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現狀|人工智能改造中的傳統建築業

搭積木是很多孩子愛玩的遊戲,通過拼搭就能建造房屋,甚至一座城市,讓我們暢想一下,如果現實中的高樓大廈也能如此建造,豈不是既簡單又高效。王煜全老師在他的專欄中就介紹了“數字化工具與機器人”在建築領域的多個應用。

說起“人工智能”,一般都是科技領域的事兒,把它和傳統的建築業放在一起,確實有點兒難以想象。一是建築很難體現出什麼科技感,二是建築太複雜,那麼多建築材料,那麼多的建築工人,還有那麼多的建築機械,外行人看一眼估計就眼暈了。不過,王煜全在專欄裡說,跟其它行業一樣,建築行業的數字化乃至人工智能已經出現了萌芽,而且發展的速度出人意料,在建築流程的各個環節都有創新科技的滲透。

首先說說建築設計環節,在建築行業,名為“建築信息建模”的軟件已經非常流行,在這個軟件裡,設計師只要修改一個參數,整個建築的結構都會跟著更新。這個軟件相當全能,可以對建築的方方面面進行綜合管理,比如構建和模擬建築材料、材料的物理性質、幾何形狀、空間關係、建築的地理位置和氣候,甚至還有成本和物流信息等。在這個軟件裡,還可以把建築轉化為一個個的模塊,然後設計方就可以把生產模塊的任務下發,由模塊生產商進行生產,最後拉到工地進行組裝就可以了。

談現狀|人工智能改造中的傳統建築業

在建築模塊的製作環節機器人登場了,在整個生產流程裡,所有的人工幾乎都被取代。不過,因為建築模塊的種類實在繁多,目前還沒有公司能生產所有模塊,這是行業難點,也是行業熱點,很多創新公司都在涉足這個領域。比如我們中國的上海盈創,他們就是用3D打印的方式,生產“用做室內裝飾和建築外牆”的混凝土模塊。目前,他們已經在迪拜完成了第一個商用案例。另外,美國的藍圖機器人公司,可以完全按照“建築信息建模”軟件裡的設計,進行“牆體模塊”的生產,而且還能為門窗、水電管線等預留安裝空間。

目前來說,機器人最難涉足的要數建築工地現場了,因為實在是太過複雜。目前的創新科技公司,也只能從建設的一兩個工序入手。比如就拿壘牆來說,現在已經有了專門的壘牆機器人和搬磚機器人,效率和準確性都比人要高,不過現在的壘牆機器人,一次還只能壘一面牆,而搬磚的機器人,也剛進入市場沒多久,需要市場的檢驗。在土方搬運部分,絕大多數情況是人工來開推土機,不過,也已經有公司在研發“無人機+推土機”的無人操作組合,利用無人機的3D激光掃描施工現場,然後進行計算與判定,控制推土機進行土方的轉移。只不過,目前這個組合還只是半自動,依然需要人的參與,一個人可以同時控制4臺推土機,但是有理由相信,離完全無人操作已經不遠了。

王煜全最後總結說:數字化工具和機器人正在以比人們想象得更快的速度進入建築領域,而且從長遠來看,機器人在數字化的基礎上會逐步取代人工,而且這只是時間問題。未來的建築行業,人只需要做出設計,剩下的事兒交給機器人做就可以了。

大數據處理信息服務商金盛網聚WJFabric認為,人工智能的發展絕不會止步於執行層面,決策協助甚至自主決策是完全有可能的,即,根據人的需求進行人工智能的完全定製化是AI發展的重要方向,而且這樣的變革是針對目前所有行業的。因此,對於人所具有的權利及需求的“出讓”應進行把控,對於人工智能發展的邊界應逐步清晰化。人工智能的發展目標絕非是使人類成為“巨嬰”,而應當成為人類的助手;是拓展人自身的能力而非取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