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的我們:什麼都有了,就是沒有了“我們”!

這段時間,劉若英導演的《後來的我們》上映了。無論是媒體造勢宣傳,還是朋友圈中各種轉發,可以說,這是至今為止第一部憑文案未上映先火起來的電影。

就連阿寶的身邊的朋友,都紛紛表示欠劉若英一張電影票。免費聽了這麼多年的《後來》,終於可以在《後來的我們》還回來了。

後來的我們:什麼都有了,就是沒有了“我們”!

有人評價:“這是一部可以載進中國電影史冊的電影。”

然而,在遭受到接二連三的的退票風波後,所謂的“載入中國影史”就顯得意味深長了許多。

更有知乎網友在回答“如何評價劉若英導演的電影《後來的我們》”時說:《後來的我們》之所以可以載入中國影史,最大的原因不是它創造的票房奇蹟,而是它引發的退票風波先後驚動了各大院線和電影主管部門。

被退票的終究原因還是電影本身過於差強人意,再好的文案也拯救不了爛劇情。這一次,過去很吃香的情懷販賣和中國特色愛情套路出人意料地不管用了。

說到情懷,這是一個容易令人懷念和眷戀的情感,一碗飯、一杯茶、一件禮物,都能勾起人的情懷念想。

當然,汽車也會。

後來的我們:什麼都有了,就是沒有了“我們”!

作為一個不斷以火箭速度發展的行業,不斷冒出的汽車品牌更是如雨後春筍,一代新人換舊人的發佈會每天都在發生著。但是不管怎麼樣,總有幾款車能夠長駐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記憶中,是一種無法替代和超越的“神車”。

雖然車已不再江湖,卻不乏江湖上一直流暢著屬於TA們的傳說。

每當被提及是,總是:哎呀,那輛車好吖,當年就特想買一部。只是,後來的我們,什麼都有了,TA卻停產了。

今天,阿寶也來賣一賣情懷,聊聊後來的我們,什麼都有了,TA們卻停產的車。

夏利

首當被提及的,必須是夏利。

在21世紀初的中國,是夏利的天下,可謂是三車行,必有夏利,從而被授譽上“國民車”的稱號。

後來的我們:什麼都有了,就是沒有了“我們”!

很長一段時間內,在國內所有的經濟型轎車中,夏利單一品牌產量已達100萬臺,保有量70萬臺,年均銷售量10萬臺以上,是其它品牌所無法比擬的。

憑藉著巨大的產銷量,使得夏利在21世紀初,一度成為國內經濟型轎車的標杆,普通大眾耳熟能詳的汽車品牌。

後來的我們:什麼都有了,就是沒有了“我們”!

可惜,從去年6月開始,夏利系列就已經宣告“壽終”停產。原因嘛,不外乎是跟不上時代進步和天下始終還是年輕車的,再加上連續虧損,幾近資不抵債的經營不善之霜。

這個曾經在汽車行業呼風喚雨,風靡全國,連續18年佔據銷量冠軍寶座的老品牌,已經逐漸退出市場。

但不管怎樣,都不用影響到夏利的曾經的地位,和留在一代人的記憶中。現在還擁有一輛夏利,也算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了。

AE86

如果說,在阿寶心中擁有情懷指數最高的汽車,肯定當屬豐田AE86。喜歡看頭文字D的都知道,豐田AE86原本只是主人公藤原拓海用來送豆腐的“貨車”。

但在那一夜,秋明山上,TA一次次戰勝GTR、FC等車,成為不少熱血少年神車的夢想。同時,因為日本漂移鼻祖-土屋圭市的信仰加成,更是讓多少人對它極其渴望。

後來的我們:什麼都有了,就是沒有了“我們”!

回到現實,雖然AE86出生於80年代,但其車體,懸吊設計卻是70年代的產品.它的車架其實源自豐田在北美髮售的小型pick up truck,規格與見到的LITEACE類似.4A-GEU也不是豐田自己製造,而是雅馬哈代為生產的,可見當年豐田生產AE86時相當注重經濟效益。

話雖如此,2005年以前日本的D1甩尾賽還是可以看到改裝86活躍的身影。相信豐田對AE86所得的成就也是始料未及。

後來的我們:什麼都有了,就是沒有了“我們”!

在知乎上,就有人這樣評價伴AE86:堪稱真正捕捉了90年代日本JDM平民跑車的精華,是黃金年代的開篇。

AE86當年成為經典的要素:價格便宜操控好,性能出眾潛力高,86一樣都不少。

EVO

其三的是三菱EVO,EVO這個詞對很多人來說,也是神車一般的存在,隨著EVO的停產,更是原來的情懷上更添一籌。

第一代EVO的誕生是在1987年,它幾乎成了統治一個時代的幽靈,無論是在WRC的賽場上,還是作為街車,它的性能毋庸置疑。

後來的我們:什麼都有了,就是沒有了“我們”!

但隨著時代不同,以前的車很慢,只要快,就是好車;現在的車都很快,只會快的車是沒有競爭力的,再加上三菱的決策。EVO最終停格在了Final Edition。

不過即便EVO謝幕了,但是它的神話也一直流傳著。運氣好是不是還能見到路上飛馳的改裝EVO十代、九代,更甚至到達千匹的爆改EVO。

後來的我們:什麼都有了,就是沒有了“我們”!

功夫拍案

對於情懷,無非就是以前覺得好的東西,留在唸想裡,保持在屬於那個時代的特色記憶裡,成為了以前,成為後來我們津津樂道能夠談起的話題。很好,但也可惜。

因為時代的變遷,技術在發展,消費者的要求也是日益增多。

跟得上時代腳步,洞察並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才是大道。並不是強者無敵,而是強者更善於學習和舍糟粕、取精華。

無論是電影行業,還是汽車行業,都是如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