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頭號玩家在講科幻,實際上它在講屠宰場式的反烏托邦

你以為頭號玩家在講科幻,實際上它在講屠宰場式的反烏托邦

晚上看了《頭號玩家》,朋友圈關於此電影的爭議本來很大,我本來沒有預設立場,因為關於斯皮爾伯格,我本來沒有特別強烈的喜愛,我對好萊塢導演始終保持著一種警惕。

護士救治之後,我進門時,正是老太太顫顫巍巍地走出來,說要去廁所。

這個時候,我對朋友說,剛才我為什麼在酒吧要和你說:這是為什麼我這些年的心理建設,都是為了說服自己:如何面對並接受你有一個傻逼的至親,或者朋友?我如果能活到老,一定不會和自己的家人生活在一起,老人和孩子,都是傻逼的幾率太大了。太悲慘了。

這個老太太,非常迅速地讓我想起了《頭號玩家》裡有一關在《閃靈》那一節裡面的老女巫。

那麼,乾脆寫幾段關於《頭號玩家》的觀感。

你以為頭號玩家在講科幻,實際上它在講屠宰場式的反烏托邦

1,好萊塢的基礎是大眾,那麼關於兩個核心信息區:電子遊戲,VR眼鏡。這是很符合大家的期待與認知的,只是在《頭號玩家》這裡被放大了,變成了一個“超越遊戲”的故事,不僅是遊戲本身,也涉及到了社會的深刻影響,影響到了大家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在一個大的前提之下,網絡塞車的爆發以及玉米減產,世界末日提前來到,因此世界崩潰與混亂,那麼遊戲的春天來到了,所有的人住在破敗的街區,開始了遊戲的麻醉。遊戲也因此能超越遊戲,成為一種寄託真實的情感和生活的憑藉。至於VR,這是已經頻繁出現於當今的現實生活的道具,只要在這個道具中進行適當的延展,就馬上能出現立竿見影的效果。

你以為頭號玩家在講科幻,實際上它在講屠宰場式的反烏托邦

2,那麼,問題來了——玉米減產真是太沒有想象力了,好歹《末日孤艦》的玉米減產,還是因為生物科技的創新,一種超級病毒,能感染人類,也感染玉米。退一萬步來說,玉米犧牲了,水稻怎麼辦?紅薯怎麼辦?小麥怎麼辦?小米怎麼辦?至於網絡塞車或者網絡大崩潰,哈哈哈,真的不知道區塊鏈,不知道雲計算嗎?朋友,新科技得學一學,尤其是你已經在玩科幻和偽科學了。我們固然不能用完全嚴謹的科學去要求電影與大眾文化產品,但是完全失去了創新點與想象力的科幻外衣,就值得去批評了。

你以為頭號玩家在講科幻,實際上它在講屠宰場式的反烏托邦

3,劇中反派諾蘭的特殊部隊IOI,以及類似於集中營的血汗工廠“契約工車間”,標準的反烏托邦模式。但是這個契約工,並沒有太多的高科技,有點像美國管理大師泰勒的邏輯:“泰勒開創的科學管理運動,運用時間-動作研究方法對工作進行科學研究,設計出合理的工作程序,提出了工人在體力上應與工作相匹配的勞動定額管理等。”這很科幻嗎?這樣科幻的反烏托邦故事模型,很能吸引人類的注意力嗎?

你以為頭號玩家在講科幻,實際上它在講屠宰場式的反烏托邦

4,太不新鮮了,故事的核心動力。《頭號玩家》的三把鑰匙,代表著三種力量。

A、第一是時間的概念,或者說是價值觀,是對於成功或者說前進的理解,第一關就是基於這個開發的。所有的人在塞車道上或者翻車,或者被撞飛,只有最聰明的人能夠抵達最靠近終點的位置,但每一次都是功敗垂成,情場失意的金剛攔在你面前!這個時候,逆向思維發揮了作用,男主人公韋德,感悟到了,然後成功了。接下來,他的隊友們,也都成功了。

B、韋德成了第一名,第二關他就是一個菜鳥,為情所困。但是沒關係啊,女主成功了,女主非常敏銳地理解到了遊戲設計者因為沒有去親吻一個姑娘而感到遺憾終生的體會,所以在恐怖片中,把遊戲造物者愛慕的女神從殭屍的手中解救出來了。

C、第三把鑰匙是玩俄羅斯方塊。大部分人想要贏。但是最終男主也是逆向思維了,我不贏,不 過別以為我一定要輸,我就是想玩。玩是一種陪伴,尤其是你身邊有一個小夥伴的時候。很多年之後,你與小夥伴翻臉了,公司分家了,小夥伴娶了你最喜歡的女孩了,你們本來以為就此別過,老死不相往來了。結果,到了快臨終的時刻,你會發現,不管他是不是故意要傷害你,但是你就是賤啊,你就是想兩個小夥伴一起玩無聊的遊戲啊。這種快樂,實在太深刻了。於是,這是第三把鑰匙。

你以為頭號玩家在講科幻,實際上它在講屠宰場式的反烏托邦

5,So,綜觀這麼多充滿彩蛋的故事,有那一個是讓你刻心銘骨,代表著科學,代表著未來,代表著人性的深度與可能性的呢?這是一個無比標準的好萊塢電影,他代表了好萊塢對世界的總結和概括。我需要申明,我是特別認可好萊塢的價值觀的,但這種價值觀的循環反覆,帶給我的不是快樂,而是一種厭倦。

6,當然,好的地方也是不錯的。主要體現字特效上。比如動畫的繪製與呈現,必須是宇宙一流的水準,流暢到讓人崩潰。另外彩蛋之多,我也是“白毛浮綠水,彩蛋我只服你”,這麼多密集的IP重新組合,能夠如此不著痕跡,能夠如此行雲流水,能夠如此讓細節與人物跟隨故事主軸發展,也真是很不容易。

你以為頭號玩家在講科幻,實際上它在講屠宰場式的反烏托邦

恩,一開始我以為我只是反對好萊塢的審美。慢慢我發現,我對好萊塢式的故事構建,人物設定,也不是那麼感冒。關於《頭號玩家》,多了一個對於未來的認知,對於科幻、科學的理解,我並不認為導演或者編劇沒有意識到,更多的或者是因為遷就大眾所造成的弱智感吧。

但很多時候,往往是看上去笨笨的人們創造了奇蹟,比如說美國人,因為他們雖然可能不夠聰明,雖然可能不夠勤奮,但他們成功的幾率始終比我們大。為什麼?他們的方向是沒有問題的。

我說的,是好萊塢的價值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