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30又怎麼了,礙著你了?

假期剛過,你總是抱怨著又開啟了上班模式,開始了自己的奔波勞碌命。你總是嫌棄自己胖三斤,開始嚷嚷著要減肥了。當你在厭煩這一切的時候,怎麼不慶幸一下,自己擺脫了七大姑八大姨的窮追猛打,催你相親結婚的黑暗漩渦呢?

這時的你是不是恍然大悟了一下,原來上班的日子還是很美好的。

確實啊,你已經不小了,90年出生的人現在已經29歲了,還有一年就30了,可是你還沒結婚,還沒有對象呢。

年近30不想結婚

89年的堂姐已經30歲了,從事注會工作,她從26歲開始相親,卻一直沒有遇到合適的,她說:“一個人挺好的,自己什麼都能做,依靠別人反而沒有安全感。”

我30又怎麼了,礙著你了?

很多人像堂姐一樣,覺得自己完全能照顧好自己的生活,為什麼要平添一個人,凡事都要想著對方,給自己找麻煩呢?

真的是這樣嗎?凡事想著對方就會覺得麻煩嗎?如果你真的喜歡他/她,想著他/她不是一件幸福的事嗎?何談麻煩呢?如果你感到麻煩,那說明他/她還不是你的真愛,請你繼續等待吧。

那麼現在呢?

你還覺得自己是真的不想結婚嗎?

其實,並不是啊。

女生恐懼30歲的到來,更多的是來自家庭、社會的恐慌和壓力

《東京白日夢女》裡有一場戲,三個30歲的大齡剩女去餐廳參加聯誼,企圖證明自己雖然年過三十,依然魅力不減。誰料周遭滿是熱鬧,只有她們三人面前的座位無人問津。

老闆一語道破緣由,“男人來這裡更希望同20歲的女孩聯誼。”

單從擇偶標準上講,無論多少歲的男人,都整齊劃一地喜歡17、8歲,20出頭的女孩子。婚戀市場上25歲是一條溝,30歲就成了天塹,40歲除非富比鄧文迪,否則很難覓得真愛了。

因此女人過了30歲還不結婚生子,在許多人眼裡就成了不合世俗觀念的罪過,成了人群中的異類和眾矢之的,無論她自身條件如何。

所以女生恐懼30歲的到來,恐懼的不止皺紋爬過眼角,更多的是來自家庭、社會的恐慌和壓力。

我堂姐,就是個典型例子。

堂姐,今年正好30歲,不情不願地跨入被人戳脊樑的大齡剩女隊伍。

在她30歲這年,全家上下的口風也明顯轉變了,之前的她是“別人家的孩子”,從小一路保送名校,本碩連讀,畢業後順利進入國企,她成了全家人的榮光,一提到嘴邊眼睛都跟著放光。

可30歲還沒結婚的她,又成了家人的心病。今天惦記著幫她報名相親節目,明天又四處向廣場舞老夥伴打聽誰家有合適的兒子。同堂姐打電話,也是三句不離結婚生子,好幾次大過年的把人氣得連夜打包回北京。

30歲是個坎兒,年輕人求發展,父母長輩求安穩。

而結婚生子在長輩眼中就是安穩的基礎,時間久了就成了“逼婚”與“反逼婚”的矛盾。這些矛盾用所謂的人生大事,捆綁住原本有無限種發展可能的人生,所以我們恐懼30歲的到來。

女性年紀越大,壓力越大。

之前做HR的朋友曾經透露過,公司的許多崗位,雖然沒有明確招聘性別,但實際招聘中會有意識的篩掉女生,尤其是適婚育年齡的女生。而那些30歲出頭的女性,職場上留給她們的上升空間也被壓縮的可憐,伸伸手就能碰到天花板。‘

用年齡衡量女性價值,似乎已經成了社會的潛規則。

但30歲之後的人生,難道真的會被年齡困住嗎?

陳意涵30歲的生日,叫上自己的好友張鈞甯,去周遊世界、瘋狂裸遊、和陌生人在街頭接吻,這些都不符合外界對30歲女人的評定,但她用實際行動,告訴所有人,30歲仍可有18歲的瘋狂和勇氣,實現真我,沒有界限。

30歲,不過是身份證上的一個數字,是對人生大事的一個提醒。而不是時間捆綁你的枷鎖,更不是人生價值的丈量尺。

其實,不是你不想結婚,只是你不願將就。願你儘快擺脫決絕殘忍之身,找到那個能夠融化你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