軍發起進攻。遺憾的是,由於“院落深重、交通複雜”,這次進攻沒能達成預定目的,僅“奪取敵掩蔽部五,房舍數幢,西北城角敵區益形削弱”。

第二次出現敢死隊是在4月2日凌晨。當時日軍已有不少部隊攻入城內,第31師雖頑強抵抗,但傷亡較大,已無力顧及整個防守區域。因此第2集團軍總司令孫連仲於4月1日下午親下令,命在外圍掩護作戰的第27師師長黃樵松抽調所屬步兵第157團第2營入城增援。為了能夠突破日軍在城牆東北角上的防線,黃樵松特地在全師範圍中挑選了250名敢死隊員,交由第157團第2營營長孫遇賢指揮,作為率先突破日軍防線、保障第2營全部入城成功的突擊部隊。挑選完成後,黃樵松還集中敢死隊員訓話,“激烈勖勉”,敢死隊員則“士氣旺盛,鹹欲共拼一死,以雪百餘年之國恥”。

台儿庄战役期间究竟派出了多少支敢死队?

孫連仲

2日凌晨1時,已經抵近城牆並完成準備工作的250名敢死隊迅速發起進攻。這些敢死隊員們“前仆後繼,大呼殺敵”,經過三個小時的激戰,成功突破日軍防線,並在佔領東門後又繼續向城內突進,第157團第2營乘勢攻擊入城,並“佔領數處要點及碉樓”……“斃敵數百餘名,奪獲戰利品甚多”。這次進攻一直打到下午2點,城東被完全收復。是敢死隊發揮最為出色的典型戰例。

第三次出現敢死隊是在4月4日晚上。當時由湯恩伯指揮的解圍部隊第20軍團已經對進攻臺兒莊的日軍發起進攻,並切斷了城內和城外日軍的聯繫。在此情況下,第31師師長池峰城決定從守城部隊中再次編組敢死隊,以期“掃蕩”城內日軍。

台儿庄战役期间究竟派出了多少支敢死队?

池峰城

經過挑選,這次的敢死隊計編成三部,其一是從步兵第175團挑選100名,其二是從步兵第176團挑選50名,其三是從步兵第181團挑選50名。以上三部由步兵第157團第2營營長孫遇賢統一指揮,於當天晚上9點,在炮兵火力的掩護下對大廟方向的日軍發起進攻。經過一小時的激戰,敢死隊“奉勇敢犧牲之精神終將大廟之敵掃蕩佔領”,完成了既定任務。值得一提的是,這次進攻除了俘虜2名日軍士兵外,還繳獲了一份日軍的重要軍事文件,從中得知城外日軍已有部分開始撤退。

以上三次,即為參戰各部中有明確記載為敢死隊的事蹟介紹。不過筆者相信,在整個臺兒莊戰役期間,肯定不止派出過這三次敢死隊。此外,在其他進攻和防禦作戰中,也不乏比敢死隊戰事更為慘烈的戰例。

明確記載的增援

為什麼會有那麼多老人在回憶時都說自己是敢死隊隊員呢?筆者猜測這可能與入城增援的部隊有關。上文提到增援部隊入城時需要突破日軍的防線,他們勢必會遭到日軍的頑強抵抗,併產生為數不少的傷亡,因此增援部隊同樣會陷入極其危險的境地。或許正是這個原因,不少老人覺得自己參加的就是敢死隊。

那麼,在臺兒莊地區戰鬥期間,究竟派遣過多少部隊入城增援呢?我們不妨繼續通過參戰各部的戰報來一探究竟。

台儿庄战役期间究竟派出了多少支敢死队?

臺兒莊戰役

第一次增援是3月26日晚上9點,第200師炮兵第52團(戰車防禦炮)第8連奉命進入臺兒莊,所屬一個排配屬西關守軍,一個排配屬北站守軍。

第二次增援是3月27日晚上8點,在外圍作戰的第31師步兵第181團戰鬥營(由該團第1營、第2營殘部並編),由營長張聘三率領進入臺兒莊,接替西關的守備任務。

第三次增援是3月28日晚上10點,第30師步兵第176團(欠第3營)團長袁有德率部進入臺兒莊,隨後投入到西關和街巷的戰鬥中。

第四次增援是3月29日凌晨2點,第31師副師長康法如率領師特務連所屬一個大排進去臺兒莊增援,隨後指揮第30師步兵第176團(欠第3營)承擔起反攻西北角的任務。

第五次增援是3月31日下午3點,第30師步兵第176團第3營進入臺兒莊,歸還步兵第176團建制,隨後投入戰鬥。

第六次增援是3月31日晚上9點,第30師步兵第175團團長吳明林率領所部和第31師步兵第181團第3營進入臺兒莊增援,隨後在西北角對正在攻擊守軍的日軍發起進攻,日軍在腹背受敵的情況下不支,被迫撤退。需要指出的是,這是臺兒莊守軍第一次陷入危機,第31師在戰報中也認為這是“戰況已屬最嚴重階段”,所幸的是援軍及時趕至,才穩定了戰局。戰鬥結束後,第2集團軍總司令孫連仲特獎5000元予增援部隊。

第七次增援是4月2日凌晨1點,第27師步兵第157團第2營營長孫遇賢率領所部及敢死隊(250人)進入臺兒莊,即本文中第一節所提到的第二次派遣敢死隊戰鬥。

第八次增援是4月4日上午7點,第27師步兵第157團第2營營長孫遇賢再次率領所部進入臺兒莊增援。該營在4月2日進入臺兒莊後與日軍接連戰鬥兩天,因“糧彈兩缺,困於核心”,在未得上級批准的情況下擅自突圍而出。這次是孫遇賢以待罪圖功之身再次率部入城作戰。當天晚上9點,孫遇賢指揮第三次組建起來的敢死隊對日軍發起反攻,並立下重要戰功。

以上八次,為參戰各部戰報中有明確記載的入城增援數。我們可以看出,從3月26日開始到4月4日為止,幾乎天天都有增援,如將這些增援部隊理解為“敢死隊”,那倒確與老人們的回憶相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