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僵局與歐盟危機

孫興傑

意大利新政府在一波三折中宣誓就職。來自佛羅倫薩大學的法學教授康特成為新政府的總理,而他領導的是一個民粹主義政府,雖然組閣危機算是過去了,但是民粹主義政府上臺成了歐元區面臨的一大挑戰。

意大利是歐元區的經濟大國,擔負大而不倒的角色,但意大利的經濟情況並不是很好,債務佔GDP的比重是132%,遠遠超過歐元區60%的規定,年輕人的失業率在45%以上,包括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臘在內的經濟形勢並沒有得到根本的改觀,這也是民粹主義政黨以及政府能夠上臺的根本原因。太陽底下沒有新事,面對經濟危機,人們應對的政策並沒有什麼根本的提升和變化。

這次組閣危機算是過去了,但是意大利與歐元區以及歐盟之間存在的問題也因此暴露出來。首先是意大利內部,新政府內部的兩黨之間的政治主張有很多差異,而康特本人的協調能力也需要時間考驗。反移民、反緊縮應該是新政府主要的政策方向,按照五星運動的主張,意大利要減稅增支,提高福利,由此帶來的債務可能達到GDP的10%以上。國際投資者對意大利新政府也保持高度的戒備,馬塔雷拉之所以否定了薩沃納的提名,主要是保護意大利的國家信用—如果意大利被排除在國際金融市場外,那這些政策就玩不轉了。

對於意大利的政治變動,德國和法國非常關注,基本是站在馬塔雷拉的一邊。無論歐元區還是歐盟,主要依賴法德軸心再次啟動,承擔領導責任。但是,在去年的大選中,默克爾受到了懲罰,極右翼的選擇黨登堂入室,進入國會。這一次,歐盟的領導人保持了中立的態度。歐盟理事會主席圖斯克在社交媒體上說,這對意大利和歐盟來說都是非常關鍵的時刻,呼籲歐盟能夠保持團結和統一。而歐洲委員會主席容克的態度則比較剋制,不願意捲入到成員國的國內政治之中,但是也希望意大利能夠推進改革,減少腐敗。

金融危機十年之後,歐盟依然沒有從危機的陰影中走出來,英國脫歐、東歐國家脫歐,波蘭、匈牙利與布魯塞爾之間的對抗幾乎是結構性的,南歐國家的經濟依然沒有好轉,歐盟現有的治理模式正面臨著歷史性的考驗。1954年,德國總理阿登納曾說,歐洲團結統一是少數人的夢想,也是多數人的希望,現在它已經成為我們所有人的必需品。時至今日,歐盟越來越不是一些國家的必需品了。

(作者系吉林大學公關外交學院副院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